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之韵解说词5奉旨填词

宋之韵解说词5奉旨填词

第五集奉旨填词
真正的宋词是从柳永开始的,宋词到柳永才完全摆脱了五代那种含蓄委婉的词风,采用或创制大容量的长调,层次丰富的铺写,融抒情,叙事,说理,写景于一体,展示宋代市民生活,这才是宋词不同于前代的地方。

柳永原名柳三变,主要活动于仁宗时期,也就是十一世纪上半叶后期。

他出身官宦人家,但年轻时行为比较放荡,经常出入歌楼酒馆,与歌伎舞女厮混,因而不为统治集团所重。

他精通音律,乐工有什么新鲜曲儿都请他填词。

据说凡有井水喝的地方,就有人会唱他的词,可见他在中下层人民大众中名气有多大。

他在一首词里说,既然时代抛弃他,金榜题名没有指望,那就不如干脆听其自然,在歌楼酒馆里与意中人寻欢作乐,抛开人世虚幻的功名——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建安时期,曹丕提出包括诗赋在内的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从那以后,诗才算是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但在柳永以前,还从来没有以诗人身份向人夸耀的。

即便像李白也大喊“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仍然要以卿相自许。

然而是柳永第一个喊出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尽管语气还有些无可奈何,还不够理直气壮,但能喊出这一声,就是了不起的大事。

这是宋代市民意识的自我觉醒、自我肯定,是市民阶层在自己的价值判断中,企图摆脱对皇权依附的一次挣扎。

所记载,宋仁宗在考中进士的名单里发现了柳永的名字,竟一笔勾掉,说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这明摆着是欺负人,可皇帝一言既出,铁板上钉钉,柳永的仕途从此就算是断了。

他一气之下,干脆署名“奉旨填词柳三变”,他还真有几分倔脾气。

不过,在小农社会里要想不依附皇权那是行不通的,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改掉柳三变这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名字,改名柳永,走考进士做官这条路。

他赞美城市的繁荣,渲染大都市热气腾腾的生活场面。

从他的词里,我们很自然的会想到《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

像他写杭州,就特别强调杭州是三吴都会,即东南地区最繁华的大都会这一点。

在这里到处是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以阔气自豪,以奢侈为荣,西湖白天黑夜都有游人,到处是游船,到处是笙歌,人人都那么欢天喜地的生活着。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善于运用口语脉络清晰地铺叙,是柳词给后人留下的极为宝贵的经验,像《定风波》后半阕,写一女子心上人去后寂寞难耐,悔恨先前没把他留住。

叙来真可以说娓娓动听——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

终日厌厌倦梳裹。

无那。

恨薄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定风波》
这首词写爱情大胆泼辣,充分表露出市民的审美趣味。

所记载,晏殊对“针线闲拈伴伊坐”这一句就嫌写的太露骨表示不满。

其实,“针线闲拈伴伊坐”形象鲜明,极富人情味。

不过,柳词最令后人赞不绝口的还是他那些写旅途寂寞,行路艰难的雅词。

也许是为了谋出路,也许是为了谋衣食,他总是那么东奔西走。

像著名的《雨霖铃》,写秋天在凄切的蝉声中与情人握手告别,登舟上路。

或写实,或虚拟,虚虚实实写得特别有韵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离开都门以后,一路上就是“千里烟波,暮霭沉沉”,再没有亲近的人了,词写到这里,下片该怎么接呢?词人竟意想不到用一个带哲理的总括性句子接起,“多情自古伤离别”,故意宕开一笔,然后再递进一层,指出人由于多情,原本就容易为离别而悲伤,“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更何况还是肃杀的秋天。

到这里,词人又一笔宕开,不说酒醒以后会如何相思,而说酒醒后将处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环境中,让读者自己去体味,“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境界,会怎样勾起人的离愁别恨。

这首词妙就妙在用环境来渲染无法排解的悲酸,却始终不说破。

柳词一般都直率明白,不追求深沉的境界,但有的词也还是酿出哲理的深邃。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痴语,也是至情语,难怪著名学者王国维从中看出人生全力以赴去追求理想的执著。

柳永一辈子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最后大概是穷死的。

因为据说还是由一些歌伎凑钱,才把他发送了。

然而有了“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一这声喊叫,足可以使他不朽了。

张先是晏殊的同龄人,两人交谊甚厚。

但他活了近九十岁,因而与晚一辈的苏轼也有过交往。

水调数声持酒听。

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

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

明日落红应满径。

——《天仙子》
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了,正好一个朋友要远行,词人于是举行了一个送春又送人的宴会,填词唱曲轮番痛饮。

宴会散场后,一觉睡到了下午,醒来时酒劲儿算是过去了,对着镜子呆呆地坐着,无可奈何的想着往事和约定相见的日期,愈益沉浸在年光易逝的惆怅之中。

天渐渐地黑下来了,朦胧中看见一对水禽挨在一起,这时正“云破月来花弄影”,使孤独感好象也跟着晃动起来,从而使他也更加感到孤独。

他忍受不住了,于是放下帘幕,在重重帘幕中,只一点灯光相伴,一起守着渐紧的风声直到深夜。

明天必将是落花满地,生怕会匆匆消逝的春天,终于就这么无可挽留的消逝了。

这算得是张先的代表作,“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更是叫人赞叹不迭。

著名词论家王国维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这话是很中肯的,因为有了这个弄字,句中的花就被拟人化了,就成了一个美人,在云破月来的瞬间,感觉到窗子里面有人在看她,于是而搔首弄姿,顾影自怜起来。

除了这个弄字,用任何动词都达不到这种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