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学简答重点

微生物学简答重点

2试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
3、细胞壁有哪些功能?细胞壁缺陷的形成原因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功能:1)维持菌体的固有形态
2)抵抗低渗环境
3)介导对宿主细胞的粘附
4)维持菌体内离子平衡,与细胞膜一起完成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
5)提供屏障结构。

细胞壁是鞭毛伸出的支柱点,也是细菌表面抗原的所在地。

细胞壁缺陷形成原因及其意义:1)遗传变异;2)溶菌酶处理细胞壁被除去
4、简述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A适量用药
B针对性的使用窄谱抗生素
C采用非消化道给药策略
D注意保护厌氧菌,使用微生态制剂
5、以HIV病毒为例,说明病毒的复制增殖过程。

HIV病毒体表面的gp120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CD4分子结合,经gp41介导与宿主细胞膜融合后,核衣壳进入细胞,经溶菌酶作用脱壳,释放出来的RNA作为模板,在逆转入酶的作用下,经逆向转录产生互补的负链DNA,再形成双链DNA。

在病毒整合酶的作用下,病毒的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形成前病毒。

当各种因素刺激前病毒活化而进行自身转录时,由病毒DNA转录形成子代病毒RNA和mRNA,后者在细胞的核蛋白体上翻译出子代病毒蛋白。

再将RNA和衣壳蛋白装配成核衣壳。

核衣壳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膜上获得包膜,形成完整的子代病毒病释放到细胞外。

6、以HBV为例,说明病毒的复制增殖过程。

答:1)吸附:HBV病毒吸附蛋白和肝细胞表面聚合血清白蛋白受体结合;
2)穿入:内吞方式
3)脱壳:经溶酶体作用脱壳,释放双链DNA
4)生物合成:双链DNA进入宿主细胞核内,短正链以长负链为模板修补,之后形成超螺旋DNA,病毒DNA转录的mRNA可进入胞质转译出内衣壳蛋白HBcAg和HBeAg,外衣壳蛋白HBsAg,还可在逆转录酶作用下转录出子代DNA。

5)装配与释放:将子代DNA和衣壳蛋白装配成核衣壳。

肝细胞裂解,HBV释放。

7、简述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正常微生物群:经常寄居于人体的各部位,对人体无害或有益的微生物。

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
1)、生物拮抗
2)、营养
3)、免疫
4)、抗衰老
8、什么是微生态失调?其原因如何?
微生态失调:在外环境影响下,正常微生物群间及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间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

微生态失调的原因:
1)、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2)、菌群比例失调
3)、菌群易位
4)、外籍菌入侵
9、简述微生物药物包括哪些类型并举例说明。

定义:来源于微生物的药物
分类:1、基于微生物整体或部分的药物:疫苗、类毒素、毒素、微生物抗原
2、源于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氨基酸、核苷酸、多糖、有机酸、醇
3、源于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色素、生物碱
10、限度检查的供试品的一般要求。

一批样品需做多项检查
在检查前应保持原包装,严禁开启
取样须在净化条件下,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固体供试品应先匀质后再稀释
先消除抑菌成分的干扰
12、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什么?有何医学意义?
答:微生物吸收紫外线后,DNA的同一条螺旋体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分子通过各自的5和6位碳原子相互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四碳环结构的二聚体,导致微生物死亡。

同时,紫外线也可使RNA形成尿嘧啶二聚体,并使核酸和蛋白质交连。

医学意义:用于医院病房、手术室、无菌车间、实验室等处室内空气及物品表面的消毒。

目前也用于饮用水消毒、污水灭菌和血液制品中病毒的灭活。

13、同等温度、作用时间下,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效果哪个好?为什么?
答:湿热灭菌效果好的原因:
①在湿热条件下,菌体蛋白易凝固
②热蒸汽的穿透力强,杀菌效果好
③热蒸汽在菌体表面凝结为水时放出潜热,每克水汽在100℃变为水时,放出2,253焦耳的热量,从而可提高灭菌温度。

14、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如何?
答:1)钝化酶的产生;
2)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
3)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4)细菌增加对抗菌药物拮抗物的产量
15、试述用小鼠体内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现象的过程。

答:1)给小鼠注射有毒性的S型活性菌,小鼠死亡;
2)给小鼠注射无毒性的R型活性菌,小鼠存活;
3)给小鼠注射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存活;
4)给小鼠注射无毒性的R型活性菌和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混合物,小鼠死亡。

17、什么是干扰素(IFN)?简述其生物学活性剂分类。

干扰素
概念:是个体出生后,机体受到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由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功能:A.广谱抗病毒活性
B.调节免疫功能
C.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分类:IFN-α、IFN- β、IFN- γ
18、干扰素如何发挥抗病毒作用。

作用机制:1活化巨噬细胞和NK细胞
2促进多种细胞MHC-I类抗原表达
3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降解mRNA,抑制多肽链延伸,抑制翻译
19、简述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引起的疾病。

1)菌体表面结构:黏附素、M蛋白、F蛋白
毒素:
链球菌溶素O(SLO)
链球菌溶素S(SLS)
致热外毒素(SPE)
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
2)所致疾病
A群:化脓性炎症、猩红热、风湿热
B群: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亚急性心内膜炎
化脓性感染
扁桃体炎、咽峡炎、鼻窦炎
淋巴管炎、淋巴节炎、蜂窝织炎、痈、脓包疮等中毒性疾病
猩红热
超敏反应性疾病
风湿热(全心炎、关节炎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1、感染性心内膜炎:
2、龋齿:变异链球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