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一分数(重点)分数的意义:1、将一个物体或是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这就是它的分数单位。
4、中分子表示取出来的份数,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中n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
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①是一种运算。
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②是一种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
5、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为:a÷b=(b≠0),分母不能为0,分子不能为0。
6、把“1”平均分成b份,表示其中的a份。
把“a”平均分成b份,表示其中的1份。
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第一步是找“1”,第二步是比较量÷“1”。
分数的大小比较1、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2、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真分数和假分数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2、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就可以将分数化成整数。
3、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或等于“1”。
4、最小的假分数是分子分母相等,且都等于“1”。
5、真分数的个数比分母的此分数分母的数字少1。
6、真分数比假分数的个数多1。
分数的基本性质1、当分母不变时,分子扩大或缩小几倍,分数的值也扩大或缩小几倍。
2、当分子不变时,分母扩大几倍,分数的值反而缩小几倍。
3、当分子不变时,分母缩小几倍,分数的值反而扩大几倍。
4、当分子扩大几倍,分母缩小几倍,分数的值就扩大它们的乘积倍。
5、当分子缩小几倍,分母扩大几倍,分数的值就缩小它们的乘积倍。
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1、如果两个数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它们的较大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2、如果两个数互为质数,那么它的最大公因数是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3、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它们的公因数。
4、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
5、以下条件成立,这两个数就是互质数。
①相邻的两个自然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
③1和任何自然数。
④相邻两个奇数。
⑤2与所有奇数6、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且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小的分数的过程,叫做约分。
7、先用公因数去除,再用其他公因数去除,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
也可以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
8、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9、a,b是不同的质数,一定是最简分数。
通分1、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它们的公倍数,击中最小的一个叫最小公倍数。
没有最大公倍数。
2、用短除法可以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通分时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4、把几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的过程,叫做通分。
补充说明: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①通分子②通分子③利用④十字相乘法⑤利用1与相差数当a越大,分数值越大。
分数与小数1、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
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分母除质因数2和5以外还有别的质因数就只能化成无限小数。
2、小数化分数的方法:一位小数化成十分之几,二位小数化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化成千分之几,分子就是去掉小数以后的数。
(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1、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得到的答案注意化为最简分数。
2、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两个分母最小公倍数做公分母,把分母化成最小公倍数。
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方法进行计算。
3、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结果约成最简分数。
4、分子都是1,与分母互为质数的分数,分母的乘积作分母,分母的差或和作分子。
5、-=(a、b为相邻自然数)6、像1这样的分数是带分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二。
7、带分数化假分数的方法:分母乘以整数的积加上分子作分子,分母不变。
8、假分数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商作整数部分,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
9、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相同。
10、整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四方程(重点)用字母表示数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数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数通常写在字母的前面。
如:x×4写作x·4或者4x。
2、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变化的数,可以表示数量关系,还可以表示年龄之间的差距。
3、S 面积s路程V 体积v速度C 周长t 时间4、“a·a”表示两个a相乘,它可以写成a²,读作“a的平方”。
同样,“a·a·a”可以写作a³,读作“a的三次方”或者“a的立方”。
5、如果我们用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m表示总价,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表示为:ab=m m÷a=b m÷b=a等式1、像40=55-15,a+b=c,S=a²·这些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都是等式。
2、从书上的活动中发现,当天平平衡时,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克数的物体,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3、从书中的活动中发现,当天平平衡时,在天平的两边的物体克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3、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得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不作除数),得到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就是等式的性质。
方程1、像x+20=30,5y=15·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当x=10时,等式x+20=30的左右两边相等,把x=10叫做方程x+20=30的解。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通常我们列方程时,未知数与已知数一样参与列式。
解方程1、求出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解方程时,可以用等式的性质,可以用加减乘除各部分的关系。
3、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解决问题1、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找等量关系。
③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④解方程。
⑤检验、答2、快车行驶路程+慢车行驶路程=总路程(快车的速度+慢车的速度)×时间=总路程拿铁锹的人数+提水桶的人数=总人数二长方体正方体(重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1、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面:相对的两个面相等棱:3组,每4条棱相等。
正方体:面:6个面相等。
棱:12条棱相等。
3、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3、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一样长。
4、长方体的12条棱按长度可以分成三组。
分别为:长、宽、高5、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6个面都相等。
6、长方体各个面都是长方形,(通常状况,不是一定)相对的两个面是相同的。
7、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8、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1、一个物体表面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面的面积之和。
3、长方体表面积=(长×高+长×宽+宽×高)×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4、在解决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应当仔细读题,认真观察图形有几个面,找到长、宽、高以及棱长。
体积与体积单位1、在这里,我们把一个物体(如土豆)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
2、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
3、通常用cm³表示立方厘米,表示立方分米。
4、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
5、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
立方米用m³表示。
6、cm³1m³=10001m³=1000000 cm³。
7、相邻两个体积单位的进率是1000。
8、这个杯子里牛奶的体积也叫做这个杯子的容积。
9、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10、在生活中,计量液体如眼药水、针剂、食用油、汽油等的体积常以毫升和升为单位。
11、1 cm³=1毫升=1升通常我们用mL、L分别表示毫升和升。
1L=1000mL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1、长、宽、高的乘积等于它的体积,还有底面积×高等于体积。
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c底面积3、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 ×a ×a=a ³底面积4、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h=v ÷a ÷b h=v ÷s (a ×b ) 5、 计算某样东西的体积时,可以直接用体积公式,也可以先算出底面的面积,然后乘高。
6、 用字母表示我们学过的一些计算公式:7、三 分数加减法五 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据的变化和趋势。
如果有很多数据,折线统计图更简洁。
2、我们可以从折线统计图中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
3、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步骤:①画横轴、纵轴。
②确定数据间隔距离,画网格线。
③描点、表数据、连线。
④标题名称、制图日期等信息。
4、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便于我们把几个数据对比与分析。
甲、乙、丙三家商店1~4季度营业额2005年4月17日制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