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教案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教案

《摄影摄像技术》教学教案第1讲课时内容数码摄影概述授课时间90分钟课时 2教学目标☑了解数码摄影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数码相机的结构原理。

☑了解数码相机的分类。

☑了解数码相机的选购与保养方法。

☑了解常用镜头的分类及性能。

☑了解数码相机常用配件的选购。

☑了解数码照片传导与处理的方式。

教学重点☑掌握相机的保养方法。

☑了解图像传感器的作用及重要性。

☑如何选购数码相机以及认识相机的相关配件。

☑了解数码相机常用镜头的分类及性能。

教学难点☑了解数码相机的结构原理。

☑了解各种镜头在不同拍摄环境下的使用。

教学设计教学手段:(1)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穿插答疑和讨论(2)通过演示国内外摄影大师的经典摄影作品为辅,来加深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资料及要求:在摄影网站找一些优秀摄影作品素材。

教学内容讨论问题:1、通过数码摄影的发展历程来对现代数码摄影作品进行赏析。

2、在选购数码相机时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考量?3、数码相机镜头的种类有哪些?分别有哪些性能?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项目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1.1 数码摄影的起源与发展1.1.1 数码摄影的起源1.1.2 数码摄影的发展1.2 数码相机的结构原理与分类1.2.1 数码相机的结构1.2.2 数码相机的分类1.3 数码相机的结构选购与保养1.3.1 数码相机的选购1.3.2 数码相机的保养1.4 常用镜头的分类及性能1.4.1 标准镜头1.4.2 长焦镜头1.4.3 广角镜头1.4.4 变焦镜头1.4.5 定镜头1.4.6 微距镜头1.5 常用数码相机配件的选购1.5.1 摄影包1.5.2 三脚架与独脚架1.5.3 存储卡1.5.4 滤镜1.5.5 电池1.5.6 闪光灯1.5.7 快门线1.5.8 清洁工具1.6 数码照片的传导和处理1.6.1 数码照片的处理1.6.2 数码照片的输出小结1、摄影器材种类繁多,品牌驳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如何根据拍摄需求选择摄影器材。

2、对数码摄影具备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后阶段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第2讲课时内容数码摄影技术授课时间360分钟课时8教学目标☑掌握保持数码相机稳定的方法。

☑掌握光圈、快门、感光度的设置。

☑掌握正确曝光和曝光补偿。

☑理解测光原理,掌握各种测光模式。

☑掌握景深控制的技巧。

☑掌握色温与白平衡的设置。

☑掌握对焦的方式。

教学重点☑掌握光圈、快门、感光度的设置。

☑熟练掌握曝光量的控制。

☑理解测光原理和“白加黑减”原理。

☑掌握景深控制的技巧。

☑理解白平衡的作用,掌握在不同的光源情况下,合理设置白平衡模式。

☑掌握对焦的方式。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曝光量的控制。

☑理解测光原理。

☑了解不同测光模式的特点。

☑掌握对焦技巧。

教学设计教学手段:(1)通过理论课堂教学,穿插答疑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摄影技术相关的原理(2)通过用相机实操与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具体操作到实际应用的能力。

(3)通过演示国内外优秀摄影作品为辅,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对摄影产生兴趣。

教学资料及要求:1、在摄影网站找一些优秀摄影作品素材。

2、准备实物教具(单反相机、练习拍摄用的静物道具)。

教学内容讨论问题:1、光圈大小对景深有什么影响?2、快门有什么作用?3、如何合理的使用感光度?4、讨论造成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的原因有哪些?5、什么情况下需要曝光补偿?实训题:1、练习握持相机。

2、准备一个被摄物体,将镜头焦距固定,分别使用f2.8、f5.6、f11光圈对被摄体进行拍摄,对比分析拍摄后的画面效果。

3、准备一个被摄物体,将镜头焦距和光圈都固定,使用相机到被摄体分别以100mm、300mm、500mm不同的距离进行拍摄,对比分析拍摄后的画面效果。

4、分别使用1/30、1/250、1/1000秒快门速度拍摄运动的物体,对比分析拍摄后的画面效果。

5、准备一个被摄物体,拍摄三张照片,分别有意曝光过度、曝光正确和曝光不足,对比分析拍摄后的画面效果。

6、拍摄白色和黑色物体,然后使用曝光补偿分别加减EV值1-2挡拍摄,对比分析拍摄后的画面效果。

7、练习测光模式的设置。

8、掌握景深大小变化的规律,利用光圈拍摄小景深效果。

9、调整相机色温模式,分别拍摄暖色调和冷色调色的照片各一张。

10、拍摄一组红色系的物品,设置合理的白平衡模式,拍摄出色彩还原正常的画面效果。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项目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2.1 保持数码相机稳定2.1.1 正确的拍摄姿势2.1.2 利用脚架或合适的支撑物2.2 光圈、快门、感光度的设置2.2.1 光圈2.2.2 快门2.2.3 感光度2.3 曝光与曝光补偿2.3.1 曝光2.3.2 曝光补偿2.3.3 自动包围曝光2.4 测光与景深2.4.1 测光原理2.4.2 测光模式2.4.3 景深2.5 色温与白平衡2.5.1 色温的概念2.5.2 白平衡的概念和作用2.5.3 白平衡的设置和效果2.6 对焦2.6.1 对焦方式2.6.2 对焦技巧小结使学生熟练掌握数码相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作业作业一题目:拍摄街景。

目的:熟练掌握光圈和快门的设置,以及对曝光量的控制。

要求:运用不同的光圈、快门组合拍摄三张照片,对3种组合的拍摄效果进行对比。

作业二题目:拍摄身边熟悉的景物。

目的:掌握景深的运用及对照片效果的影响要求:运用景深的知识拍摄大景深和小景深照片各1张,拍摄完成后对两种景深效果照片进行对比,找出各自的特点及艺术效果上的区别。

作业三题目:早、午、傍晚各拍摄一张照片目的:理解白平衡的作用,掌握白平衡的设置。

要求:在不同的光源情况下,设置合理的白平衡模式,拍摄出色彩还原正常的画面效果。

第3讲课时内容数码摄影艺术授课时间630分钟课时14教学目标☑了解摄影构图的概念和目的。

☑了解摄影构图的结构成分。

☑掌握摄影构图的形式。

☑掌握摄影三要素。

☑掌握线条的表达。

☑掌握光的表达。

☑掌握色彩的表达。

☑掌握影调的表达。

教学重点☑了解摄影构图的结构成分,拍摄时掌握好主体、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掌握摄影构图的形式。

☑掌握不同景别拍摄的特点。

☑掌握不同方位和角度拍摄的特点。

☑掌握光的性质、特点以及在摄影中的作用。

☑掌握光的方向及在摄影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构图形式,提高构图能力。

☑掌握光在摄影中的作用。

☑掌握它的变化规律以及恰当运用光线的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手段:(1)通过理论课堂教学,穿插答疑和讨论,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摄影构图与摄影用光相关的知识(2)通过用相机进行摄影实践与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3)通过课上演示优秀的摄影作品为辅,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通过课后让学生查找、甄选优秀摄影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

(5)通过实训题与课后要学生拍摄的摄影作品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料及要求:1、结合本堂知识点,在摄影网站上找一些构图形式明显、线条表达突出、光线、色彩和影调表达明确的摄影作品素材。

2、准备实物教具(单反相机、练习拍摄用的静物道具)。

教学内容讨论问题:1、什么是摄影构图中的主体和陪体?如何突出主体物?2、在处理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时,应注意哪几点?3、景别主要有哪几种?4、线条在摄影中作用是什么?有哪些种类?分别有什么特点?5、柔光与硬光有什么区别?实训题:1、练习利用背景与主体的对比来突出主体拍摄照片。

2、练习拍摄一张画面留有空白的照片。

3、在教室内教师布置好主题静物,分别采用三分法和井字构图各拍摄一张照片,比较构图的作用。

4、选择一位同学对其进行人像摄影,练习用不同的景别各拍摄一张照片。

5、对同一位同学,分别从正面、正侧面、斜侧面、背面各拍摄一照片,进行比较。

6、在教室内教师布置好主题静物,分别从平摄角度和俯摄角度各拍摄一照片,进行比较。

7、请一位同学站在阳光下,分别使用顺光、侧光、逆光对其拍摄一张近景照片,分析光线对被摄人物拍摄效果的影响。

内容大纲:具体可结合本项目的PPT课件进行配合讲解。

3.1 摄影构图的概念和目的3.2 摄影构图的结构成分3.2.1 主体3.2.2 陪体3.2.3 环境3.2.4 空白3.3 摄影构图的形式3.3.1 三分法构图3.3.2 井字构图3.3.3 三角形构图3.3.4 十字构图3.3.5 S形构图3.3.6 水平式和垂直式构图3.4 摄影三要素3.4.1 景别3.4.2 方位3.4.3 角度3.5 线条的表达3.5.1 线条的概念3.5.2 线条的种类及特点3.5.3 线条的作用3.6 光的表达3.6.1 光线的分类3.6.2 基本光质3.6.3 摄影光线的方向及其运用3.7 色彩的表达3.7.1 光与色3.7.2 色彩的三要素3.7.3 色彩的表情3.7.4 色彩的配置3.8 影调的表达3.8.1 影调的概念3.8.2 影调的分类小结了解和掌握摄影相关艺术基础方法的应用,提高艺术修养,启发独创性。

作业作业一题目:巧用前景拍摄一张优美的风景照片目的:巩固摄影构图的结构成分以及前景在画面中的作用。

要求:选择合适物体做前景,掌握好主体、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业二题目:上网查找一些优秀摄影作品目的:加深对摄影构图形式的理解。

要求:根据本章讲解的有关摄影的艺术形式规律进行分类查找。

作业三题目:拍摄街景照片目的:巩固景别的种类,掌握不同景别的特点。

要求:拍摄不同景别的街景照片各一张。

作业四题目:运用线条进行拍摄练习目的:巩固线条在构图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发现线条的能力,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视觉效果,并且灵活运用。

要求:观察和寻找身边的各种线条,并运用线条进行摄影构图。

作业五题目:自定主题创作拍摄三张照片目的:训练学生留心对光线变化的能力,掌握光的方向及在摄影中的应用。

要求:使用不同的光位(顺光、侧光和逆光)。

第4讲课时内容主题摄影拍摄授课时间630分钟课时14教学目标☑了解各种主题摄影的概念。

☑了解各种主题摄影的分类。

☑了解各种主题摄影的特点。

☑掌握各种主题摄影的拍摄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主题摄影的拍摄技巧。

教学难点☑拍摄不同质地产品的布光方法。

☑风光摄影的拍摄要素、控制曝光、滤镜的使用。

☑人像摄影的构图、布光。

☑新闻摄影的拍摄视角、抓拍的时机。

教学设计教学手段:(1)通过理论课堂教学,穿插答疑和讨论,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和掌握主题摄影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拍摄技巧(2)通过用相机进行摄影实践与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3)通过课上演示优秀的摄影作品为辅,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通过课后让学生查找、甄选优秀摄影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力。

(5)通过实训题与课后要学生拍摄的摄影作品从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