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情况总结与监管平台介绍

5-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情况总结与监管平台介绍

***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汇报材料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工作的意见》(纪【2011】59号)精神,加快推进、完善**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的网络化监管平台建设,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手段,我们在市农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顺应科技防腐新形势,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平台,从源头上遏制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产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到目前为止,所有乡镇完成合同、数据录入,同时市、镇两级层面的查询监管系统也已建立,基本能查询相关镇、村各功能模块操作的动态数据,“三资”管理正实现网络化监管。

一、农村三资监管平台建设做法1、学习“三资”管理文件精神和加强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学习一致认识到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监管体系,对深化政务、村务公开,落实广大农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收益分配权,确保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2、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

2009年下半年起到2010年上半年,全市所有乡镇、行政村严格按照清查、评估、整改、公示、登记“五步法”,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本次清产核资中共清理不实资产总额9405.4万元,不实负债6408.2万元,使2997.2万元的不实所有者权益得到了清理。

3、出台文件。

市 纪委、财政、科委、农委等部门联合下发了纪【2011】31号。

明确了副市长挂帅,市纪委副书记和市农委主任为组长等成立联席会议,明确分工和工作经费保障渠道。

本平台并融合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管理平台、涉农资金补贴监管平台,查阅终端将接通到相关部门。

4、健全例会制度。

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求确定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具体联络人员等,并根据需要,召开了3次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专题会议、协调会议、例会等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本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建设的组织和推进等工作。

5、软件调试。

##软件公司派出专业人员上门听取情况,并根据运行情况进行调整。

在调试过程,市市镇村公司相互密切配合,体现了工作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6、业务培训。

各乡镇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平台的操作,举办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平台建设业务培训班,熟悉“三资”监管软件系统的架构、内容、操作流程,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7、数据录入。

根据监督的要求,除自动生成相关报表数据外,另外录入了经济合同,现场采集照片等资料。

二、存在问题:1、网速过慢。

打开查询正常页面要等待,比正常互联网打开时间明显延长,如果加上附加条件查询,等待时间可达3-5分钟,最长达10分钟(事实半小时也不能出结果)。

2、应用方法或技巧等经验只能自己摸索,而没有统一的操作介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1、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进一步加强清产核资工作,定期核实镇村二级资产,做到数据的真实性。

其次,凡是应该上平台的单位和内容,坚决上平台,确保全部纳入监管。

2、确保平台的正常顺畅使用。

协商信息委和##公司,建设和加快网络提速和做好数据的备份外,同时对数据指标作出标准权威的解释,此外,开通一个交流平台,可以谈软件应用体会,也可以谈管理工作经验,同时上传各区市相关的政府管理文件,真正实现管理功能。

3、强化监督,动态长效管理,务求实效。

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平台实际运行情况的网上监管,经常性对信息公开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务求取得工作实效。

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发布、报送审核、统计汇总、梳理分析、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准确、真实、及时、快捷地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各类信息录入网络监管系统,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平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

**市农业委员会2012年2月3日附:**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总端口:118只查询端口:全市38只,其中市6只,镇级32只。

(镇级具体位置由镇定)做帐端口:全市80只,其中16只镇经营公司,53只村级记帐,11只未用。

农民一点上:能看到资产负债表,收支表,权益表,发包收入表等。

附:**市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由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报表管理、“三资”公开、预警预报、领导查询等八个模块组成。

1、资金管理。

包括凭证处理、预算管理、往来管理等。

凭证处理。

实现了各单位高效统一的会计核算,自动生成总账、明细账、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明细表、收益分配表等财务信息,大大节约了做账时间和用工成本。

预算管理。

通过录入各单位年初确定的预算,实时比对收支与预算的差异,有助于镇级部门对各单位的考核,同时也有助于及时监管资金,在出现超预算情况时,时及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或作出相应方案调整,防止年度收支赤字和村级债务发生。

往来管理。

系统自动生成应收、应付明细表,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了解单位的债权、债务情况,促进单位合理安排资金,使经营管理活动能可持续开展。

2、资产管理。

实现所辖单位资产的登记、整合。

资产登记。

系统按资产的性质,分别记录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并显示实物图片以及相关的合同信息。

汇总的资产登记信息有助于单位全面掌握资产的实际状况和使用情况,有效控制账内、账外资产,防止资产流失。

资产报表。

自动生成资产台账、资产明细账、资产变动清单、资产构成分析表、资产增减情况分析表、以及处置购置统计表等相关资产信息。

通过分析相关账表,掌握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的管理情况,防止不当处置,并为闲置资产寻找经营方向,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3、资源管理。

整合各单位土地、建设用地,形成资源信息,为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监管提供决策依据。

4、合同管理。

汇集各单位所有经济合同,进行统一监管。

合同登记实现了以统一的格式收集合同签订日期、起止日期、收款额等必要的合同信息,并将合同原件保存在网络文档中,便于随时查询。

另外实现了合同到期续签日系统提醒和到期收款系统提醒,避免遗漏,有效防止了经济组织“到期不收”或“账外循环”等违规现象发生,从而进一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系统同时提供了合同台账、合同年限分析表、执行情况分析表、逾期情况分析表等系统生成数据。

进一步完善了合同管理,有利于租金的及时收回,防止坏账发生。

5、报表管理。

通过系统,登记的资金、资产、资源、合同等相关信息,自动生成村级财务报表,并在此基础上提取汇总的分析资料。

包括资产负债分析、收支分析、以及其他需掌握的财务数据分析。

市、镇农经部门通过领导查询系统,进行实时查账、查表、分析对比,了解村级财务情况和及时纠正财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性和报表列示的准确性,从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6、三资公开。

系统从生成的报表数据中自动提取必要的公开信息,以财务公开表的形式,供各单位财务信息公开,并通过与农综合信息服务智能终端对接,使财务公开更为便捷有效,促进的财务公开的科学管理。

也使村级经济管理更加民主、透明,从而落实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收益分配权。

7、预警预报。

包括进度查询、大额资金变动预警、费用支出预警等。

进度查询又包括账务处理进度和财务公开进度。

实现按时检查账务处理和公开完成情况,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有效。

大额资金变动预警和费用收支预警可设定乡镇财务管理目标,对超出合理范围的予以关注和处理,进面不断提高 “三资”管理水平,实现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提供技术支持。

除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我们还把镇级资产经营公司、子公司、村企也纳入了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定期导入财务报表,供上级领导分析决策之用。

**市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简介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确保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成员的合法权益,市农委按照“制度加科技”的工作要求,依托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网络化监管体系。

我市**镇作为试点单位,率先使用“**市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

**市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由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报表分析、预警预报、“三资”公开、领导查询等八个模块组成。

财务人员通过系统,进行账务登记和资产、资源、合同等相关信息登记,自动生成村级财务信息和相关分析资料,接受职能部门监管和供上级领导决策。

市、镇农经部门通过领导查询系统,进行实时查账、查表、分析对比,了解村级财务情况和及时纠正财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性和报表列示的准确性,从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通过明细账查询,查看债权、债务明细,使用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发生、处理、及余额情况,为化解村级债务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通过资产、资源查询可以了解集体资产、资源的总体情况、分布、资产卡片信息和实物照片,有助于综合管理农村集体资产。

通过三资公开并传输到为农综合信息服务智能终端,使村级经济管理更加民主、透明,从而落实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收益分配权。

另外系统也设置了制约机制,进一步加强了三资内部管理,促使村级组织进一步重视“三资”管理,提高 “三资”管理水平,并为实现农村集体“三资”保值增值提供技术支持。

如系统预算管理模块能实现实际收支与年初预算对比,及时发现差异,及时调整,防止年度收支赤字;合同预警系统能及时提供合同到期续签日提醒,以及合同收入的到期收款提醒,有效防止了经济组织“到期不收”或“账外循环”等违规现象出现,从而进一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通过对异常资金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资金动态、流向以及是否合理,在防止铺张浪费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除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我们还把镇级资产经营公司、子公司、村企也纳入了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定期导入财务报表,供上级领导分析决策之用。

**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承包管理、流转管理、调解仲裁、政策管理等五大模块,目前我们使用的主要是承包管理和流转管理二大模块。

一、承包管理(1)、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延包情况。

它主要反映发包单位(村或组)土地发包总体情况。

主要包括:该集体经济组织总农户数、总农业人口数、耕地面积及已发包土地面积、机动地面积。

(2)、承包合同管理。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一户一表”,主要记录每户农户土地承包情况。

比如:**镇建中村2组杨聪明农户,99年承包面积3.13亩,其中确权确地的3.13亩,99年承包共有人4人,分别为**,其中**已土地换保障(现不再是土地承包共有人),承包经营面积变更情况中记载了因土地换保障核减土地0.6亩,现有土地承包面积为2.53亩,座落在本组3-13-1地块1.34亩;4-12地块0.68亩;4-10-2地块0.51亩,权证已于2011年6月1日换发,权证编号为:Q31030113201020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