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不合理用药分析解析

医院不合理用药分析解析

摘要目的本论文对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处方药物进行分析,找出处方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每月各1天的门诊处方共6450张,处方样本覆盖我院门诊各科室,对处方进行分析。

结果不合理处方217张,占处方总数比例为3.36%。

内科处方共2863张,不合理处方有94张,占不合理处方的43.32%。

从不合理处方占科室比例来看,各科室相差不大。

不合理处方类型以用法不合理最为常见,为68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1.34%。

结论加强对临床医师使用药物知识的培训,同临床医师一起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药品的合理使用。

关键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临床用药分析,用药指导目录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I)第一章研究动机与目的 (4)1.1 合理用药的背景 (4)1.2 合理用药的涵义 (4)1.3 处方分析的涵义 (4)第二章分析过程设计 (6)2.1 抽样 (6)2.2 统计 (6)2.3 统计结果 (6)2.3.1 各科室门诊处方的统计 (6)2.3.2 不合理处方类型统计 (7)第三章统计结果讨论 (8)3.1不合理用药类型分析 (8)3.1.1用法不合理 (8)3.1.2同类药物联用 (9)3.1.3.合并用药品种过多 (9)3.1.4.溶剂选择不当 (9)3.1.5.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 (10)3.1.6.滥用抗生素 (10)3.1.7.特殊患者用药不当 (11)3.1.8 剂型选择不合理 (11)3.2不合理用药产生的原因 (11)3.2.1 医院方面的因素 (11)3.2.2医师方面的因素 (12)3.2.3药师的因素 (12)3.2.4护士的因素 (13)3.2.5病人的因素 (13)第四章不合理用药的对策 (11)4.1 完善补偿机制,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建设 (11)4.2 医院的应用对策 (11)4.2.1 院方 (12)4.2.2 遵守规定 (12)4.2.3 药剂科的措施 (12)4.2.4 建立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13)4.3具体不合理用药现象的改进 (14)4.3.1 注射剂 (15)4.3.2 对抗生素的使用 (16)4.3.3 临床 (17)4.3.4 严格遵守制度 (17)第五章结论 (21)第一章研究动机与目的医药科学的不断进步,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新剂型的不断推出,处方用药也日渐复杂,药源性疾病常因不合理用药而发生。

因此如何安全合理用药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合理地使用各种药物,是保证患者疗效和用药安全的关键。

合理用药既能节约药品,又能减轻患者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可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或延迟耐药性的产生,对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1 合理用药的背景临床合理用药是医院长期未能解决好的问题,欧洲约15%的住院病人因药物不良事件而入院,美国约6.7%的住院患者发生过严重药物不良事件,我国住院患者因不合理用药导致或促成死亡者占住院死亡人数的比例介于5%-17%。

合理用药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合理用药的涵义合理用药:就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

1987年的合理用药标准有5条:①开具处方的药物应适宜;②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的供应;③正确的调剂处方;④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日数服用药物;⑤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因此不符合以上标准的用药行为为不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使一些疾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不合理用药还增加了医疗费用,造成国家和个人的经济损失。

1.3 处方分析的涵义处方分析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仍采用手工处方,对门诊处方进行分析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我院门诊处方进行抽样,以及对抽样的处方进行分析。

因处方分析是回顾性分析,门诊处方存在一个病人几张处方的情况(可能是一个医生开了多张处方或是一个病人看了多个科室),可能会造成分析的不全面。

第二章分析过程设计2.1 抽样本资料抽取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每月中的1天的门诊处方共6450张,处方样本覆盖本院门诊各专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2 统计第一,根据合理用药的标准对全部处方中的涉及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统计,并分别对各科室的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数进行统计。

第二,对处方不合理用药的各种类型进行归类统计。

2.3 统计结果2.3.1 各科室门诊处方的统计各科室门诊处方统计见(表1),由(表1)可见,总不合理处方217张,占处方总数(6450)比例为3.36%。

表1 各科室门诊处方统计表科室处方数(张)不合理处方数(张)占科室处方比例(%)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肿瘤科中医科28631250466605342311613944217201312193.283.363.643.313.803.863.09合计6450 217 ——2.3.2 不合理处方类型统计不合理处方类型以用法不合理最为常见,为68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1.34%,占调查处方的 1.05%,其他依次分别是同类药物联用、联用后疗效降低、溶剂选择不当、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滥用抗生素和特殊患者用药不当。

表2 不合理处方类型统计不合理处方类型处方数(张)占不合理处方比例(%)占调查处方比例(%)用法不合理同类药物联用合并用药品种过多溶媒选择不当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滥用抗生素特殊患者用药不当剂型选择不当6847401712237331.3421.6618.437.835.5310.603.231.381.050.730.620.260.190.350.110.05合计 217 100 3.36 表3 各科室不合理处方类型分析科室不合理处方数(张)用法不合理(张)同类药物联用(张)合并用药品种过多(张)溶媒选择不当(张)用药间隔时间不合理(张)滥用抗生素(张)特殊患者用药不当(张)剂型选择不当(张)内科94 47 16 4 8 3 9 1 6 外科42 6 3 1 18 1 12 0 1 妇科17 4 2 4 6 0 1 0 0 儿科20 5 3 1 2 4 3 0 2 五官科13 4 1 1 3 1 2 0 1 肿瘤科12 2 1 0 2 0 1 6 0 中医科19 5 2 2 3 4 3 0 0 合计217 73 28 13 42 13 31 7 10第三章统计结果讨论3.1不合理用药类型分析各科室的门诊用药,表面看起来以内科的不合理处方最为多见,但是从不合理处方占各科室处方的比例来看,各科室相差不大。

此数据也表明,不合理用药不是哪一个科室的特有表现,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有必要引起各科室的重视,对药理作用应作更深入的握。

我们对不合理处方类型作进一步的讨论。

3.1.1用法不合理联用后疗效降低喹诺酮类与碱性药物联用,如左氧氟沙星与碳酸氢钠联用,碳酸氢钠为碱性,会降低胃液酸度使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

维生素C与维生素B2或B12联用,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宜配伍。

整肠生胶囊、双岐活疫苗联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污、头孢呋辛等,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或便秘,前者会被抑制或灭活,影响疗效。

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变化有微粒增加,出现沉淀,外观颜色的改变,有效成分含量下降等,同现不溶微粒[1]。

不合理的联合应用抗生素杀菌剂与抑菌剂联用如头孢曲松钠与乙酰螺旋霉素联用:头孢曲松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细菌繁殖期杀菌剂,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但静止状态下已经合成的细胞壁不受它们的影响,因此对繁殖期的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或无效;而乙酰螺旋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快速抑菌剂,尤其是这些药物首先使用时,使得这些正值繁殖旺盛的细菌成为静止状态,不利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挥疗效,从而减弱它的作用,故上述药物不宜合用。

两种作用部位相似抗生素药物的联用如林可霉素与琥乙红霉素联用:虽然二者不是同类抗生素,但它们的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基本相同,主要在于抑制细菌细胞的肽链延长和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琥乙红霉素和林可霉素的作用部位都在50S亚基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的生化环节而发挥抗菌作用,由于二者竞争核糖体上的结合位置,而且前者的亲和力大于后者,影响其抗菌作用,二药不宜合用[2]。

克拉霉素可以影响氨茶碱、茶碱的正常代谢,联合应用可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致出现不良反应,故应不宜伍用。

3.1.2同类药物联用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加注射用青霉素钠,阿莫西林为β-内酰胺类,青霉素钠也属于β-内酰胺类,两者属同一类药,作用机制相同,属于重复用药,造成了浪费。

格列喹酮与格列齐特(同属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而起降糖作用,联用后剂量掌握不当可引起低血糖。

维拉帕米、尼莫地平、硝苯地平,三者均属于钙离子拮抗剂,同服会出现明显心悸、头痛、血压过低等不良反应。

3.1.3.合并用药品种过多即大处方开药。

抽查中发现,多数同张处方开药物多种,另外有6张处方用药达到5种以上。

此类处方多见于内科处方,由于病种复杂,医师对病情的主次不清而只是一味的对症处理,对一种疾病出现的并发症或是相关的反应进行治疗,形成大处方。

这种用药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还会出现药物作用的叠加或抵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据统计,合并用5种以下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合并用5种以上不良反应率大大上升。

3.1.4.溶剂选择不当对于抗生素的应用,若忽视溶媒的选择,可造成抗菌药物降效或水解的现象,以致病人不能得到有效的抗菌或杀菌的血药浓度,反而增强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率,延误治疗,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

比如注射用青霉素钠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青霉素类在近中性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增强,均可使之加速分解,5%葡萄糖注射液PH为3.5-5.5,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为3.5-5.5,而0.9%氯化钠注射液PH为4.5-7.0,因此最好选用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3]。

又如呋塞米(速尿)注射液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溶媒,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为3.5~5.5,而呋塞米注射液pH值为8.5~10,在酸性环境中呋塞米易发生沉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