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1.____________________,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2.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醉翁亭记》中表现游人归后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都借典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被人们广泛引用,说明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最能表现洞庭湖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评价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面对班上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将宝贵的时间荒废在嬉笑打闹中,你可以用名言“__________________,行成于思毁于随”来告诫他。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0分)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锤炼.(liàn)干涸.(gù)阴晦.(huì)惟妙惟肖.(xiào)B.凋.零(diāo) 眺.望(tiào) 萧.索(xiāo) 深恶.痛疾(wù)C.和煦.(xù) 挑.衅(tiāo) 潮汛.(xùn) 走投.无路(tóu)D.校.对(xiào) 窥.探(kuī) 瑟.缩(sè) 沧.海桑田(cāng)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A.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B.“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
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C.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D.《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某市将举行“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竞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宇同学参赛。
B.专家指出,前段时间社会上流传的吃盐补碘能抗核辐射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C.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江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
D.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来应和。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被称为拥有“最美赛道”的首届武汉马拉松赛事在武汉开跑,此次赛事吸引了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万名选手参赛。
B.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
C.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改进农民科技知识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D.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13.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你们可以想象那时的场景多么惨烈,我心里有多么慌!”句中画线词语依次是代词、动词、形容词、动词。
B.“老树昏鸦”“庆祝国庆”“辨别善恶”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和动宾短语。
C.“地面和地下的生物,都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句子的主干是“生物放弃破坏”。
D.“高速度地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能的。
”该句属于并列复句。
1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B.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选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C.《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讲述了家道中落失学的主人公杜小康,不得不跟父亲去放鸭子的故事,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语言平白、朴实,对周边环境事物的描写,映衬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D.《水浒传》是古典长篇白话小说之一。
它产生于清代,全书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悲壮画卷。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①一阵晨风拂过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A.④②①⑤⑥③B.③②⑥⑤①④C.②⑥⑤①④③ D.③①⑤②⑥④16.语文实践活动(6分)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1)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以上文字的主要信息。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右图是梅兰芳在《霸王别姬》中用“双翘”和“翻莲”两种手势表达虞姬听到楚歌时复杂的感情。
请根据你对京剧的了解,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探究。
(4分)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21分)(一)阅读下面议论文,回答17—19题。
(7分)母语是教育的起点周国平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
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做何感想。
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鄙,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摘自《中国教育报》)17.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第②③段从母语环境的重要性及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两个方面,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