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 我们平时常说的“看见”、“听到”、“回忆”、“思考”等,属于人的(2. 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属于(3. 广义的学前期,是指(A .0〜1岁4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方法是(5 .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文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二、填空题1.1882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蒲莱尔撰写的《儿童的心理》 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 的诞生。
2.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 客观现实能动 的反映。
3. 心理是脑机能。
4.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性原则。
5.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试验法 和自然实验法。
三、概念解释1.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
它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3. 观察法: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的心 理学研究方法。
4. 测验法:是一种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和水平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绪论A.意志过程B.认识过程C. 思维过程D. 情感过程A.个性心理特征B.心理过程C.意志过程D. 个性倾向性A .实验法B .测验法C .问卷法D .观察法A .测验法B .观察法C .实验法D .作品分析法活动四、问答题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有什么重要意义?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有以下四方面的重要意义:1)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知识: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心理变化的原因。
2)培养对学前儿童的兴趣和情感。
3)初步掌握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4)有助于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怎样才能学习好学前儿童心理学?学习得法,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
要学习好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抓住学科特点。
2)明确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学前儿童心理,无论心理过程还是个性,都是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变化。
这种变化称为(A.前进B. 发育C.发展D. 进步2.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是(A.自然环境因素B. 社会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遗传因素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盖赛尔B.华生C. 高尔顿D. 霍尔4.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A.客观原因B.主客观原因C.根本原因D. 相关原因5.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是(A.讲故事B.唱歌C. 绘画D.游戏二、填空题1.儿童心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不齐全到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2.生理成熟的程序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
3.宏观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4.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状5.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三、概念解释1.生理成熟:生理成熟,又叫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结构和机能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2.“成熟论”:成熟论,又称为“成熟优势论”。
格赛尔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
认为在没有达到生理成熟之前,训练儿童学习和掌握某种技能,效果是欠佳的,学习依赖于成熟所提供的准备状态。
3.相互作用论: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影响较大的观点。
这种观点不仅承认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而且指出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
4.儿童心理内部矛盾: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可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
需要总是表现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和倾向,它是矛盾中比较积极活跃的一面。
需要是新的心理反映。
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是过去的心理反映。
两者构成心理内部不断发生的矛盾。
5.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或协作关系。
四、问答题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从简单到复杂。
具体表现在:a. 从不齐全到齐全;b. 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
3)从被动到主动。
主要表现在:a. 从无意向有意发展;b. 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零乱到成体系。
2.活动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活动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儿童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
2)儿童心理内部矛盾是在儿童活动中产生并转化的。
3)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
第三章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一、单项选择题1. 婴儿期的年龄阶段是(2. 有资料证明,学前期是人生学习口语的时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难以学会人的语言。
因此学前期被看做是儿童学习口语的(3. 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发是在D.幼儿晚期4. 出现最初的独立性是在(5 .具体形象是学前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
这种特点在(二、填空1. 在处理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问题上,向是过分夸大稳定性和过分强调可变性2.转折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但“危机” 却不是必然出现的。
3. 整体来说, 学前期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
4. 4.个性初具雏形是在5〜6岁。
5.3〜4岁儿童的认知活动是非常具体的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
三、概念解释1.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A.0〜1岁B .6〜12月C .1〜6月 D.0A.关键期B. 转折期C.危机期D. 最近发展区A.先学前期B.幼儿初期C.幼儿中期A.1〜3岁B.4〜5岁 C.5 〜6岁 D.3 〜4岁A .先学前期尤为突出B .幼儿中班尤为突出C .幼儿小班尤为突出D .幼儿大班尤为突出要反对的两种倾(或危机期)2.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常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3.敏感期:敏感期,也称最佳期,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4.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四、问答题1.简述4〜5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4〜5岁儿童,是幼儿园中班。
4岁以后,儿童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认识活动的概括性和行为的有意性明显地开始发展。
1)更加活泼好动。
正常儿童都是好动的,4—5岁儿童更为突出。
(2)思维具体形象。
具体形象性是整个幼儿期思维的典型特点,中班尤为突出。
他们主要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进行思维活动。
3)开始接受任务。
小班幼儿还不能理智地接受任务要求,中班则开始能够接受严肃的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4岁左右是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中班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规定游戏主题,自己分工,安排角色,游戏内容也较丰富、多样化。
2.试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及其辩证统一关系。
(1)“稳定性”主要表现在:a. 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出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
B.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顺序和发展速度是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可变性”主要是指儿童心理发展的速度可因社会和教育条件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2)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因为在一定条件或范围内是可以变化的;“可变性”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从细微的量变到本质的变化、从局部的暂时的变化到普遍的稳定的变化都不是一年两载所能见效的。
一般就一个群体来说,心理年龄特征发生“质的”变化至少要经过一个世代才有所反映。
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填空题1.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 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2.注意的功能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和调节功能。
3.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4.幼儿自始至终地听教师讲故事、认真地画画、做手工等都是幼儿的有意注意。
5.幼儿有意注意的形成是与言语在幼儿行为调节中所起的作用有密切联系的。
6.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
7.多动症又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
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指的是注意的选择性的表现。
错误。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它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察觉和把握对象的数量。
“一目十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是指注意的范围。
2.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缩小。
正确。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范围会缩小。
3.儿童一进商场就被漂亮的玩具吸引,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心理现象是需要。
错误。
儿童在这一刻出现的是心理活动对漂亮玩具的指向和集中,即注意。
4.注意使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这是注意的维持功能。
正确。
注意的维持功能,使儿童心理活动对所选择的对象保持一种比较紧张、持续的状态,从而维持儿童的游戏、学习等活动顺利进行。
5.儿童出生后就出现了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随意注意。
错误。
定向性注意在新生儿期出现,婴儿期较明显,这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
6.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均衡发展。
错误。
3-6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开始发展。
三、概念解释1.注意: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能动的状态,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2.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的努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是不由自主的、被动的注意。
3.注意的选择:注意的选择指对环境中各种刺激作出选择性的反应,使儿童在一定时刻选择重要的或符合需要的对象,并做出清晰的反应,它的发展依赖于生理的成熟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及兴趣、情绪有关。
四、问答题1. 3 —6 岁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是什么?〜6岁儿童注意的发展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1)无意注意占优势,其发展表现为:①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仍然是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②与兴趣和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2) 有意注意的初步形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有如下表现特点:①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②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要求下发展的;③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④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活动中实现的。
2.简述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