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第1章 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地理第1章 第3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节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1.结合资料,分析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综合思维)2.结合区域资料,分析影响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区域认知)3.结合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合理的人口规模。

(人地协调观)4.通过调查本地区情况,估算本地区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实践力)一、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1)资源承载力: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矿产资源承载力等。

(2)环境承载力:主要指自然生态环境承载力,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承载力等。

3.影响因素(1)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常常是由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的。

(2)影响因素: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

4.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途径(1)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资源,改善环境。

(2)提高区域开放程度。

[图表点拨]教材P22图1-3-2,该图展示出:(1)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由区域中的“短板”即最紧缺要素决定。

(2)干旱地区环境承载力是由水资源决定的。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1)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适应性。

3.大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4.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等。

5.特性:具有相对性。

[易错提醒]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环境承载力不一定很小。

尽管资源是决定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条件,但它不是唯一条件。

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如科技发展水平、地域开放程度等。

如果一个国家开放程度高,经济、技术力量强,能充分利用区域外的资源,就会大大提高自身的环境承载力。

如日本地狭人稠,资源贫乏,依靠大量进口资源和能源,出口产品,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承载力高。

(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 )(2)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 )(3)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 )(4)日本、尼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素质较高。

( )(5)我国下列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提示:(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2)√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是“短板”,因此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3)×我国西部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超过了人口合理容量。

(4)×日本、尼德兰的土地、矿产资源不足,但其开放程度高,大量利用其他国家的资源,提高了人口合理容量。

(5)B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也小;相反,我国东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

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

]资源环境承载力材料一海水稻是我国育种专家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耐盐碱水稻。

目前海南南繁基地从上千份海水稻材料中,已挑选出176份优良品种,在2019年将首次全国大范围试种。

相关专家表示,海水稻种植如扩大到一亿亩每年可增产300亿千克,可以多养活8 000万人口。

材料二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问题 1 (综合思维)海水稻这种新型水稻品种的培育,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这说明了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什么因素?是如何影响的?提示:科技发展水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问题 2 (综合思维)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提示:揭示了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问题 3 (地理实践力)海水稻的选育,可以充分利用盐碱基地。

结合“木桶理论”,判断影响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桶板”是什么?提示:土地资源。

[归纳提升]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等。

(1)各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资源丰富程度正相关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科技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科技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经济越落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人口受教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育水平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对外开放程度正相关地区开放程度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地区越封闭,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消费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2)各因素之间的关系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1.下表为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读表完成(1)~(2)题。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45万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5万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30万2010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35万(1)反映该岛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A.25万B.30万C.35万D.45万(2)资源环境承载力( )A.只受资源丰富程度影响B.与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D.与对外开放程度无关(1)D (2)C[第(1)题,表格中,该岛国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为45万,此数据能反映该岛国资源环境承载力。

第(2)题,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只是受资源丰富程度影响,还与科技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人口合理容量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人均500千克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

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应控制在7亿之内。

问题1 (综合思维)如何理解材料中“16亿”与“7亿”的区别?提示:材料中的“16亿”是指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我国能够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材料中的“7亿”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容量。

问题 2 (地理实践力)材料说明,为满足人类更高级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变化的?提示:人口合理容量减小。

问题3 (地理实践力)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人类应如何做?提示: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提倡适度消费。

[归纳提升]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强调点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适合养活多少人大小关系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共同点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合理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2.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回答(1)~(2)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14亿~15亿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约15亿~16亿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5.1亿或16.6亿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约8亿~9亿(1)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A.约15亿~16亿B.15.1亿或16.6亿C.约8亿~9亿D.约14亿~15亿(2)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④国家人口政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C (2)A[第(1)题,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结合表中内容可知,“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第(2)题,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影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消费水平影响资源的消耗,因而它们都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因素。

]人地协调观——生态移民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是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这类人口迁移主要是由迁出区的人口规模远远超过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导致的。

从移民目的看,生态移民一是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二是可以通过异地开发,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三是减小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压力,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我国从2000年开始实施生态移民,目前西部地区约有700万农民已实现了移民,伴随着我国扶贫政策的深入实施,将会有更多的人口进行生态移民,精准脱贫。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单位:万人)。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2)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关于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出部分人口[素养立意]本题组通过宁夏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布图,考查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人地协调观。

宁夏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水资源是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短板”。

(1)B (2)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为自东南向西北递增,这与黄河流经宁夏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