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PPT
1
1989 年 11 月 27 日至 12 月 2 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 了面向2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 会上对学生提出了“关心自己
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2
人类生态危机的挑战
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庭、朋
友和同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 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人权、 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
3
国际环境教育的兴起
在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
总结
念的指导下,通过各种方式, 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生态 环境氛围和创设良好的生态 机制,为培养新时代的生态
大学生、生态人而努力。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02
PART TWO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 目标及原则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目标
提高大学生的生态 文明认知01 02培养大学生的 生态文明情感
养成大学生的生 态文明习惯
03
04
提高大学生的生 态文明能力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原则
时代性原则
产生背景的时代性 教育内容的时代性 教育方法的时代性
1989年第三次全国环保会议提出强化环境管理三 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
5、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
对大学生来说,要求其 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养 成生态文明习惯,不仅 要具有科学的生态道德 观,而且要了解自然资 源和生态环境知识,正 确的认识中国的自然资 源和环境现状,自觉履 行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 务,实现由生态觉醒到 生态自觉的转变。
持续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地域不同
时间上的持续性 内容上的持续性
思想观念不同
家庭影响程度不同等
03
PART THREE
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客观原因 1、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不长
1995年十四届五中 全会首次提出可持 续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把生态文 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新内容 ——生态文明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李思雨
目 Contents 录
02
01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提出的背景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目标及原则
03
我国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途径
01
PART ONE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 提出的背景
一、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提出的背景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让大学生牢固树 立生态文明观念,使生态文 明观念真正入脑入心,成为 一种信念,一种立场,一种 自觉的行为方式,并把生态 文明作为其想问题、办事情 的重要参照系,将直接关系 到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 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目标的实 现。 德育工作者,高校领导者及 党团部门以及全社会,都应
人类文明 发展阶段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蒸汽机的使用使人类征服 自然的程度达到了顶峰, 各种环境问题开始突显。
2、人类生态危机的挑战
水污染
大气污染 物理性 污染事件频发
固体废弃物污染
土壤污染
3、国际环境教育的兴起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教科文组织在生态环
境保护方面召开了一系列的国际会议,并组织成立生态教育机构,
LOREM IPSUM
二、主观原因
高校及其主管部门对生态 文明教育缺乏科学的规划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 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1
2
大学生建设生态文明 的自觉性普遍不强
3
04
PART FOUR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 途径
一、理论提升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基本途径
增强大学生的生态 文明意识
提高高校教师的生 态文明素养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 课的主要渠道作用
于初步探索阶段, 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教材也多数是从国 外引进 。
非生态环境专业的
大学生的生态文明 教育从新世纪之后 才启动,教育经验 也是十分缺乏
3、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不长,经验不足,制度建设滞后,还没有形成健全 的生态文明教育制度,还没有明确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 关制度范畴,个别高校虽然制定出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一些规定,但不够系 统,没有制度化,规范化。
A
B
C
D
借鉴国外生态文明 教育的相关理念
二、实践活动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设课内实践 教学
开展生活实 践活动
发挥学生社团 的作用
发挥生态文 明教育基地 的作用等
三、校园文化涵育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解决环境问题不仅仅单纯的依靠科技进步,更重要 的是建立一种文化体系,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 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极大的推动了全球生态教育的开展。
4、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1973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国际会议召开后 ,我国 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在全国开 始推进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工作。 1979年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
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提出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谁污染谁治理
活条件、关心真理和学习”的
目标,为 21 世纪学生应该具备 的基本能力指明了方向。
4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5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
1、人类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人崇拜自然,依赖自然,人与 自然是平等共生的关系,随着 原始 采集文明 火的使用和工具的制造,人类 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
人类不再崇拜和敬畏自 然,与自然走向了对抗 阶段,生态问题日益突 出。
四、自我教育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内在动力
教育
自我教育
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环境,比如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做到不剩饭剩菜,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纸张,
不盲目攀比,不奢侈消费等。其次,校园环境比如广播站,校园网站,
校园宣传栏也会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五、小结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 出走生态良好的文 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正式提 出生态文明的概念 十六届六中全会把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 求之一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科学 发展观的思想,并强调加 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良好型社会
2、我国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经验不足
缺乏经验
生态文明教育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