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1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近代史1太平天国运动


⑷后期防御战 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破江南大营 ——进攻上海——安庆失守——天京失陷1864
4、失败原因: ⑴主观: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作为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自由散漫,争权夺利, 奢侈腐化。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 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却建设天国。”〗 ⑵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B、产品分配: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③目的:建立“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④评价: 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具有革命性:(反封建性)要求废除封建地 主土地所有制. 具有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的性质;挫伤农 民生产积极. 具有落后性: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 想化目标,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 畴;废除商品经济. 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战争).
3.最能够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战争最高峰的 史实是 A.建立了天京政权 B.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C.提出了《资政新篇》 D.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 4、《天朝田亩制度》在中国行不通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失败 B、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势力的阻挠 D、未触及封建经济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 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如 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 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 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 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 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 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 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 背景 西征 东征 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 大营围困天京 推翻清朝统治 巩固天京大 断清财源 本营 充实自己 1853年 1853年 1856年
目的
时间
领导人
结果 意义
林凤祥、 李开芳 失败
牵制、保证
赖汉英、 石达开 胜利
巩固
秦日纲、 石达开 胜利
解除
其兴也勃焉!
发 展 形 势
其亡也忽焉!
材料2:近代中国曾流行这样的话语: “农民昔日
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 亩之课而不足”。
1、背景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根本原因) (重要原因)
⑴ 阶级矛盾的激化
⑵外国侵略 民族矛盾尖锐 ⑶自然灾害严重
(直接原因)
⑷洪秀全的组织发动:创立拜上帝教
①目的:推翻清朝统治 ②思想特点: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 想、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相结合 ③组织建设: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 ④领导核心: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 石达开
1《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公有和绝对平均主义的 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主要是因为
A
A.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 配是不可能的 B.当时军事斗争紧张,不具备实施该理想的社会 客观条件 C.农民领袖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决心 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使其理想社会失去了实施 的可能性
⑶军事上:全盛
能力提升: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比较
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文件
相 同 点
具有反封建性
都因主客观条件未实现
不同点: ①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不同: 《天》:小农经济; 《资》:发展工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②发展趋势: 《天》违背客观规律,具有落后性; 《资》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步方向,符合中 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 ③所有制角度: 《天》废除私有制,绝对平均; 《资》保护私有财产,承认私有制
⑶《资政新篇》
①目的:改革内政、建设国家
②内容:
政治: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法治、民主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建立新式学堂 外交:自由通商,平等往来,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③评价: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 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要求。 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5、历史功绩: ⑴反封建:沉重打击了 清朝统治,加速了清王 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⑵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 地化的企图 ⑶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⑷与世界其他地区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 6、启示: 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 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太平天国前期(1851—1856) ⑴胜利进军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兴起标志 (1851年) 初建政权
与清对峙
(1853年)
⑵《天朝田亩制度》
①时间:定都天京以后(1853年) ②内容: A、土地分配: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无人不饱暖”。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 平均分配
三、太平天国运动(185和欧洲革命》一文
中指出:“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付给英国的赔款,
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白银 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 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因捐税更重更难负 担,此外又加上了新捐税。”
④群众基础: 《天》基础广泛是革命纲领 《资》基础缺乏,未反映农民阶级的要求
1、太平天国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阶级矛盾激化
C 自然灾害严重
B外国经济侵略加深
A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 ) A、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C 、天下人都是兄弟姐妹 D、天下共享天父大福
7、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⑴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⑵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资政新篇》 ⑶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⑷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⑸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⑹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 部分。 造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 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顶点
时间:年 爆发
金田起义
1851
1853
1856
1859
1862
天京陷落
1864
3、太平天国后期形势 (1856—1864) ⑴天京变乱 :1856年 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性质: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内乱 ③概况: ④影响:由盛转衰,军事上由攻转守
⑵重建领导核心:
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 洪仁玕(干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