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政策作业——看病难问题分析

社会政策作业——看病难问题分析

问题:联系实际,从社会政策角度谈谈如何才能解决当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看病难”问题。

一、问题现状
城市大医院病患通宵排队,大量外地病人和急难危重患儿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待。

小医院却门可罗雀,农村则缺医少药。

看病难问题的表现有很多方面。

首先是政策激励措施不健全。

像一些卫生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以后,医务人员的基本工资比以前少了许多。

而由于“盘子”小,4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调节作用又非常有限,造成基层医务人员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积极性下降。

同时,随着基层群众就医意识的增强和新农合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又比较接近,群众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能报销75%,在县级医院住院也能报销70%,因此许多人生病大多选择住到县级医院,造成县级医院人满为患,出现“住院难”。

目前基本药物制度也不够完善,很多常用药品没有列入基本药物范围,造成基本药物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和患者需求,而在缺少基本药物的情况下,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也只好建议病人转到县级医院,这又是一种新的‘看病难’现象。

二、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老百姓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政府关注的,百姓关心的,也是医疗机构企盼的要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医学生,不仅局限于学习的课本上的知识,也很有必要去了解、关注、研究这个问题,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以下就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措施做分析。

“看病难”是目前我国群众就医现状的概括,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城市大型综合医院看病难。

包括排队难,沟通难,转诊难等。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卫生看病难。

导致“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医疗卫生资源发展不平衡。

据统计,我国的医疗资源80%集中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

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者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只奔大城市大医院,从而让这些医院陷入门诊的海洋中。

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少、素质低、制约了其服务能力,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转诊制度不完善,导致许多患者直接涌现大型综合医院救诊。

2、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据统计。

据了解,在去年3万多亿元的财政预算中,仅有1200多亿元用在医疗领域。

乡镇以上医院投入不足,社区服务体系没有健全,即使在大型医疗机构,布局不合理、流程不优化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导致了看病难的问题。

其次,保险覆盖面较窄;城镇职工疾病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差异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自负比例增高。

3、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逐渐提高,身处农村基层的群众有了多余的钱,便有边远的农村向集中的县级及其以上的医疗机构集中,导致了求大于供的暂时局面,医疗机构便顺势把医疗服务、药物价格上扬。

据统计,部分三甲医院都有相当大的就医比例来自外地,也有相当大的比重是非
危重疑难病例。

从某种角度讲,它浪费了我们宝贵的医疗资源,对整个国家的医疗技术和可持续发展都非常不利。

“看病贵”主要体现为医疗费用上涨或增加,表现为绝对数额高或相对承受能力而言的相对数额高,具体体现在:药品贵、高值耗材贵、检查费用贵。

三、医疗机构现状及问题
1.公共医疗机构创收、医药补医
2.市场的资源配置向大城市集中
3.医院发展注重高新技术和扩大规模,加剧资源消耗
4.医药运行机制不合理,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以药养医现象突出
5.医卫机构的管理体系不顺,监督不到位
6.群众就医行为存在错位
四、医药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1.实施医药分业,从体制上解决“医药养医”的问题
2.加快推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程
3.促进药品生产流通
五、解决问题
政府应将着力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其中,政府应将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和每个乡镇一所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同时,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城市医院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在这一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而大医院则应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

当大医院医生资源过剩时,一些医生不能发挥积极性。

就在大医院和小医院之间建立起双向关系,大医院过剩的医生就可能被派到小医院发挥很大作用。

将来应该像免费师范生一样,在医学院免费为基层医院培养医生,这些享受免费学习的医学院毕业生将来定向分配,以缓解农村和基层医疗人力资源不够、医疗水平偏低的现状。

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解决“看病难”问题,应该好好发挥分级转诊医疗制度的作用,三级医院主要承担急危重病、疑难病症,二级医院则主要承担简单一点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应改变所有人奔大医院的思维与看法。

加大对医院的约束力度,否则,在经济利益刺激下,医院不分大小都奔着经济效益好的疑难重症使劲儿。

医院在扩大规模、建豪华病房和购置昂贵仪器上互相攀比。

看病贵的问题就无法从根源解决。

医改方案应该对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细化,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尤其应针对医院管理者出台一套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

这一机制,应该将医院管理者的注意力从盈利转变到关注病患利益上来。

适当控制药价,不能只进高价药。

毕竟药价虚高会导致“看病贵”。

“以药养医”体制下,现行不合理的药品招投标制度是药价虚高的元凶之一,直接导致
廉价药被逐出医院,进入医院的都是高价药。

政府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大力度介入进行监控,否则医院将存在药厂、医药代表和医院院长、药房、科室和医生之间的“黑金链条”,专赚病人的钱。

直面药品安全问题,当前我国医药产业体现出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的格局,市场恶性竞争屡屡发生,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和能力严重不足。

故应该通过整合医药产业的整合与统一来改变这样的局面。

有关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解决难题。

比如,适度调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在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加大对骨干医生的倾斜力度,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基本药物制度也应该进一步完善,可以征求各地意见,把一些当地多发病、常见病以及价格低廉、疗效较好的药物补充进基本药物目录。

另外,适度拉开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引导群众非重病先到乡镇卫生院住院,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资金转移支付力度。

这样看病难的问题方可解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