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精选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精选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⒈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训练,培养、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和抽象思维能力。

⒉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

⒊体会用形象化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围绕“人是思想的苇草”的人文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与文本化为一体,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尝试将理性的思考与真挚的感情相结合,写作片段式的杂感或较复杂的说理文,或仿写情理相融的片段或格言。

教学难点理解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所体现的思想对人生的意义。

教学设想教材分析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四第三单元侧重于思考与领悟。

入选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属哲理散文或议论文,单元教学要求重点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鉴于课文的难度较大,学生自主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相机引导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与《培根论人生》、《蒙田随笔集》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文章,是帕斯卡尔记录偶尔闪现的思想,虽然是零星无序的但真实而细致,处处洋溢着理性的光芒,说出了许多我们有感悟但永远也说不出来的话。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属于自读课文,但是帕斯卡尔这篇文章较为艰深,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语言跳跃、晦涩、不畅,故而建议在老师引导下阅读。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议论文,他们还没有积累足够的解读哲理散文等思维含量较高的文章的阅读策略及方法,因此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独立思考被确定为本课的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度思考,促使他们对人生的很多终极价值问题进行追问。

这些思维训练不仅体现在对哲学类散文的解读上,也体现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外化——作文中。

因此,与学生一起攻克这篇课文所蕴涵的哲学命题,学习化繁为简的阅读策略,这一过程比教学结果更为重要。

教法通过理清作者的思路,以及圈点批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对生活的感悟等方法,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并深入领悟蕴涵于其中的哲理。

学法指导⒈“选点突破”法——知道一点常识,识记一批雅词,品味一组奇字,摘录一些美句,重温一个精段,学习一种妙思。

用这种方法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学生将来的阅读和写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⒉圈点批注法——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圈点勾画和作批注的习惯。

“圈点勾画”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效率,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揣摩研读文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导入新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听这首歌可以想象到成片的芦苇独守江边,在风中摇曳。

那瘦瘦的筋骨,青青的枝叶,肆无忌惮的张扬着绿的野性,任凭狂风揉摇,任凭暴雨击打。

那逆流而上寻找佳人的少年,撑着长篙,荡着轻舟,映衬着茂密的芦苇,造就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句!2000多年以后,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同样在见到芦苇后灵光一现,咏出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样的至理名言。

二、走近作者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1662)是法国十七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

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

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

他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前者常被看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

该书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法国第一部散文杰作”。

1670年《帕斯卡尔思想录》一书在法国首版。

该书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

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本书作者以其特有的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复阐述了人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两个极限之间的对立悖反,论证了人既崇高伟大又十分软弱无力这一悖论,天才地揭示了人因思想而伟大这一动人主题。

总之,读者从本书不难看到,帕斯卡尔是真正够得上精神的伟大的。

下面开始学习课文。

三、齐读课文,感受文章诗意化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理解课文。

1.文章读完了,你觉得哪些句子让你心潮澎湃?帕斯卡尔认为“人”的特点是什么?明确:人的特点是能思想、脆弱。

引导:相较整个宇宙而言,人因身体而脆弱,因思想而坚韧。

在帕斯卡尔这里,人只是会思想的芦苇,在它的思想里找不到它的灵魂,它的灵魂不在它的思想能触及的任何地方,它只能在摇摆的风中感知自己。

尽管随时有可能被风摧毁,它也只能处于风中以证明自己的存在。

2.举出你熟悉的或者亲历过的事例来证明帕斯卡尔的观点。

明确:霍金的事迹、汶川地震的幸存者们,等等。

如果整个法国文学只能让我选择一部书留下,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思想录》,它是一个崇高的纯粹法国天才的标本。

——维克多•吉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理解核心观点“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并在对文章的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从自己的阅读经验和人生经验出发解答这些问题。

四、概括作者观点提问:文章的结构为片段式,语言形式相对散乱,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

明确: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1.人从生理层面来看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2.人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想。

3.努力思想是道德的原则。

理清帕斯卡尔的思路,便于学生进一步深入领会文题,从而进一步理解帕斯卡尔对“思想”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五、文本赏析⒈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明确: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⒉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⒊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明确: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

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

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同时在进行道德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就能体现自己的尊严。

⒋怎样理解“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明确: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矛盾的。

人,即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是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如的邪恶,而人又常常由以示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种邪恶。

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优势八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有、民族、平等、博爱等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罪恶都是凭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⒌“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学情:学生不理解的主要是人为什么因思想而伟大,应帮助学生理解一方面人在自然界面前是弱小的,另一方面人又因为思想超越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因而能驾驭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显示出人的伟大,人的伟大来源于人思想的力量。

学情:尊严与思想、道德之间的关系是这一部分的难点。

学生难以理解为何“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实际上这句话的思想与前几句一脉相承,都体现出正因为客观上人类肉体的渺小无法改变,因此才需要用思想来体现尊严,而保持思考的习惯就是人类道德的原则。

解读:教师可以举例解释人与其他生命的区别在于:人知道自己渺小,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抵抗宇宙的力量,但是其他生物对于宇宙的力量却不能正确认识,对于自身的渺小也缺乏认识。

因此,正是在人与物思想能力的区别中体现出人的高贵。

人从而超越了肉体的渺小,实现了精神的伟大。

⒍“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解读:(1)南宋陆九渊(象山先生):“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2)《文心雕龙》:“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3)爱因斯坦:“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宇宙可以被理解。

”(4)霍金的例子⒎“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这里的“本性”和“缺点”指什么?明确: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

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使它使人高于其它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使它使人拥有了尊严,使它形成了人的伟大。

这就是思想的本性。

同时,它又是卑贱的的。

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行为的一切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得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怀,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

这就是思想的缺点。

⒏第八、九两节反复强调了什么意思?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又是强调了什么?明确:八九两节写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譬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帕斯卡尔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

他不像愤世嫉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肤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

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察觉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性。

人的伟大与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掉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⒐总结:“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其实分为两个层面。

说人是强大的、有尊严的、有意义的,主要是指人类所拥有的文化、艺术和思想,在这个层面上人是强大的;说人如芦苇般脆弱,是指肉体的生命太脆弱,太容易腐朽了,在“一万年太久”的历史长河里,一个个体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强大的外力面前肉体往往表现的那么不堪一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