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为了提高药物的合理应用,就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提高,以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方法抽查我院门诊2012年7~12月份的处方共8389张,从中遴选出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
结果在抽查的8389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有329张,不合格率为3.92%。
结论我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医师、药师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标签:处方点评;用药分析;不合理用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根据WHO报告,全球每年大约有1/3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1]。
随着《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实施,国家卫生部对处方的调剂有了明确的要求,进行处方点评也是医疗改革的主要内容,更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主要措施[2]。
因此正确选择药物,并合理使用药物,以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是今后临床药学的重要任务,我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临床药学,其中处方点评就是临床药学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10%的比例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12月的门诊处方总计8389张,处方样本覆盖全院各科室,具有一定代表性。
以《新编药物学》第17版和法定药物说明书有关内容为准。
1.2 统计方法
利用我院处方点评系统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及分类分析,包括不合格处方数,占不合格处方及抽查处方比例%。
2 结果
在抽查的8389张处方中,药品品种总数18 766种,每张处方药品平均数2.23种;不合理用药处方总计329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3.92%,结果见表1。
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选药不合理、联用不合理、重复用药、用法不合理、用量不合理、处方书写不规范、诊断与用药不相符等。
3 分析讨论
3.1 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
卫生部已经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推动抗生素的临床合理使用。
我院目前也采取多种途径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没有明确的抗生素适应证使用,如诊断为高血压、糖尿病时却使用抗菌药物或直接写购药。
(2)对于普通感冒,使用抗生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病毒引起,而细菌感染则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若存在细菌感染,可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若为病毒感染则一般不必使用抗菌药物,因抗菌药物对病毒感染无效。
对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不仅较少有明确指征,可能造成浪费,而且还极可能诱导产生耐药菌株或药物不良反应;无指征地滥用抗菌药物并不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而且有可能造成药品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干扰和掩盖病情,延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3]。
(3)违反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初级医师越级使用应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二线抗菌药物。
3.2 选药不合理
对药物知识了解不全面,没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药物的适应证正确选用药物,多数情况属于选用药物不当造成的。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开发和使用其不规范使用、滥用情况较为普遍,不良反应日益增多[4]。
由表1可以看出,这种情况在我院药物应用中较少见,但应引起重视。
3.3 联合用药
在抽查的8389张处方中,每张处方药品平均数2.23种,说明门诊处方中,联合用药现象比较普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另外,联合用药造成了临床用药过分,主要表现在老年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因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应;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5]。
不适当地联合用药,导致药物间发生相互作用,以致降效、失效,甚至招致毒性反应。
3.4 用法、用量不合理
未在适当的时间、间隔,经适当的途径给药。
不同药物的服药时间、给药次数是有所不同的,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如青霉素类药物每日1次,青霉素类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血与组织中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时间,日用量宜分3~4次给药[6]。
3.5 处方书写不规范
处方不规范增加了调配与制剂的难度,由表1可见,此类处方共254张,占不合格处方的77.20%,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大多数,主要表现为处方前记各项填写不全、缺临床诊断等,影响了药师审核药物使用是否合理。
处方正文主要表现为药品未使用中文通用名、错误的药品规格、用法不明确、涂改无医师签名及修改日期与该做皮试的未注明等。
3.6 诊断与用药不相符
如临床诊断为“牙龈炎”,开奥硝唑+感冒灵等。
4 结论
本次调查统计显示,我院门诊患者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临床用药不合理因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涉及到医生、药师、护士、病人及家属乃至社会各有关人员。
针对各种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可采取的措施有:(1)加强宣传学习,搞好专业培训。
加大合理用药知识宣传和人员培训的力度,定期办合理用药相关方面的学习班,促进临床科室和药剂科之间的沟通。
(2)编印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知识专刊,交流和报道各种临床药学有关的信息,制定和善医院协定处方集,围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医院自己的协定处方系统。
(3)开设门诊药物咨询窗口,给患者提供药物方面的信息,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保证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药;做好处方和病历用药调查统计,处方抽查与审核、评价。
(4)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做一些药物的血药浓度的监测,这些药物主要是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量相接近的药物,如:地高辛;使用抗菌药物做药敏试验,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盲目滥用。
(5)与临床进行沟通,查阅病历,对新药进行有效的临床监督与观查。
(6)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一切从患者利益出发,坚持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 杜炜龙,蔡娜.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11(31):125-1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处方管理办法[S].2007.
[3]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续六)[J].抗感染药学,2006,3(3):145-146.
[4] 张策,张晗.临床药师参与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实践[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7):427-429.
[5] 林瑞英,徐燕.浅谈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原则[J].中国医药指南,2012,4(11):367-368.
[6] 李兰香.门诊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