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自学指导及作业[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447 发布时间:2009-1-14 ]所用教材:《文字学概要》主编:袭锡圭商务印书馆一、课程适应专业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二、课程的性质《文字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是汉语言文字学的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汉字的起源、性质、职能、特点、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汉字应用能力,掌握汉字教学与研究的方法。
三、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古代汉语的深化课程,它与古代汉语及现代文字学都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文字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具有知识性、实用性、学术性,普及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四、学习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并掌握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高实践中的汉字应用能力,掌握汉字教学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为了学好这门课,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抓住重点,即应牢固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注重实际问题的分析,努力培养在理论基础上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可运用对比和比较的学习方法,注意和古代汉语有关知识及现代汉语文字学的联系,以加深对各种理论的理解。
五、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文字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难免枯燥一些,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有恒心、有毅力。
学习时首先要牢牢把握住基本的理论和知识,同时要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现在所学知识与以往所学知识(如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关于文字的常识)的联系与区别,学会举一反三。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意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用学到的理论分析实际的问题,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有所用,同时又可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能够有新的发现有所突破更好。
六、自学内容与指导第一章绪论汉字与汉字学(一)自学内容1、汉字学:是研究汉字的形体和形体与声音、语义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汉字形义学、汉字字源学和汉字字用学、汉字构形、汉字文化学。
2、研究汉字学的意义:有助于正确理解古代文献,有助于研究语言学其他门类,有助于了解古代的物质文化和社会风俗,有助于中学语文教学。
3、汉字的起源和性质:汉字起源于原始图画和记号;图画可表示具体的形象,记号可表示抽象的事物。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是意音文字。
4、汉字的特点:汉字和汉语基本适应;汉子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汉字用于机械处理和信息处理比较困难;汉字用于国际文化交流比较困难。
5、主要阅读书目:《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文物出版社,1987《汉字汉语基础》,王宁,科学出版社,1996《汉语文字学史》,黄德宽,陈秉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汉字学》,蒋善国,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二)本章重点1、汉字学的概念2、汉字的起源和性质(三)本章难点汉字的起源和汉字的性质(四)本章考点汉字的起源和汉字的性质(五)学习指导在学习汉字学包括的内容时,应注意每一部分内容的侧重点及当前的研究状况。
在学习研究汉字学的意义时,应该注意和实践的联系。
在汉字的起源和性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应注意和欧美语系语言的对比,同时要掌握有关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及音义文字的知识。
作业:一、简述汉字的起源二、谈谈汉字的性质第二章汉字的结构(一)自学内容1、“六书”说: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汉字有六种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三书”说: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把汉字结构分成:“象形”、“象意”、“形声”三类。
(二)本章重点1、许慎的“六书”说2、唐兰的“三书”说及裘锡圭的新“三书”说3、“汉字构形学”理论(三)本章难点1、许慎的“六书”说2、“汉字构形学”理论(四)本章考点许慎的“六书”说(五)学习指导在学习本章关于汉字构造的有关理论时,要注意理论与实例的结合,学会用不同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的汉字。
同时对于这些理论要充分认识到他们的优点与局限性,用发展的眼光来理解和学习他们。
例如,在学习许慎的“六书”说时,要分清其实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是造字法,而“转注、假借”只是用字法。
作业:一、名词解释1、许慎2、《说文解字》二、分析汉字的造字结构朱、视、题、调、亦、身、从、比、北、安、颖、自、其、而、并、兵、秉、布、章、网、罗、历、介、行、街、取、娶、衢、见、间、卜、占、帛、文、问、因、引、印、家、甲第三章汉字的形体演变与规律(一)自学内容1、掌握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略)。
2、掌握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主要特点,了解他们的应用时期,记住不同字体之间的区别。
3、掌握汉字形体演变的规律:一、从图画文字到书写符号;二、从类似绘画的线条到笔画;三、结构逐步简化;四、异体字逐步减少。
(二)本章重点1、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
2、汉字形体演变的规律。
(三)本章考点汉字形体演变的规律。
(四)学习指导学习汉字的形体演变时,要注意不同形体之间的比较,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外,还要注意联系古文字作品的阅读。
学会基本字的辨认。
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这一部分,要注意把古代汉语文字的知识和现代汉语结合来学习。
在一个更广阔、更长的时间里把握文字演变的规律。
作业一、名词解释1、陶文2、玺印文字3、简帛文字二、简答题1、隶书对小篆的改造表现在哪几方面?2、楷书的形成与发展第四章汉字的形义关系(一)自学内容1、古今字、同源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的概念2、古今字产生的原因、古今字的构成。
3、异体字产生的原因、异体字的类型、异体字的整理。
4、汉字在历史上的简化演变,简体字的分类,繁简字的对应关系。
5、“假借”与“通假”,“通假”的产生,“通假”的辩证。
6、同源字的产生,同源字的类别。
(二)本章重点1、古今字、同源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的概念2、古今字产生的原因、古今字的构成。
3、异体字产生的原因、异体字的类型、异体字的整理。
4 、繁简字的对应关系。
5、“假借”与“通假”。
6、同源字的产生,同源字的类别。
(三)本章难点1、异体字的类型2、“假借”与“通假”。
3、同源字的产生,同源字的类别(四)本章考点1、古今字的辨别2、“通假”字的辨别3、同源字的辨别4、异体字的辨别(五)学习指导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首先要搞清楚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同源字、假借字之所以产生的不同原因。
同时要注意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不相干的,比如说,繁简字实际上就是异体字的一种;而在一般强况下繁简字、异体字、同源字、假借字,他们的产生往往都有先后的顺序。
学习了古文字的形义关系之后,要沿用理论来分析具体的问题,尤其是独用古文字写的书时,要能够分清这几种类型的字。
作业:一、名词解释1、会意字2、形声字3、右文说4、省声5、异体字6、古今字7、通用字二、简述题1、举例说明形旁的表意作用2、举例说明声旁的表音作用第五章汉字的规范化(一)自学内容1、历史上的汉字规范:清末的“切音字运动”,建国前的汉字简化运动。
2、建国后的汉字规范: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3、汉字规范的原则与方法:汉字的整理包括精简笔画和精简字数两个内容;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型、定音、定序。
(二)本章重点1、建国后的汉字规范2、汉字规范的原则与方法(三)本章难点如何把握汉字规范的原则采用正确的方法对汉字进行规范整理(四)本章考点1、六种汉字简化方法2、汉字标准化中的“四定原则”(五)学习指导汉字的规范化这一部分要与上一章汉字的形义关系部分结合着学习,只有了解了汉字之间的形义关系,才能制定正确的汉字规范方案。
为了加深这一部分的学习,大家可以在掌握了方法和标准之后去考察一下我们周围的用字情况,看它们是否规范,不规范的用字又属于哪种情况?该如何规范?作业1、简述建国后的汉字规范2、六种汉字简化方法第六章汉字文化(一)自学内容1、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2、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3、以汉字为本体产生的文化现象4、汉文化的研究任务与方法(二)本章重点1、汉字的文化内涵2、以汉字为本体产生的文化现象(三)本章难点汉字的文化内涵(四)本章考点汉字的文化内涵(五)学习指导汉字作为语素文字,在自身的结构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
这一点在象形意味浓厚的古代文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因此在学习文字学的同时,要结合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思维方式、心理特点等因素来思考。
同时学习这一部分时还要与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
第七章汉字书法与汉字教学(一)自学内容1、汉字书法简史2、正字3、习字4、汉字书写研究5、汉字书写的教学(二)本章重点1、如何正确使用汉字2、如何纠正错字3、如何习字(三)本章难点如何正确使用汉字,纠正错别字(四)本章考点错字产生的原因及纠正错别字的方法(五)学习指导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日常教学,对学生如何和更好的掌握汉字的训练。
同时涉及一些书法方面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个人书法的练习,但这一部分不是重点知识。
作业中小学生常见错别字举例,并说明产生的原因,以及纠错的方法。
参考书目:1、《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2、《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文物出版社,19873、《汉字汉语基础》,王宁,科学出版社,19964、《汉语文字学史》,黄德宽,陈秉新,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5、《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6、《汉字学纲要》,班吉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7、《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8、《古文字学》,姜亮夫,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9、《汉字学》,王凤阳,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10、《汉字学》,蒋善国,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11、《现代汉字学》,高家莺、费锦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2、《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中国教育报,1995.5—11连载《汉语文字学概要》作业2008-09-25 15:28:36| 分类:西南大学作业|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引一、分析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并指出其六书类别和本义:来孔羔斤膏無1、来:像形,字形像小麦,本义是小麦;2、孔:象形,金文字形,象小儿食乳之形。
婴儿吃奶容易过量,因以表示过甚之意。
本义是甚,很。
右边是子,是一个小孩,右边的部分表示乳房,可以用“乳”字来佐证;3、羔:会意,从羊,从火,下面的四点由“火”变来。
甲骨文字形正象羊在火上。
本义是小羊;4、斤: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斤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