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文系论文题目汇集(2014年)

中文系论文题目汇集(2014年)

中文系论文题目汇集(2014年)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中文系汉语、对外汉语论文选题参考(论文研究方向)2012年10月制定古代汉语文字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3.论汉字的性质4.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5.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6.汉字前途讨论述评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8.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9.甲骨文形声字研究10.形声字起源试论11.论汉字的音义联系12.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13.汉字考释方法述评14.汉字析形方法研讨15.汉字教学方法研究16.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17.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18.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19.江永“女书”源流研究20.《说文解字》“女”部字研究21.《说文解字》“尸”部字研究22.《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23.《说文》省声研究24.许慎六书说论评25.现代汉字构形特点26.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27.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28.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29.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14.成语的特点分析15.惯用语的特点分析16.歇后语的特点分析17.成语的类型和特点18.音译外来词的特点19.缩略语使用的特点及其规范问题20.歇后语的构造方式及特点21.禁忌语与中国文化22.谈谈汉语亲属称谓23汉语中的色彩词研究汉字24.汉字的构造方式25.汉字与中国文化26.汉字规范点评语用、修辞27.汉语修辞手法的种类28.现代汉语的委婉语29.汉语歌词的特点30.现代汉语礼貌用语的特点31.言语幽默效果探讨32.广告语的修辞方法33.谈广告中的活用成语现象34.小议汉语广告语35.谈谈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特色方言36.谈小品中的东北方言的艺术情趣37.谈谈家乡话的方言词汇38.现代汉语方言分区及特点其他1.汉英招呼语的差异2.汉英语法特点比较3.语言和文化的关系4.谈“副+名”结构(如:很中国、很女人等)6.会话中的肯定性应答研究7.会话中的否定性应答研究8.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成语应用研究9.词语的超常搭配10.语义、语法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11.副名组合的语用阐释12.词的使用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13.汉语介词语用偏误分析14汉语连词语用偏误分析15汉语副词语用偏误分析16汉语量词语用偏误分析17汉语数量范畴词语语用偏误分析18汉语动态助词“着”、“了”、“过”语用偏误分析19汉语惯用语的语用偏误分析20汉语被动句语用偏误分析21跨文化的语用探究(词汇层次、言语行为层次、22话语结构层次)23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行为2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2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分析26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27汉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与对外汉语教学28浅析中西文化比较与对外汉语教学29中西文化差异在词汇内涵中的体现30隐喻和文化31外来词与文化交流32汉英委婉语交际功能对比分析33汉英委婉语的文化内涵分析34汉英社会称谓的差异问题及教学对策35汉英构词特点的对比分析36汉语习得中汉语语言语境的制约37汉语习得中汉语非语言语境的制约38语境中的语用失误探究39语境的汉民族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40语境和语义41汉语语境中语言的直接表达与间接表达语境干涉和话语表达语境干涉与话语理解言语交际主体的跨文化性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用知识的传授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汉语语义的准确表达汉语语义的得体表达汉语语义的准确理解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言语交际的语言因素言语交际的非语言因素符号束和言语交际(声气息、面部信号、身势符号、伴随物理符号等)汉语委婉语的语用特征汉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探析汉英委婉语的语义比较研究汉英委婉语的文化比较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礼貌、语用和文化汉英礼貌策略对比研究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汉英文化中的“面子”问题“礼貌”、“面子”的跨文化探究从语用的角度看翻译的复杂性关联理论与翻译汉语成语的翻译汉语惯用语的翻译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汉语特有语言现象的翻译(符号空)汉语人称用语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称呼用语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礼貌用语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行为动词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心理动词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判断动词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存现句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被动句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汉语把字句的语用探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比喻的认知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借代的认知特点及其文化内涵比拟的认知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夸张的认知特点及其文化内涵婉曲的认知特点及其文化内涵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从汉字的理据性谈对外汉字教学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汉字的范畴化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汉字的认知与对外汉语教学汉字认知与汉文化汉字的认知特点及其文化内涵汉字的形态与认知汉字的字义与认知某个或某几个词在英汉中不同用法的对比某作家或某作品的语言特色(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切入)就自身经历谈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看法某个问题(词/语法现象)的对外汉语教学谈谈现代汉语某种句类/句型/句式谈谈古代汉语某种语法现象(宾语前置/使动用法等)谈谈某一类次(实词、虚词皆可)谈谈词义(可以谈词义的性质或构成)同音词与多义词辨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之我见极性反义义场与互补反义义场之辨析确定语素的方法之我见同义词辨析对音位理论的看法谈音变现象略论中国七大方言(或谈其一)谈谈自己的方言谈某种短语对“汉语热”的看法中国古代文学1.试论登高必赋的悲剧情怀2.试论《蒹葭》的悲剧意蕴3.试论古典诗词的水的意象4.试论孔子的君子想象5.古诗十九首抒情手法论6.试论建安诗歌的文化内涵7.试论古典文学悲剧色彩8.略论志怪小说艺术表现9.论《左传》的人物塑造艺术10.论《战国策》中策士形象11.《史记》的语言艺术论12.论曹操诗歌的风骨13.试论《诗经》的婚恋题材作品14.试论《诗经》的农事诗15.三曹诗歌比较论略16.试论“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17.试论王维、孟浩然的诗歌意境及个性特征18.试论李白乐府歌行的艺术个性19.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20.试论韩、孟诗派的创新精神与意象类型21.试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及其价值取向22.李贺诗风与中唐尚奇的审美趋向23.试论李商隐诗歌意象的多义性24.李煜词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5.论初唐四杰对唐诗题材的开拓26.论王昌龄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27.论岑参边塞诗的异域情调28.论杜甫的律诗成就29.论韩愈诗歌的语言艺术30.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及其成因31.论盛唐诗歌的浪漫情调32.论柳宗元的山水散文成就33.论齐梁诗风对初唐文学的影响34.论杜牧诗歌的艺术成就35.试论柳永词的市民情调及其审美特质36.谈苏轼诗歌中的“理趣”37.晏殊、晏几道词的比较谈38.苏辛词风比较39.简论《西厢记》的喜剧因素40.论《水浒传》中豪侠形象的特点41.略论《聊斋志异》中鬼狐世界的内涵42.论欧阳修词的艺术成就43.关汉卿喜剧的艺术特点44.《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45.论孙悟空形象的文化意义46.《聊斋志异》的婚恋题材47.《聊斋志异》对官场的批判48.《红楼梦》的爱情悲剧49.《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50.试论古典文学的诗怨传统51.《文心雕龙。

风骨》的美学思想52.略论《诗经》婚恋试的文化价值53.《诗经》农事诗的文化价值54.简析《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55.试论《左传》战争描写56.《史记》中的项羽形象57.谈陶渊明散文的艺术特色58.论曹操是诗歌慷慨悲凉的特色59. 《陌上桑》中罗敷形象的审美价值60.简析《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形象61.王昌龄边塞诗的审美特征62.试论杜甫诗歌的诗史特色63.略记杜甫绝句的萧散自然之美64.略谈李白绝句的清新飘逸之美65.论柳永词的俗与雅66.试论苏轼散文的哲理特色67.陆游诗歌的意向特色68陆游诗歌的梦境描写69.辛弃疾词的意向特色70.辛弃疾词的爱国情怀71.谈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的喜剧因素72.论柳永词的铺叙白描手法73.论《西游记》的哲理意蕴74.《西游记》滑稽诙谐的审美特色75.《儒林外史》杜少卿形象的人文内涵76.《古诗十九首》的哲理意蕴77.试析唐太宗的诗歌创作78.王勃诗歌的慷慨情怀79.孟浩然田园诗的平淡清远境界80.解析王维诗中的画意81.试论古典文学遮蔽的女性写作中国现代文学1.试论鲁迅文本的异国情愫2.试论鲁迅《藤野先生》的“日暮里”意象3.论《阿Q正传》的人物形象4.鲁迅的知识分子小说论5.鲁迅的农民小说6.论《女神》的艺术个性7.艾青诗歌的风格与地位8.巴金小说《家》的思想成就.9.祥子的悲剧及其意义10.《雷雨》的艺术风格11.沈从文小说的艺术世界12.赵树理小说的艺术成就13.萧红小说的审美个性14.张爱玲小说艺术论15.张恨水小说的艺术风格16.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17.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18.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19.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20.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21.郁达夫小说艺术论22.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23.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24.《围城》新论25.周作人散文艺术论26.冰心“小诗”简论27.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28.废名小说艺术论29. 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30. 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中国当代文学1.余华《活着》中福贵的形象2.王朔的“玩主”形象(以《顽主》为例)3.《长恨歌》所体现的都市与女性的关系4.王安亿“三恋”中的女性意识5.《受戒》中的生命意识6.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的历史叙事7.北岛诗歌的特色8.顾城诗歌的“童话”特色9.巴金《随想录》的“真实”特色10.高行健《车站》的荒诞艺术11.贾平凹《腊月.正月》中的悲剧意识12.莫言《红高粱》的意象分析13.残雪《黄泥街》中审丑形象14.方方《风景》的叙事视角15.刘恒《狗日的粮食》和《伏羲伏羲》中人生命形态的展现16.韩少功《爸爸爸》中丙崽的形象17.史铁生在《命若琴弦》中对人精神困境的思考18.张炜《九月寓言》中的“悲悯”情怀19.论陈奂生的典型意义20.《白鹿原》的文化意义21.《小鲍庄》的仁义论22.论余秋雨的散文23.论《绿化树》中的章永璘24.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25.北岛诗歌的悲剧英雄气质26.顾城的“童话王国”27.论金庸小说人物形象的变化—以郭靖、令狐冲、韦小宝为例28.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29.当代小说中的“疯子”视角30.余华小说中“血”的意象分析31.《狼图腾》与《怀念狼》当下文学的狼形象与人的反思32.试论《活着》的苦难叙事外国文学1.论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2.论中世纪文学与基督教的关系3.论遇过作品的人道主义倾向4.论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5.论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6.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征7.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复调结构8.论托尔斯泰的“心灵辩证法”描写艺术9.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解读10.论狄更斯作品的人道主义精神11.论《荷马史诗》的英雄主义精神12.论但丁《神曲》的思想意义1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研究14.堂吉诃德的形象分析15.《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形象分析16.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及其意义17.论莫里哀喜剧人物的类型化特征18.论《浮士德》的思想意义19.《巴黎圣母院》的艺术方法研究20.于连形象研究21.苔丝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分析22.简·爱的形象分析23.聂赫留朵夫的形象分析24.《玩偶之家》的思想意义25.海明威小说中的硬汉子形象26.卡夫卡《变形记》的意义27.《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28.《圣经》中的古诗的文学价值29.论《雪国》的艺术风格30.试论古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31.《情人》中体现出的女性文学的文本特征32.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33.《人间喜剧》的“金钱”主题34.于连与拉斯蒂涅的形象比较35.论《旧约》的文学意义36.包法利夫人的悲剧解析37.从《叶甫盖尼·奥涅金》看俄国文学“多余人”的失落38.《呼啸山庄》的主题研究39.《麦克白》与《俄狄浦斯王》的命运观比较研究40.论《神曲》中两希文化的对立与融合美学理论1、论艺术真实的本质与特征2、论文学的社会功能3、论艺术灵感4、意境与意象的比较研究5、简论文学是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6、论悲剧的本质与特征7、论喜剧的本质与特征8、简论艺术的创造力9、论文学的艺术技巧10、论文学是“人学”11、论艺术创作中的变态心理12、意境与典型异同论13、略论流行歌曲与社会心理14、艺术本质论述评15、艺术起源论述评16、略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17、略论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18、张艺谋电影的文化意蕴19、陈凯歌电影的艺术特征20、谈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建筑美21、审美文化视域下的哈尔滨冰雪艺术22、论孔子的文艺思想23、论戏剧文学中的动作性24、论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25、论文学艺术文本中的人性与人性美问题26、论诗歌的美学特征27、论小说的美学特征28、简论服饰美29、简论居室美30、简论历史题材小说的艺术真实性31、略论我国当下大众文化的审美特征32、简论网络文学的特征33、略论艺术美34、略论生活美35、略论自然美36、略论现代主义艺术特征37、略论后现代主义艺术特征38、论审美文化39、论审美体验40、论审美生产与消费41、论艺术符码42、审美媒介概论43、略论时尚美44、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我见45、“美是生活”论述译46、黑格尔的艺术本质论47、席勒的审美教育论48、康德关于美的本质论49、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50、布尔迪厄的文学场理论51、略论柏拉图的美学思想52、略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53、略论莱辛的《拉奥孔》54、略论狄德罗的美学思想55、略论狄德罗的文艺思想56、略论欧洲中世纪的美学思想57、略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58、略论欧洲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艺思想59、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摹仿论”之比较研究60、略论古希腊文艺思想的历史发展61、略论古罗马时期文艺思想的历史发展62、略论欧洲中世纪美学思想的历史发展63、略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的历史发展64、略论西方启蒙主义文论的历史发展65、略论尼采美学思想中的日神与酒神精神66、略论审美语境67、审美知觉论68、审美情感论69、审美想象论70、略论大众文化的二重性71、略论审美文本72、略论审美鉴赏73、略论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74、略论文学是“人学”75、略论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76、略论文学的社会历史研究方法77、略论文学的传记研究方法78、略论文学的象征研究方法79、略论文学的精神分析研究方法80、略论文学的原型研究方法81、略论文学的形式研究方法82、略论文学的现象学研究方法83、略论文学解释学研究方法84、略论文学的接受美学研究方法85、略论文学的解构研究方法86、略论文学研究方法论87、略论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研究方法88、论文学创作的自觉性与非自觉性89、略论艺术批评的真善美标准90、略论作家的修养91、论鲁迅的艺术真实性92、论鲁迅的艺术功利论93、略论艺术审美价值的本质94、略论艺术审美价值的现实95、略论艺术美的审美教育96、略论自然美的审美教育97、略论社会美的审美教育98、略论文学文本中的情爱描写99、略论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100、略论文学文本的审美结构101、略论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102、略论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理论103、略论科林伍德的艺术表现理论104、略论布鲁克斯的“细读法”105、略论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106、略论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107、略论兰色姆的本体论文学批评108、略论布莱希特的戏剧深论109、略论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活动”论110、略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文论111、略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文论112、略论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113、略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文论114、略论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115、略论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116、略论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117、略论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118、略论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文论119、略论伊瑟尔的阅读理论120、略论巴赫金的复调理论121、略论巴赫金的现实主义文论122、略论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论123、略论伊格尔顿的新马克思主义文论124、略论本雅明的技术主义艺术理论125、略论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文论126、略论阿多诺的否定主义文论127、略论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128、略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文论129、文学叙事学简论130、文学符号学简论131、略论马斐雷的结构主义文论132、略论戈德曼的结构主义文论133、略论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批评134、略论巴特从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的文论135、略论福柯的后结构主义文论136、略论西方中世纪文学与“两希”的文化传统137、略论西方文学艺术复兴文学与“两希”的文化传统138、略论西方启学文学中的“两希”文化传统139、略论艺术的魅力140、略论审美主客体写作学1、论作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2、论写作主体的人格修养与写作活动之关系3、论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与写作活动之关系4、试论写作载体与写作受体的双向建构关系5、论写作载体对写作受体的制约性6、试论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对照关系7、论作文教学中的想象能力的培养8、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9、学生作文中个人话语缺失的原因初探10、论作文教学中观察与思维能力的训练11、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1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3、试论作文教学中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14、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15、论知识视野与创造思维在写作中的重要性16、谈中学生课外写作指导17、论生活功底与审美发现在写作中的地位18、论写作能力的培养19、写作感知论20、写作人格论21、写作语言论22、写作思维论23、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4、作文教学与智力开发25、论中学写作智能与技能的训练26、论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写作思维27、论构思的创新28、论文学语言论写作活动中主体的思维建构29、论写作过程中的意化和物化30、体验式作文教学初探31、中学作文的命题与讲评32、论文学作品中的议论33、论写作聚材的途径34、论文章主题的提炼手法35、“导练译”在话题作文教学中的作用36、“意在笔先”与“主题先行”37、古代文论与当代写作38、论“对比”39、论“渲染”40、论写作角度41、论“含蓄”42、论“平淡”43、论“白描”44、谈写作中的“立骨”艺术45、论巧合和误会运用技巧46、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47、论象征手法48、论移情手法在诗歌中运用49、谈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描写50、谈小说中的环境描写51、对中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52、抑扬手法在写作中的运用53、议论中的逻辑力量54、写实与写意55、论艺术虚构56、意境与意象的比较研究57、论散文的语言美58、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59、论散文的“散与不散”60、论散文的意境创造61、论散文的诗意62、论散文的意蕴开掘63、论散文的思想与文采64、论叙事散文写作65、论抒情散文写作66、论间接抒情的方式67、谈散文的凝练艺术68、论写作技法的辩证艺术69、论传统写作技法的现代运用70、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71、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72、记叙文叙述方法论73、人物描写手法论74、景物描写作用论75、谈抒情手法76、论杂文的写作艺术77、论戏剧文学的写作手法78、论文学评论的写作79、谈童话写作80、新闻文体写作与文学文体写作比较论81、新闻导语写作手法漫议82、论消息写作的金字塔型结构83、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84、论公文语言的语体色彩85、谈博客写作的利与弊86、谈述职报告的写作其他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开创性意义但丁《神曲》思想内容的二重性堂吉珂德形象分析莎士比亚悲剧和古希腊悲剧的比较莫里哀剧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拜伦式的英雄”与“局外人”之比较浮士德的进取精神雨果创作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与丑《红与黑》中于连的个人奋斗《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怎样看待高老头的父爱《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分析《玩偶之家》的艺术成就契诃夫小说中的现代意识(以《套中人》为例)意识流小说与现实主义的心理描写现代派文学的怪诞和变形卡夫卡小说的怪诞主题光源氏与贾宝玉之比较《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广告语的修辞手法广告语的语法规范问题新时期方言词汇对普通话词汇的影响新时期外来词对普通话词汇的影响网络语言的词汇特点网络语言的语法特点汉字与汉文化(范围)论历史传统与现实生活对文艺创作的双重作用论创作者的艺术欣赏对其创作活动的意义对艺术欣赏者的再创造问题的探讨论新写实小说之“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表现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意义及其局限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一议“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接受美学中的相关理论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问题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日常生活与审美论情感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转换关系中的作用论抒情文学中的意象及其意义艺术散文中的意象和意境问题文学生产特征论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关系论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从文艺欣赏中的避难就易现象看文艺的娱乐作用文艺的审美意义与娱乐作用关系谈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异同论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各自的特点及其趋近现象试论 90 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艺术风格“戏说”的历史剧与历史剧的虚构性问题历史剧的“戏”说与“非戏”说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双重轨道上行走的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审美特征论从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双重维度看中国观众对韩国电视剧的接受作为文艺创作的基础的“生活”究竟在何处?艺术积累与生活积累关系谈有意积累与无意积累及其意义文学阅读中的接受与创造文学创作中的主体间性问题文学阅读中的主体间性问题艺术真实与艺术倾向关系论论文艺创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的多重性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创作价值取向的实现及其条件网络文学审美特征论在文学与非文学的接壤处呈现——网络文学作品生成论文学的泛化与泛化的文学——网络艺术面面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