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小组工作计划书【篇一:青少年小组工作策划书】“学问无处不在”工作坊方案一、工作坊开展背景和理论依据(一)背景龙华(二期)社区住户均为农转非居民,大多数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对目前社区各个方面的适应仍存在问题,同时,社区现有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据中心社工了解,对于大部分的老年人来说,部分生活必要工具的使用仍存在问题,如:乘坐电梯、手机使用、电视遥控器的使用、马桶使用、简单数学运算等。
根据社区老年群体的需求,中心也将教授一些常用的生活小技巧,以改善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提高社区老年人生活水平。
(二)理论依据该社区老年群体对于全新的生活环境出现的诸多不适应现象,也相应的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对于龙华(二期)社区老年群体,面对一个新的环境,他们需要在新的环境中不断肯定自己,充实自己,得到他人的肯定,并达到自我实现,实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老年群体由于退休而脱离原有的工作岗位,退出原有的社会生活,成为社会边缘群体,从而被社会忽视。
从人的社会化的过程老看,社区老年群体需要进行老年人的再社会化,不断的进行社会角色的深化,适应老年生活,增强老年人参和社会生活的激情和能力。
据布朗芬布伦纳在发展心理学中所提出的生态系统理论内容来看,他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影响源,发展的个体处在环境系统之中,只有当环境和个体处于和谐状态才能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居于此,为了推进社区老年群体更好的融入社区环境,让老年人更加熟悉其居住的新环境,从而提高老年群体利用社区资源的能力。
著名社会学家班杜拉也提出了社会习得理论,指出个人行为通过学习、模仿他人行为,从而通过个人进行强化、巩固个人行为。
面对社区老年人不会使用的日常工具,社工通过教授和老年人个体对行为的模仿学习,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二、小组名称:活到老,学到老三、活动目标:1、帮助小组成员正确使用各种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工具2、帮助小组成员拓展人际圈,改善人际交往,做到接纳自己、接纳他人。
3、帮助小组成员建立自信,增强社区参和积极性和自主性。
四、小组性质:成长小组、自助和互助小组五、小组成员:龙华(二期)社区老年人,30人(分三小组,每组10人)六、活动地点:龙华(二期)社区社会服务中心予爱空间七、活动宣传和活动时间:社区服务中心海报宣传2012年2月8日——2012年 2月15日八、工作人员安排:1、中心社工一名,负责物资准备和发放、负责活动记录、通讯稿、主持活动开展2、中心社工一名,负责活动影像资料收集九、工作坊活动具体流程:第一次:数字、电梯我在行(100分钟)第二次:轻松按键我能行(90分钟)第三次:我的生活有技巧(1)(70分钟)1、工作人员自我评估:活动结束后,社工和助理进行自我评估。
2、小组成员评估:活动结束前,鼓励小组成员对本次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3、督导(老师)对活动的点评:活动结束后,由指导老师谈谈对这次小组活动的看法。
十一、紧急情况应变:附录1:电梯紧急功能键使用说明电梯的安全不可忽视,但是如果出现紧急情况,社区居民也不必慌张。
只要按照乘坐规定,沉着冷静,通常不会造成人员伤亡。
下面我来为您们介绍一下如何应对电梯故障的方法。
1.乘客进入轿厢,电梯的轿门、层门关闭后,电梯不起动运行。
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本层的门锁电触头接触不良造成的。
可以先按操纵盘上的开门按钮使电梯开门,然后再按关门按钮再让电梯关门,看电梯是否解除故障继续运行。
如果还不行,只好按开门按钮开门。
可通过按警铃或电话告知电梯管理部门,由专业人员修理。
2.电梯运行后停梯不开门,乘客被困在电梯轿厢中。
遇到这种情况,乘客一定要冷静。
“停梯”是电梯对运行故障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而不是遇到了危险情况。
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是通过操纵盘上的报警按钮或电话告知电梯管理者,由电梯专业人员救援。
注:不提倡乘客强行扒开门或从轿顶安全窗自行解救。
因为爬出轿厢并不等于解救,多数乘客对电梯井道和电梯结构不熟悉,往往造成更大的危险。
另外还有一些乘客会不停的拨打电话求救,或者用脚踢打轿门,这些都是不对的。
乘客在里面一定不要惊慌,电梯里面的警铃可以直接联系,联系以后会告诉你准确的位置,在哪一层,售后人员和服务人员就会把你解救出来,不要惊慌,电梯现在跟外面都有通话联系,不光是用手机报警还是电话的,自身就有一种报警装置。
3.在乘客进入轿厢后,电梯门未关电梯就开始运行,而且速度越来越快。
遇有这种情况,乘客不应惊慌,不要妄动,绝不能争先恐后逃离轿厢。
正确的做法是让所有乘客都尽可能远离轿厢门,做“屈膝”动作。
因为轿厢超过额定速度或达到端站后会急停,做屈膝可减轻人体对“急停”的不适应。
4.电梯下坠时保护自己的最佳动作 ,第一、不论有几层楼,赶快把每一层楼的按键都按下;第二、如果电梯内有手把,请一只手紧握手把;第三、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直线;第四、膝盖呈弯曲姿势。
(说明:因为你不会知道它会何时着地,且坠落时很可能会全身骨折而死。
所以,一是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
二是为了要固定你人所在的位子,以致于你不会因为重心不稳而摔伤。
三是为了要运用电梯墙壁作为脊椎的防护。
四是最重要的是因为韧带是唯一人体富含弹性的一个组织,所以借用膝盖弯曲来承受重击压力,比骨头来承受压力来的大。
注:电梯按键操作和各按键功能,为现场模拟教授附录2:紧急电话号码薄匪警 110 电话及长途区号查询 114 消费者申诉举报电话 12315 火警 119 邮政编码查询台 184 价格监督举报 12358 森林火警 95119 特快专递服务台 185 质量监督电话 12365 急救中心 120 国内邮政编码查询 184 环保局监督电话 12369 红十字会急救台 999 国内邮政特快专递 11185 医疗保险查询专线 96102 天气预报 96121 民航信息查询台 2580 铁路信息查询台 2585道路交通事故报警 122 报时服务 117附录3:电视机遥控板使用说明书一、开启方法打开电视电源→用电视遥控器按一下“av(视频)”按键→打开机顶盒电源→使用机顶盒遥控板控制电视节目和声音等→关闭电视机电源和机顶盒电源二、机顶盒使用方法1、节目收索(手动收索和自动收索)2、机顶盒密码“0000”3、恢复出厂设置【篇二:小组活动计划书】小组活动计划书小组名称: 沟通,从心开始!工作员:周全华组员:广州慧灵青少年展能中心全体学生一、小组背景本次小组活动对象为智障青少年,他们由于智障程度不同,其身心特点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思维和言语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轻度智力障碍者的思维贫乏、刻板,抽象概括能力和判断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也差,表达的内容较为简单。
重度智力障碍者思维能力简单,对抽象改性领会迟钝,语言贫乏,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
他们缺乏对自我的认识,自我评价低,自我意识不强。
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识、自我态度和自我调节三方面构成的。
自我认识指主观的我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态度是主体对自己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情绪体验,如自尊、自信、自卑、内疚等。
自我调节是指主体对自身行为和内心活动的控制,及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制约和调节作用。
青少年情感体验的发展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的。
智障青少年的愉快感、愤怒感等较简单的自我体验已经发展。
然而他们对于一些如自信心、自尊感、成就感等较为复杂的自我体验却没有形成,在自我体验中自卑感占主导,严重缺乏自信和自尊。
智障青少年自身行为控制能力差,他们常常会随意发出叫声、笑声、或随意离开座位,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制力极差。
本次小组活动旨在通过游戏、互动、分享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其在互动中相互欣赏、相互接纳,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二、小组活动理论依据(一)“镜中自我”理论“镜中自我”理论认为,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和他人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来源于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自我观念总是在想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的。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可以反观自身,形成自我的观念。
组员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相互观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建立更加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二)符号互动论米德认为,人的特点是有自我,就是人在客观地对待社会环境的同时,也客观地对待自己,把自己置于环境当中某一确定的位置上加以客观化。
自我通过他人的眼睛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予以组织化,并内化为己有,从而产生客我。
客我是人在和他人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把自己对象化,并加以主观规定的产物。
符号作用论者认为,人生活在一个符号和物理的环境中,经由符号,个人有能力去刺激他人,这种方式和自我刺激是有区别的;经由符号沟通,个人从他人身上学习到大量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东西,包括行为方式等;这些符号、意义、价值等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以一种群体的方式大量复杂地存在着;思考是一个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可以抉择一个行为(三)需要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和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小组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等需要。
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舒茨认为每个人都有包容的需要,即和人接触、交往、隶属于小组的需要;情感需要,即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和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四)场域理论场域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行动均被行动发生的场域所影响,它既包括物理环境,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和此相连的的许多因素,且这个场域是此时此地发生的。
因此,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
小组成员之间是互动的,每位成员都会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
三、小组目标1、增进小组成员间的认识和了解;促使组员相互欣赏,相互接纳;2、通过小组活动、互动、分享,促进自我了解,正确的看待自己,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3、使组员在游戏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4、促使组员在小组互动过程中相互学习、协作配合,共同进步,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四、小组对象展能中心学生五、小组性质1、性质:封闭性、自愿性、发展性小组2、节数:4节3、人数:18-20人4、地点:广州慧灵青少年展能中心5、活动时间及频率:下周一、周四,共四次,每次40分钟六、程序安排 (见附表)小组节数:第一节小组目标:小组成员相互认识,培养和谐、轻松的小组氛围,形成小组初步凝聚力。
小组节数:第二节小组目标:加强组员间的互动,促进组员自我了解,正确的看待自己,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