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第一册《铁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册《铁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第一册《铁的性质》教案1、初步了解铁的物理性质;2、掌握铁的化学性质(跟氧气的氧化反应,跟盐酸、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的置换反应)。

能够分析比较铁与镁、锌、铜等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能够判断铁分别与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溶液质量的变化。

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3、初步知道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的主要原因及防锈的主要方法;4、进一步学会对比、比较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和假设验证探究的思维方式,辩证的认识外因条件对化学变化的影响;5、参与试验探究认识铁的化学性质活动,观察铁生锈的过程,体会动手试验自己获得铁的性质的知识的成功愉悦,保持学习的兴趣;6、初步知道钢铁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和我国钢铁生产的发展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的认识。

钢(steel)并不等于铁(iron),人体里也含有铁元素,组成血红蛋白、细胞色素,人体含铁元素约0.0004%。

回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纯净的铁很难和氧气发生反应。

2、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能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铁锈。

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棕褐色、疏松、易吸水(不除锈,会加快生锈)。

解释钢铁制品因生锈损失巨大,每年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反应物条件生成物反应类型铁与氧气点燃Fe3O4剧烈氧化反应铁与氧气等潮湿、常温铁锈(主要是Fe2O3)缓慢氧化(相同反应物,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学习实验室制氢气时,已经知道了铁可以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二、四组的同学分别加入3mL HCl,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用手捂住铁与硫酸反应的试管一会儿,并小心点燃产生的气体。

金属现象酸镁锌铁铜H Cl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比较快,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未见明显反应H2SO4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反应比较快,产生气泡溶液变为浅绿色未见明显反应(1)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可与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硫酸亚铁。

(2)四种金属的活泼性:镁、锌的活泼性大于铁,铜最不活泼。

(1)铁丝与盐酸反应中,铁()进入溶液中,()从溶液中逸出。

铁丝取出后,质量(),溶液质量()。

观察、回答:说明、解释:铁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将铜置换出来。

Fe + CuSO4 == FeSO4 + Cu 置换反应讨论:质量比 56 63.5再次说明:铁比铜活泼(铁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而铜却不能把硫酸亚铁中的铁置换出来)。

(2)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被溶解进入溶液,()从溶液中被置换出来,覆盖在()表面,使铁丝的质量(),溶液质量()。

(1)如右图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请问:在a、b、c三处,哪一处最容易生锈?(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到平衡,各注入相同质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边烧杯中放入一块铁,右边烧杯中放入同样质量的锌。

铁和锌全部溶解,问:在溶解过程中至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针有何变化?为什么?1.继续观察、研究“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索”,根据记录的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什么结论,对如何防锈提出建议。

(2周后交)2.P122 (1)填在书上。

(2)(3)(4)做在练习本上。

作者:龙口市教委教研室高兆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描述有关实验现象;会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铁制品锈蚀的原因和一般防锈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逐步养成实验、观察、思维的习惯并学会其方法,能利用铁的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

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和现代的冶铁史,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分析:1、铁的化学性质。

2、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3、建立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

三、突破难点措施:通过比较铁与氧气反应,铁在干燥空气中、在水中、与空气和水接触的不同现象,分析原因,得出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结果不同的结论。

四、教学模式:开放式“超前自学”教学模式。

其基本环节是:学生开放学习--交流学习结果--师生总结评价--创新应用练习。

五、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归纳、查阅资料。

六、教学媒体选用:常规仪器(略)、录像片、实物投影仪、图表、计算机。

七、提前准备工作:1、学生查阅有关资料;2、提前一周开始观察铁生锈的三个实验。

八、教学过程:(一)专题讨论,开阔视野1、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是铁制成的?2、你知道我国古代从何时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我国古代何时发现“湿法冶金”?3、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钢铁工业生产状况如何?(二)学习交流,总结评价1、根据日常生活的观察,了解回忆铁的物理性质:_色,_态,_延展性,_传导性,硬度_,密度_,熔点_,沸点_,_磁化。

2、铁的化学性质:铁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铁在空气中呢?一周前开始做的三个铁生锈对比实验结果。

1、三个实验的条件有什么不同?2、三个实验的结果有什么不同?3、这说明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4、如何防止铁生锈?5、举出你所知道的防止铁生锈的例子,它们的原理是什么?1、铁锈的主要成份。

2、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结果相差很大,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避免铁生锈。

3、全世界每年因生锈而浪费的钢铁约占全世界年产量的1/4,可见钢铁防锈具有重要意义。

4、常见的防锈方法。

铁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有什么现象发生?原因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么写?1、根据该性质可用铁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2、由该性质也可知使用铁制品应避免与酸接触。

提前做好的铜树的实验结果。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有什么现象发生?原因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么写?属于什么反应类型?铁制品不能盛放硫酸铜溶液。

你认为应该如何归纳铁的化学性质?三、议议练练,创新应用由上述铁的两条化学性质,结合以前所学的制氢方法,你对置换反应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1、不同的金属(如铁、锌)可以把同种酸中的氢元素置换出来,制出氢气。

2、同一金属(如铁)可以把不同酸(如盐酸、硫酸)中的氢元素置换出来,制出氢气。

3、金属铁还可以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把5.6克铁放入足量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有无变化?为什么?查阅有关资料,看看有哪些更先进的防锈蚀的方法?形成一篇科学小论文。

作者: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张荣汉1.通过电脑、录像等现代化手段,采用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动手实验,便于观察对比,得出正确的结论,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突出教学重点的情况下,逐一突破教学难点;2.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下学习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课堂效率。

铁的化学性质。

1.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2.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结果有很大影响的观点的建立。

引言:前面几章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氢、碳等非金属元素的一些性质,今天,我们将主要学习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用途广泛的金属—铁。

说到铁,我们很容易联想到钢铁这个名词,可是钢并不等于铁,钢和铁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学完这一章你就明白了,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铁。

按健,大屏幕显示那么,铁又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按健,[二.铁的化学性质][1.铁跟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一节中,铁能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一同学描述这一反应后,将实验录像投影在大屏幕上,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同时也便于与后面实验对比。

由此可见,铁在氧气中点燃,能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铁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演示实验铁跟氧气反应,因实验约需一周时间,可将整个实验过程拍成录像,从第一天到第六天的实验现象逐一排列在屏幕上,便于同学们观察对比,第七天的实验现象可现场展示给同学们,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按键:演示实验铁跟硫酸铜反应也采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方法,便于学生观察、提问一学生,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并将学生的回答后,显示在屏幕上。

[现象:1.铁丝表面上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2.蓝色硫酸铜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的FeSO4溶液。

][Fe+CuSO4=FeSO4+Cu][置换反应]又问:为什么铁能从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置换出来,而新生成的钢不会从硫酸亚铁溶液中将铁置换出来呢?引导学生从离子型化合物形成的角度讨论,铁比铜更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当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铁失去2个电子给铜离子,铜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铜,而铁转变成离子后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亚铁。

由此可见,铁比铜更容易失去电子,说明了铁比铜活泼,也说明了在置换反应中,一定是活泼的物质将相对不活泼的物质置换出来。

为了生动、直观地解释这一问题;便于同学们理解;用电脑将整个变化过程模拟下来。

(模拟图略〕(配录像画面)课堂练习:1.如图所示,在一盛有水的试管中放入一根洁净的铁钉,请问在a、b、c三处,哪一处最易生锈?(学生回答正确后,b点闪动几次)2.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各注入相同质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边烧杯中放入一块铁,右边烧杯中放入相同质量的锌。

铁和锌全部溶解,问在溶解过程中至完全溶解后,天平的指针有何变化?为什么?学生讨论解答后,电脑模拟两边烧杯气泡产生的量,并模似指针慢慢向产生气泡少的一边偏移(即盛有铁的一边),最后锌反应完,铁继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总量比锌多,指针又慢慢向放有锌的烧杯一边偏移(右边)偏移。

注释:表示每按一次键,屏幕所显示的内容。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