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年加快,城市的规划逐渐偏离了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必须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监督和管理。
本文结合实践,阐述了城市规划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如何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解决思路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speed up year by year, the city planning gradually turn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ust the organizatio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urban planning,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urban planning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and raised the urban plann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summarized the how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urban planning.
Key words: the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solve the train of thought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城市房地产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
在此过程中,规划管理方面的新问题随着市场制度的逐步建立而不断涌现,城市规划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城市规划应坚持的原则
城市规划是一项牵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诸多因素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龙头,是城市发展的蓝图。
只有把城市规划好,才能逐步建设好、管理好。
我认为城市规划工作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是城市规划要坚持科学性
规划是龙头,规划是前提,规划是保证,因此城市规划编制要坚持科学性。
对城市要进行科学的定位、定性、定向。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要科学,要符合当地实际。
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
使城市规划具有战略性、广域性、前瞻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要科学编制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
局部规划和总体规划,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以免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重复建设,避免今年起楼,明年炸楼,今天铺路,明天挖坑的现象而导致的资源浪费。
2、是城市规划要坚持超前性
也就是说城市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
要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竞争的需要,着眼于新经济时代对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挑战,高起点筹划城市的发展格局。
用先进的规划技术指标来指导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
避免城市建设重复运行。
在利用规划对各种城市资源进行配置时有效地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杠杆,以集约合理为条件,最大限度地释放城市资源资本的潜能,使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发挥最大的效益功能,成为创造财富的龙头。
坚持城市规划超前性。
确保城市规划“至少50 年不落后”
二、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市场观念狭窄
城市的市场发育处于低层次的阶段,长期得不到改善。
多限于与上一级和下级的市场之间的交换,而未在更大的环境中寻求发展机遇与空间,没有形成跳跃式的发展。
对市场动向与体系外部的机遇把握上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市场结构单一,彼此不能协同发展,反而进人恶性循环之中,导致风险加剧。
加上地域文习俗和陈旧观念的制约,“靠山吃山,靠地种地”的小富即安的价值观在潜意识中断绝了穷则思变的创新思想,安于现状的行为准则影响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2、城市规划工作滞后于城市发展,规划思路和作用有待完善
一些地方在编制城镇体系规划过程中,没有重视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对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影响,忽视区域城市发展的特点和真正应解决的问题,不顾区域城市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就区域论区域,片面追求区域城市体系的完整,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更大范围的区域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忽视了城市体系规划的本质和规划编制的意义。
另外,从全国情况看,不论是独立的省域规划,还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所作的市域和县域的规划,真正能指导城市发展,发挥作用的不多。
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规划指导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方式需要转变和调整。
3、城市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城镇规划研究的范围扩大了。
而且因为城市、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竞争更加激烈,人口、资本、技术等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不确定因素增多,城市的发展规模(用地和人口)在区域中的地位很难确定,城市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
加上外来人口大量涌人,流动性增强,有的地方外来人口数量要超过本地人口数量,甚至出现了移民城市,城市人口预测难度增大。
城市住宅除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民的需求还要满足大量外来投资者、外地人士生活、工作、商务活动的要求。
以往根据城市人口未来发展来确定城市用地规模的传统城市规划方式受到挑战。
三、城市规划管理的解决思路
1、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城市规划具有整体性和战略性的特点,绝不允许被部门利益所分割,必须统筹配置城市各项资源,在一个城市只能有一个城市规划管理部门。
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完善规划管理机构,使规划执法主体合法化,同时加强城市规划的统一集中管理。
设市城市可在市辖各区、经济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等设立分局,为市规划局的直属派出机构,其人、财、物和业务工作由市规划局统一管理和领导。
县级规划管理部门可在主要乡镇设立规划分局或规划管理所,为县规划管理部门的直属派出机构,其人、财、物和业务工作由县规划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和领导。
2、提高认识,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领导
(1)确保规划编制及管理经费。
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把城乡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
同时,要结合各自实际,加大规划投入,除公共财政要保证规划工作的正常经费外,还应从土地出让、转让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专项用于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
(2)高度重视,加强对各级领导的培训。
市(县)长作为城乡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定期参加国家和各省市举办的培训班,接受城乡规划建设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3)完善机制,加强规划集中统一管理。
保持高度集中的城市规划审批权是城市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政府要依法维护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一支笔”审批权,健全可操作的地方性法规,制订切实可行的行政审批技术标准加以量化,以各种客观而科学的标准来减少和限制城市规划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工作的主观性。
3、提高规划执法队伍素质,加强城市规划执法监察
(1)壮大规划执法力量结合城市规划范围实际,充实、壮大规划执法队伍,加强规划执法人员的培养和训练,经常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规划业务培训和有关法律法规教育,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规划执法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规划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战斗力。
(2)加强协调沟通,形成执法合力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予以保障,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保障规划执法人员的执法权和人身安全不受侵害;建立规划执法司法联络组,联络组成员由人民法院和公安局委派专人担任,专门负责处理规划案件,配合规划执法,提高规划执法的质量、效率和震慑力;各级政府要提高拆“违”的号召力,主要领导亲自参与拆“违”行动,党政机关和其他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在全社会形成拆“违”合力。
(3)加大查处违法建设及宣传力度规划能否严格执行,关键在执法监察,要勤于执法,定期对城市规划控制区内的违法违章建设进行全面清查,做到脚勤、
眼勤、手勤、嘴勤;要善于执法,坚持法律的原则性与执法方法的灵活性相结合,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进行处理,做到查处违法建设快速到位、工作到位、程序到位;要对已审批的报建项目进行带图巡查,跟踪监察,及时制止违法“苗头”,依法拆除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金祥. 城市规划管理要为经济建设服务[J]. 城市发展研究, 1995,(02)
[2] 朱自云. 析规划管理现状,寻改进创新之路[J]. 现代装饰(理论), 2011,(05) [3] 祖振兴, 荀福华. 城市给排水工程的现状分析[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12) [4] 温建霞.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几点思考[J]. 社科纵横,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