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联的要领名对名,动对动,实对实来虚对虚,数字上下两相望,词类相当结构同。
上下两句字数等,之间莫有虫子(重字)现。
一声二声我说平, (指汉语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如烟YAN1,言YAN2)三声四声他言仄。
(指汉语拼音中的三声和四声,如眼YAN3,燕YAN4)上句我用仄作尾,下联他以平来结。
三平尾,三仄尾,(指上联或下联中,最后的三个字)对联忌讳不可要。
一三五位可不论,(一三五,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奇数的字)二四六字巧分明。
(二四六,指上联或下联中,排位是偶数的字)一三五,天下汉字任我用。
二四六,他说平来我说仄,他说仄来我说平。
细敲平仄费心机,朗朗上口成好联。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
创作对联、欣赏对联,都必须懂得对联的格律。
格者,形式也,指字词对偶、句子法格、节奏等;律者,音韵也,指平仄排列之规律。
换句话说,对联的格律就是根据对联自身的特点,对字句、对偶、平仄、句式、句型和上下联相关各个方面之组合方法的格式规律。
对联的格律要求极严,对仗严谨。
对联的基本格律,离不开如下六要素:字句相等、句式相称、平仄相谐、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内容相关。
字句相等。
除了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外,要求在同一联中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因对联有单句、双句、多句之分,上下联不仅总的字数要相等,每个句子字数也要相等。
当然,字句、字数要求相等不是单纯的“凑字数”,还要求句子语意完整。
句式相称。
一个完整的句子所表达的语言,是由多个字词和词组构合而成的。
在句子中,一个单词或词组是一个音步,也称“节奏点”。
对联句子的“句式相称”,要求上下联节奏一致,如我创作的对联“苍山玉水云峰碧;洱海金花雪月光”,上下联均为二二二一句式,而对联“冬临树未老;秋至叶方红”则上下联同为二一二句式。
平仄相谐。
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亦即句内和句间的平仄序列关系。
对联讲究用字的平仄声调,而平仄是根据汉语声调的高低升降归纳起来的,平声即高且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声就是不平,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
一般来说,上联末尾一字用仄声,下联末尾一字必须是平声,也即“仄起平收”。
在对句中,通过平仄的巧妙安排,构成了对联的优美节奏,平仄两类声调交替使用,使音节和谐而有变化。
要想使对联声律优美,就必须巧妙地运用平仄的交错与对立,才能使节奏铿锵有力,吟读起来自然心生曲韵、琅琅上口。
在对联的一个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数是两个字构成一个音节,平仄在两个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
有时因为内容关系,只要不影响和谐,对联中的个别平仄也是可以变化的,凡平仄不依常规的句子,就叫拗句,可以采用变通办法加以补救,把平仄变一下,就叫“拗救”。
所以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条规矩: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律诗和对联都是如此。
词类相当,这是对联“对偶艺术”的精髓所在。
即上下联相应的字词要用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具体来讲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如我创作的石圭小学校门联:“石堡孵成千只凤;圭河育出万条龙”,联中相应的“石堡、圭河”为名词,“孵成、育出”为动词,“千只、万条”为数量词,而“龙、凤”为名词。
结构相应,是指出句在句法上按怎样的语法组成的,则对句组成语法必须相同。
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介词结构对介词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
比如我的对联“守住基层阵地;善和邻里乡亲”,上下联都为动宾结构。
内容相关。
对联不仅要求对偶,而且上下联的内容必须彼此关联,使之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以达到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效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当然,上下联不能“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不能相同。
如旧时商店通用春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一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很受商界欢迎。
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达三江”是一个意思,有“合掌”之嫌。
最理想的对联上下联是若即若离,下联比上联更有份量,或递进、或转折、或顺承。
通过上下联的关联共同勾画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来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以达到发人深思、给人回味无穷的享受。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对联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对偶严密。
一字属对法天类:风,日,霜,月,烟,雾,雷,雹,春,夜,年,暑。
雨,云,雪,星,露,霞,电,虹,夏,朝,岁,寒。
地类:山,石,河,海,城,邑,乡,路,溪,沼,波,岸。
水,泉,井,江,市,田,野,桥,谷,池,浪,滩。
人伦:男,祖,妻,弟,宾,圣,农,死,穷,面,头,目,身,智,孝。
女,孙,子,兄,主,贤,士,生,富,心,足,眉,手,愚,忠。
物类:冠,带,珠,斗,刀,剑,灯,帐,茶,草,松,杏,梅,马,禽。
履,衣,玉,升,尺,枪,镜,帘,酒,花,竹,桃,菊,牛,兽。
二字属对法天文类:春风,白日,风剪,三星,煮雪,雷鼓,花朝,九夏,丁年,菊月。
夏雨,青天,月轮,十雨,餐霞,雨铃,谷日,三冬,午夜,梅天。
地理类:山腰,蜀道,黄浦,榆关,济北,金井,岐山,剑阁,西江,雁门。
水腹,秦关,赤城,梓里,淮南,玉溪,渭水,炉峰,北海,鸡泽。
人伦类:桥父,荻母,茶神,奇侠,农夫,织女,红玉,白眉,云鬓,口禅。
芥孙,梅妻,酒圣,逸民,士子,针神,绿珠,黄发,雪肤,牙慧。
器物类:缁衣,衾角,琉璃,玉杯,红笺,棘矢,秧针,芍药,鹦鹉,吴牛。
赤舄,帐眉,琥珀,金珥,白简,桑弧,稻剑,茶蔗,鹧鸪,蜀犬。
三字属对法天文:风吹花,月移栏,看花日,烟初散,含宿雨,嫩霜寒,桐花雨,月满湖,歌风曲,彩虹垂,清和月,百六辰。
日照树,云出岫,斗草天,露未乾,带朝霞,香雾湿,楝花风,星临户,咏雪诗,晴日映,料峭天,重三节。
地理:山有色,水如烟,榆塞外,十二衢,松菊径,杏花村,波澜阔,傍山城。
水无声,涛似雪,柳城东,三千界,薜萝泉,桃叶渡,岛屿深,临水泽。
人伦:花君子,子象贤,丸熊母,入幕宾,弹冠客,赤松子,颖士奴,贤避世,气吐云,腰舞柳。
酒圣人,孙绳武,挽鹿妻,升堂客,进履人,黄石公,康成婢,士居贫,心捧日,舌生莲。
器物:芙蓉带,挂壁冠,金步摇,珊瑚网,楼青笔,流星矢,花阴浅,玉关柳,蔷薇露,越瓜凉。
薜荔裳,寻山屐,玉条脱,琥珀杯,飞白书,偃月刀,草色深,金井梧,茉莉霜,吴藕嫩。
四字属对法天文:风吹槛外,渡口绿烟,春风舞柳,踏雪溪桥,微雨淡云,有风伏热;月照窗前,溪头红雨,夏雨喧荷,迎风水榭,晓风残月,无雨冬晴。
地理:万顷波光,埋盆作池,绕城水绿,风皴麦浪,三径苔痕,山色迎眸。
千山雨意,叠石成嶂,排闼山青,雨洗松岚,一庭树影,水声入耳。
人伦:男羁女角,舍肉胎母,谢隐东山,才储国器,苏妇题图,白手成家,舌翻三寸。
妻织夫耕,含饴弄孙,韩瞻北斗,寿冠耆英,宓妃赠枕,丹心报国,肠荡九回。
器物:冠裳毕集,舞扇歌衫,屏围芍药,紫云割砚,跃马横戈,菊泉汲酒,hj吟诗,霜侵橘熟,花鸟和风,狐知集腋。
履舄交加,耕蓑钓笠,帐暖芙蓉,红雪飞笺,闻鸡舞剑,槐火烹茶,紫芝作饵,雨绽梅肥,草虫冷露,象戒焚身。
对对联的要领2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你在对对联的时要注意上面这几点,就可以对出不错的对联来。
毛泽东同志在批评那种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时说:“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
”那对了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里用的对联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
遇到庆贺之事赠贺联,吊唁之时写挽联,亭台、寺庙、住宅常以楹联凭吊古人、追怀往事、流连景物、点缀风光,春节家家都爱写春联。
写对联,一要辨平仄,二要讲对仗。
上联与下联的各字要平仄相对。
上联与下联相对的词语和句式也应一一对应。
杭州的岳飞坟墓前跪着秦桧等四个铁像。
墓阙后面的对联写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副对联的上联声调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正好平仄相对。
同时“青山”对“白铁”,“有幸”对“无辜”,“埋忠骨”对“铸佞臣”,在词语和句式方面也对仗工整。
有两段习对歌,现把它们综合辑录如下,供对此有兴趣的朋友习对参考。
实对实虚对虚字义莫迷离平对仄仄对平声谳要分明天对地地对天天地对山川清风对皓月暮雨对朝烟天对日雨对风大地对长空祥云对瑞雪露重对霜浓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春对夏夜对晨春雨对夏云寒来对暑往夏至对秋分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今对古汉对唐五帝对三皇晋齐韩赵魏吴蜀宋陈梁松对柏柳对花酸菜对苦瓜葡萄对橄榄石竹对山茶禽对鸟雁对莺犬吠对鸡鸣狼嗥对虎啸鼠窜对蛇行黄对黑紫对红碧草对青松苍颜对白发粉蝶对黄蜂声对色影对光柳影对花香山形对地势曲径对回廊泉对石水对山峻岭对狂澜柳堤对花圃涧谷对峰峦南对北西对东新城对故宫江南对漠北北雪对东风中对外后对前月下对云边山头对谷口雾里对云间对对联的要领3天文:月照芸窗冬暖;风吹草阁夜寒。
春冶东风旖旌;夜深北斗阑干。
月落天光送曙;冰消地气回春。
树榇残霞画稿;花含宿雨诗情。
小院栽花剪雨;深山采药锄云。
槐密山庄避暑,蓼疏水国知秋。
地理:春水浅蓝一色;夏山浓翠千层。
一点山青螺髻;三篙水绿鸭头。
日落江声带湿;风来海气含腥。
窗外青山远绕;岸边白水长流。
人伦:名士弹冠白屋;鄙夫曳履朱门。
名重薛家三凤;位分荀氏八龙。
屋庑伯鸾夫妇;池塘灵运弟兄。
虢公国之唇齿;祈父王曰爪牙。
天赐汾阳贵寿;人称李邺神仙。
进学三苏轼辙;登科二宋郊祁。
器物:革履山衣隐逸;花冠月帔神仙。
酒容磁杯竹叶;诗家纸帐梅花。
里社执刀宰肉;侯门弹铗求鱼。
赤水求珠遇合;蓝田种玉因缘。
红蓼丹枫入画;碧梧绿竹招凉。
鱼戏碧擎莲叶;蟹肥黄绽菊花。
倦鹊绕枝知冻;飞鸿涵水带秋。
山黯荒郊射虎;水沉远渚燃犀。
七字属对法天文:星稀月落长天晓;日暖风和大地春。
残月晓风杨柳岸;淡云微雨杏花天。
烟销皓月临江浒;日出晴霞亘海门。
雨过平添三尺水;风寒为勒一分花。
玉柳风斜寒食节;银花月朗上元宵。
桐叶枣花风四月;蓼洲苹淑露三秋。
地理:苍松古树山家屋;红蓼疏花水国天。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