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情绪,我管理!》教学实践案例
一、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提升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语言表达力、团队合作力,能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调节情绪。
二、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社会调查。
三、教学设计:
1、导入:第一课时我们了解了常见的情绪困扰,懂得要正视情绪、合理表达,并掌握了情绪ABC理论、情绪对人的影响作用等心理学基础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两个活动来试一试如何管理和调节情绪。
2、活动一:抢摘情绪果。
教师事先准备好情绪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某种情绪的词汇,如“悲伤”、“害怕”、“难为情”、“兴高采烈”等。
(1)教师引入:森林中有一棵情绪树,上面结着各种各样的情绪果,如果有人不小心吃了某一种情绪果,他就不能够发出声音,而只能用表情或是肢体动作表达它所代表的情绪,直到有人喊出这种情绪果的名字,魔力才会消失。
现在谁愿意试着尝一颗情绪果?
(2)有学生自愿上台扮演误食情绪果的“中毒者”,从教师准备好的卡片中随机抽出一张,按照上面的提示做出表情动作,不能出声,其余学生通过观察快速猜测他表现的是什么情绪,被猜对就代表着解了毒,可以下场换另外一名学生上场。
教师给准确
猜出情绪名称的同学以奖励。
在卡片中设置不同的难度,从单纯情绪(如高兴、悲伤)过渡到复合情绪(如惊喜、悲愤),再到能够引发情绪的一件事。
(3)游戏结束后,提示学生讨论:①猜对的同学是怎么判断出“中毒者”的情绪的?②为什么有人总是会判断错误?③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如何判断别人的情绪的?这样学生们就能在活动中体会到,平时要注意观察,通过他人的眼睛、眉毛、嘴巴等五官的变化,揣测他人此刻的情绪,同时,也可通过自己表情的变化,展示自己的情绪,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情绪的感受力。
3、活动二:情绪大联唱。
在较为准确地感知他人情绪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唱歌和肢体动作表达情绪。
这样既能享受音乐的愉悦与放松,也能发泄不良情绪。
(1)教师引入:播放大家熟悉的音乐《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欣赏时可让学生随意做出各种肢体动作。
(2)引导学生将歌词进行改编,变成针对情绪表达的舞蹈音乐,大家起身,随教师一起,一边唱歌,一边做出与该种情绪相应的动作。
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动作);
如果感到愤怒,你就(跺跺脚)(动作);
如果感到无奈,你就(耸耸肩)(动作),(耸耸肩)(动作);
我们大家陪你一起(耸耸肩)(动作)。
如果感到悲伤,你就(哭一哭)(动作);
如果感到害怕,你就(抖一抖)(动作);
如果感到紧张,你就(深呼吸)(动作),(深呼吸)(动作);
我们大家陪你一起(深呼吸)(动作)。
如果感到着急,你就(抓抓头)(动作);
如果感到兴奋,你就(大声笑)(动作);
如果感到疲惫,你就(伸伸腰)(动作),(伸伸腰)(动作);
我们大家陪你一起(伸伸腰)(动作)。
如果感到心烦,你就(跳一跳)(动作);
如果感到孤独,你就(握握手)(动作);
如果感到无聊,你就(转三圈)(动作),(转三圈)(动作);
我们大家陪你一起(转三圈)(动作)。
口号中所填部分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学生可自由发挥填出并设计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可以单独展示,也可以全班同学一起做,用音乐和简单的肢体动作表达自己、享受乐趣、发泄情绪。
在快乐和放松中结束这堂课。
四、成果: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并不在于教师的讲授,也不在于对知识点的掌握,而是重在体验。
基于现实的需要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将会更加客观地关注自身的情绪,所学管理情绪的方法与技巧将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以致用。
课后完成一份健康情绪自我心理测试。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非常注重操作性、实用性,让广大学生充分参与。
首先,我出示一张心理测试图片“旋转的风轮”,来测试学生的心理状态,让他们对自己的当前心理状态有一种切身的感受。
并让他们思考是哪些东西导致了当前的心理压抑状态。
其次,我让多位学生说出,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下,例如愤怒、忧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日常行为的影响。
尽量引导他们关注日常生活中“非常状态”,并且注重趣味性,指出“生气”不利于美容。
在课堂上,学生参与极其活跃,也能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来谈体会。
第三,在分析情绪产生的原因中,我引入了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的情绪ABC理论。
但是,讲述理论,我认为要尽量避免生硬晦涩、艰深难懂。
在引导过程中,我尽量深入浅出,不让那些难懂的心理学概念来使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扰。
并且,把艾利斯的观念测试表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认识自己的错误认知,并让他们辨别在实际生活中的绝对化认知、不合理归因等的不良影响。
第四,在“如何调控你的情绪”环节,我非常注重操作性和实用性。
让广大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充分参与,充分体验。
为了增加趣味性,我再次出示心理测试图片“奇怪的面具”。
在“自我暗示”
环节,我出示“人生的魔咒”,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充分体验“自我暗示”的神奇魅力。
在调动最广大学生方面,在让学生充分体验方面,我认为自己做得还不错,也基本实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
课堂的几个步骤环环相扣,比较连贯、流畅。
但是,在本节课中,我认为在“如何调控你的情绪”这个环节中,除了第一、二种方法外,其他方法大多是长远的方法指导,不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痛哭”、“倾诉”、“放声歌唱”、“喊叫”、“打沙袋”、“写日记”等,方法非常普通,但是效果不错。
然而,这些常见的普通方法,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大多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实际操作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无法在课堂上逐个展示,令人遗憾。
另外,我感觉,在活动方面,本节课的活动数量还不是很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次数也还不够。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还是没有完全脱离语文教学的习惯,语文教学的一些习惯也使心理健康教育课显得不那么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