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版)钱峰汪乃铭主编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一、掌握以下概念? 无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 ? 客观环境?? ? 遗传素质1无条件反射P7:无条件反射是先天固有的、由遗传而来的反射2条件反射P7: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习得的反射3客观环境P8:人所处的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涵盖很广;社会环境则包括家庭、团体、各种人际关系、社会规范、风俗习惯等。
4遗传素质P9: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通过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二、.什么是心理的实质?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P9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如低能儿、痴呆儿),另一面是环境方面的因素(狼孩玛卡)。
? 实例省略。
第二章:学前儿童的注意一、掌握以下概念? 无意注意?? ? 有意注意?? ? 注意的范围?? ? 注意的稳定性答:无意注意P13: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不经意”,既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的努力。
有意注意P14: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刻意”。
它具有自觉的目的,并和意志努力相联系。
注意的范围P16: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是指在同一瞬间所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稳定性P17:注意稳定性指有把握对象的时间的长短。
二、注意与人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请结合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答:P17注意对于动物来说具有极重要的生存意义;对人类来说,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中有了语言的参与,注意更具有了特殊意义。
概括说,注意有下列三种功用:其一,选择功用。
(听课)。
其二,保持功用。
(画画)。
其三,调节和监督功用。
(搭积木)由上可知,注意对于人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使人能随时察觉外界的变化,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
对于学前期的儿童来说,注意在儿童心理的发展中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注意能使幼儿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更清晰、丰富的信息。
注意是幼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结合幼儿注意的特点谈谈如何组织幼儿的活动。
答:P18-19:1、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
2、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
4、适当控制儿童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
5、不要反复向幼儿提要求。
6、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7、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章《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一、掌握以下概念:1、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2、视敏度: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
3、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4、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的知觉。
二、如何利用感知觉的适应和对比规律合理组织幼儿的活动?答: (一)适应现象。
(l)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适应现象。
(2)幼儿园各班活动室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和制度,以保证空气清新。
(二)对比现象。
(l)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对比,分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教师在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时,掌握对比现象的规律,对提高幼儿感受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不同分析器的感觉,也会因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在视觉感性方面较明显。
在组织幼儿观察活动时,不应有喧哗声,教师的声音也不应太大.(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影响因素有:(l)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包括颜色、形状、声音和强度差别,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分离。
教师要运用背景与对象关系的规律,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教材重点的部线条、粗字体或彩色笔,使它们特别醒目;教学指挥棒与直观教具的颜色不要接近。
(2)对象的活动性。
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易知觉为对象据此,教师应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
视觉刺激中,凡距离上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的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分离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
据此,教师绘制挂图时,为突出需要观察的对象或部位,周围最好不要附加类似的线条或图形,注意拉开距离或加上不同色彩;凡说明事物变化或发展的挂图,更应注意每一个演进图的距离;教师讲课声音应抑扬顿挫。
(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结合。
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中的。
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直观材料加教师讲解,幼儿才能很好理解。
据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区别,必须和言语讲解结合起来。
三、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保护和发展幼儿的视觉和听觉。
案例:要求幼儿辨别三角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往往让幼儿边看边用手沿着三角形和正形的边缘摸它们的轮廓,同时每次摸到拐角处的时候,要求说出角的数量,如一个角、二个角等,这样的活动安排,效果往往比较好.请分析这样做的理由.答:这样做是合理的.视觉、听觉、动觉等相协同活动有助于儿童对物体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在视觉、手的触觉、动觉的协同活动中儿童对几何图形的知觉效果是最好的,可以多角度地认识物体.单一地用视觉或触觉会造成儿童知觉错误率的提高。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记忆》一、掌握以下概念:1、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2、识记:是一种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也就是把所有信息输入人脑的过程。
3、保持:是对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印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4、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识别出来。
5、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其映像的过程。
6、机械识记: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利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的记忆。
7、意义识记:是利用事物的内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
二、什么叫表象?表象的特征是什么?答: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
表象的特征:1、形象性2、概括性三、什么叫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答:1所谓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再现。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先快后慢四、良好的记忆品质有哪些?简述幼儿记忆有哪些特点。
答:1良好的记忆品质有:(1)敏捷性(2)持久性(3)正确性(4)准备性2幼儿记忆的特点: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记忆、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为主,抽象记忆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却是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得很少。
?五、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记忆力。
答:1、注意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提高记忆效果。
2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富有感情色彩,培养发展幼儿的形象记忆、情绪记忆。
3帮助幼儿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意义识记水平。
4正确评价识记结果,合理组织复习。
第五章:学前儿童的想象一、掌握以下概念。
1想象:想象是对人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P422无意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它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和意图,在一定的刺激影响下,不由自主的引起想象。
P463有意想象: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有一定的预设目的,自觉进行想象。
P474再造想象:是根据对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样、图纸、符合的示意,而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P485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预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P486幻想:是一种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并指向于未来事物的想象。
P487理想: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实现可能的积极幻想。
P498空想:是与客观现实相违背的消极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P49二、想象与客观现实的关系如何?P44答:1想象的原材料---记忆表象是现实事物的反映(想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
2想像受客观现实的制约。
3想象离不开劳动。
三、想象在幼儿心理活动中有什么作用?P44-461想象在学习中的作用。
想象是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认知基础,却反想象力的儿童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
2、想象在学前儿童游戏中的作用。
学前儿童主要的活动是游戏,在游戏中儿童大胆的想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想象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起关键的作用。
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可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3、想象的发展是学前儿童创造思维发展的核心。
人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创造思维方面。
既然想象是学前儿童创造思维的核心,就应该充分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从而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四、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P55-57答: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文学艺术等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创设问题情境、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象事物的具体情况,自主解决问题。
5、在活动进行适当的训练,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6、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想象。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一、学前儿童口头语言的发展有哪些特点?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及言语机能的发展方面。
1语音:简单发音阶段(1-3个月)-----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模仿发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2听词:出生(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8、9个月(听懂成人的一些语言)----11个月(理解词的意义)3理解词阶段:既能理解词又能说出词4、逐渐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3、4岁5、对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二、为什么必须重视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P62答:学前儿童语言主要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与智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并且,人们早期语言的发展直觉影响到今后一生语言发展。
因此,成人必须重视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和培养。
三、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应该如何培养、发展学前儿童言语?P62答:1、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2、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
3、加强对学前儿童语言的训练。
4、成人语言规范的榜样作用。
四、什么是直觉行动性思维、具体形象性思维和抽象逻辑性思维?P64答:1直觉行动性思维:是依靠感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的思维。
2具体形象性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性思维:是指运用言语符号形成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