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工程概况 (1)2、编制依据 (3)3、施工准备 (4)4、设备安装 (4)5、施工机具及材料配备一览表 (13)6、劳动力配备一览表 (14)7、质量保证措施 (14)8、安全技术措施及文明施工 (15)9、环境保护措施 (16)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金隆35万吨熔炼挖潜改造及20万吨电解后续工程----粗硫酸镍回收改造工程以及节能降耗工程设备安装,设备共38台,设备明细及位置如下:粗硫酸镍回收改造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量节能降耗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量2、编制依据2.1《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HG20203-2000 2.2《压缩机、风机、泵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2.3随机资料2.4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图纸3、施工准备3.1施工准备3.1.1安装前应按设计要求或技术文件要求画定安装基准线及定位基准标记;3.1.2设计图纸已审查,施工方案已经批准,且进行了技术交底. 3.1.3施工材料、机具、人员已到位。
3.1.4施工用电、水、路已经具备施工条件。
3.1.5安装用计量器具符合国家计量局规定的精度要求,并按期检验合格。
3.2施工程序基础验收 设备清点 设备吊装及安装 设备精平 二次灌浆 设备试运转4、设备安装4.1 基础验收4.1.1安装施工前,设备基础须经交接验收。
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交质量合格证明书、测量记录及其它施工技术资料;基础上应明显的画出标高基准线。
4.1.2检查基础外观不得有裂纹、蜂窝、空洞及露筋等缺陷;4.2设备检查验收4.2.1交付安装的设备及附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附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及安装说明书等技术文件;4.2.2设备到货要记录好设备名称、类别、型号及规格;4.2.3检查设备外形尺寸及管口方位;4.2.4设备附件的规格、尺寸及数量;4.2.5表面损坏、变形及锈蚀状况。
4.3风机安装4.3.1.以叶轮中心标高为准,安装轴承箱,其标高偏差±10mm,纵横中心线的偏差不大于10mm,其纵横方向水平度偏差不大于0.10/1000mm,且应在轴承中分面上测量,纵向方向也可在主轴上测量4.3.2 安装风机机壳下半部4.3.3现场加热叶轮轴承孔位置,使其膨胀,安装叶轮4.3.4.安装风机机壳上半部,安装时应注意机壳本身应垂直,出入口的方位和角度正确4.3.5.机壳进风口与叶轮进出口的间隙应均匀,其轴向间隙偏差不大于2mm,径向间隙按照风机说明书各型号要求4.3.6.与机壳的密封间隙为2-3mm,轴封填料与轴接触均匀,紧度适宜,严密不漏。
4.3.7安装电机,保证电机和轴承箱主轴同轴,两轴不平行度为0.05mm,联轴器两端面不平行度允差为0.05mm。
4.3.8安装调节门时,注意不得装反,要保证进气方向与叶轮旋转方向一致。
4.3.9安装风机进口和出口管道时,重量不应加在机壳上。
4.4风机试运转4.4.1试运转前具备的条件4.4.1.1轴承箱清洗干净,并检查合格,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4.4.1.2盘动转子,不得有碰刮现象。
4.4.1.3轴承的油位是否加到规定要求4.4.1.4各连接部位无松动。
4.4.1.5冷却水系统供水是否正常。
4.4.1.6进气调节门是否关闭。
4.4.2试运转4.4.2.1首先将电机和轴承箱脱开,点动电机,视电机旋转方向是否和风机的转向是否一致,如一致,电机空负荷试运转2小时。
如不一致,则将线改接,调态。
进行空负荷试运转。
4.4.2.2当电机空负荷试运转完毕后,进行风机试运转,首先,点动电动机,检查各部位是否有异常现象和摩擦声响,如无,方可进行运转。
4.4.2.3当风机启动达到正常转速后,首先将调节门开启在00~5°之间小负荷运转,待达到轴承温升稳定后连续运转时间不应小于20min。
4.4.2.4小负荷运转正常后,逐渐开大调节门,但电动机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直至规定的负荷为止,连续运转时间2小时。
4.4.2.5 试运转过程中,滑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65℃。
4.5泵安装4.5.1泵的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1‰,横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0.2‰,并应在泵的进出口或其它水平面进行测量。
4.5.2驱动机轴与泵轴之间联轴器连接时,联轴器径向位移,端面间隙,轴线倾斜符合泵的技术文件规定4.4.3与泵联接的管道,除应符合相关标准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4.4.4管子内部和管端清洗洁净,清除杂物,密封面不应损伤。
4.4.5吸入管道和输出管道应有各自的支架,泵不得承受管道的重量。
4.4.6相互连接的结合端面应平行。
4.4.7管道与泵连接后,应复检泵的原找正精度,当发现管道连接引起偏差时,应调态管道。
4.4.8当管道与泵连接后,不应在其口焊接或气割处,当需焊接和气割时,应拆下管道或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应防止焊渣进入泵内。
4.6泵试运转4.6.1泵试运转前具备的条件4.6.1.1泵已安装完毕,相关管道及仪表件已安装完毕。
4.6.1.2泵的临时管已安装完毕,仪表一些部件已用临时管替换。
4.6.1.3泵进口已装过滤网。
4.6.1.4试车所用水源已解决。
4.3.1.5试车完后的水已有排放地点。
4.6.2试运转4.6.2.1将电动机与泵脱开,点动电动机,视转向与泵转向是否一致。
4.6.2.2如转向一致,启动电动机,空负荷试运转2小时,试运转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电机温升是否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规定。
4.6.2.3待电机空负荷试运转合格后,进行泵试运转,关闭泵出口阀门,打开泵的入口阀门,待泵转速正常,注意观察压力表的变化,逐渐打开泵出口阀门,直至规定压力。
泵试运转过程中,转子及各运动部件运转应正常,不得有异常声响和磨擦现象,管道连接应牢固无渗漏。
4.6.2.4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70℃4.6.2.5机械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5m2/h,填料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下列规定4.6.2.6试运转完毕后,及时扫净泵内积存的液体,防止锈蚀和阵裂。
4.7竖炉、保温炉及二次燃烧室安装4.7.1设备本体安装中心标高偏差在-10~+20mm之间。
4.7.2设备底板纵、横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偏差为±10mm。
4.7.3竖炉、保温炉及二次燃烧室筒体直线度≤L/1000且≤8 mm。
4.7.4设备本体垂直度<1‰H且≤20。
4.7.5试运转:主要检查搅拌装置的电机转向是否反转,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摩擦过大的声响。
同时观察电流及电机温升,冬季温升以不超过40℃为宜。
4.7.6竖炉能否顺利的安装,将关系到整个节能降耗项目能否实现业主预定的投产时间。
由于安装场地十分狭小,吊装受场地及业主生产存在着以下几点安装隐患:1、吊装设备的大型起重设备作业场地及空间不够。
2、安装与业主生产通道存在交通冲突。
3、多工种、多专业交叉作业,导致吊装作业面环境复杂,安全隐患点增多。
4、吊装最高点在30米以上,造成施工人员高空作业增加。
为确保本次施工能安全完成,经与业主、监理反复商讨特制定以下吊装反方案。
4.7.7竖炉安装步骤:竖炉分为四次吊装。
第一次吊装炉体第一节,高度为6.75m,重量10.33T。
第二次吊装炉体上部,高度5.8m.,重量18.149T。
第三次吊装水冷烟道、竖炉加料口,高度5.73m,重量为9.084T。
第四次吊装集烟尘罩,高度6m,重量为1T。
4.7.8施工工艺:基础测量放线→校正地脚螺栓→调整基础垫板的水平、标高→吊装第一节至第四节→调整保温炉水平→调整保温炉与竖炉的相对尺寸4.7.9基础测量放线⑴以竖炉为基准,放出竖炉保温炉的中轴线,竖炉的垂直线,确定保温炉与竖炉的相对位置垂直线。
⑵用加工厂商提供的底座摸板调整M58的16个地脚螺栓,各螺栓之间相对位置误差控制在2mm之内。
⑶混凝土标高为4.585m,与设备安装标高相差50mm,用50mm厚,长宽为350mm钢板制作8块垫板,安装在炉体基础上,调整垫板水平,误差控制在0.2mm以内。
调正方法采用框式水平仪配平直铝方管,以一点为准调正水平度,调正过程中铲平并磨光垫板底部的混凝土。
4.7.10吊装炉体第一节:吊装第一节须钢结构厂房第一层平台安装完毕后,吊装时采用135吨履带式起重机一次找正落位。
⑴检查吊具、索具是否安全可靠。
⑵检查炉体吊点的可靠性。
⑶确定竖炉的安装方位及竖炉的中垂线。
⑸⑷用两根麻绳做晃绳减轻炉体在空中的晃动。
⑸紧固炉底联结螺栓。
4.7.11吊装炉体第二节:炉体的第二节吊装须在11.065m平台安装完成后进行。
⑴用框式水平仪检查第一节的法兰水平,误差应在0.2mm以内,并画出法兰的中轴线与垂直线,做上误差标记。
⑵用刚性垫片加紧固的方式消除水平误差,并用红外线放线仪调正第二节与第一节炉体垂直度,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厂家应提供炉体的中轴线)。
⑶利用135吨起重机将炉体垂直起吊至20米高度找正落位。
⑷紧固炉体连接螺栓。
4.7.12吊装炉体第三节:炉体第三节由水冷烟道、竖炉加料口组成。
第三节吊装的条件须在钢结构16.87m平台安装完成,水冷烟道及竖炉加料口由厂家指导组装完成,经业主验收合格秒年方可进行安装。
调正误差的方法以及吊装方法与第二节相同。
4.7.13集烟罩吊装:在钢结构完成20米平台后开始安装集烟罩,具体办法为在钢结构平台搭建二个移动脚手架,利用135吨起重机完成吊装。
4.8反应釜安装与试运转4.8.1在装备多台高压釜时,应分开放置,同时要保证设备安装地点通风良好。
4.8.2在装釜盖时,应防止釜体釜盖之间密封面相互磕碰。
将釜盖按固定位置小心地放在釜体上,拧紧主螺母时,必须按对角、对称地分多次逐步拧紧。
用力要均匀,不允许釜盖向一边倾斜,以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4.8.3正反螺母联接处,只准旋动正反螺母,两圆弧密封面不得相对旋动,所有螺母纹联接件有装配时,应涂润滑油。
4.8.4针型阀系线密封,仅需轻轻转动阀针,压紧密封面,即可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4.8.5用手盘动釜上的回转体,检查运转是否灵活。
4.8.6控制器应平放于操作台上,其工作环境温度为10-40℃,相对湿度小于85%,周围介质中不含有导电尘埃及腐蚀性气体。
4.8.7检查面板和后板上的可动部件和固定接点是否正常,抽开上盖,检查接插件接触是否松动,是否有因运输和保管不善而造成的损坏或锈蚀。
4.8.8控制器应可靠接地。
4.8.9连接好所有导线,包括电源线、控制器与釜间的电炉线、电机线及温度传感器和测速器导线。
4.8.10将面板上“电源”空气总开关合上,数显表应有显示。
4.8.11在数显表上设定好各种参数(如上限报警温度、工作温度等)然后,按下“加热”开关,电炉接通,同时“加热”开关上的指示灯亮。
调节“调压” 旋钮,即可调节电炉加热功率。
按下“搅拌”开关,搅拌电机通电,同时“搅拌”开关上的指示灯亮,缓慢旋动“调速” 旋钮,使电机缓慢转动,观察电机是否为正转,无误时,停机挂上皮带,再重新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