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作文问卷调查分析三(1)班20位的同学根据自己在作文学习方面的有关情况选择与自己真实情况相近或符合的答案,对自己的作文学习情况做了真实的反应,特此将调查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一、中年级学生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从问卷来看,学生在学会拼音开始就喜欢阅读了,这种行为完全出自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兴趣。
调查显示,有85%的学生非常喜欢阅读,有70%的学生经常课外阅读,有65%的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在30—60分钟,甚至有10%的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达到60分钟以上;有45%的学生对有故事情节的课外书和优秀作文比较感兴趣,还有5%的学生喜欢阅读百科知识和卡通漫画书。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仍需要提高,主要表现在:有10%的学生只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有45%的学生能通读全书,45% 的学生能在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能边读边想,记下疑问并请教别人,说明学生能对所阅读的书籍进行有选择、有思考地阅读。
阅读的同时还要做到有效地摘抄,50%的学生经常摘抄,45%的学生偶尔摘抄,只有5%的学生从不摘抄;我们都知道学生的阅读是为表达做准备的,从问卷调查来看,学生有一定的积累和运用的意识,有40%的学生“有时会运用积累的好词好句”,有25%的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有35%的学生能经常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二、学生有一定的写作表达兴趣,但缺乏写作的热情。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作文课很感兴趣,有95%的学生认为作文课是轻松愉快、丰富多彩,使人充满信心的;在教师的引导下有50%的学生都能回忆与相关的生活经历,有45%的学生有时能做到;有5%的学生偶尔才能达到,这不得不提醒教师应该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应努力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调查学生喜欢不喜欢写作的问题时有60%的学生表示喜欢,有40%的学生表示“还可以”,足见三年级的学生还没到讨厌和害怕写作的程度,此时应该是我们加强作文优化教学的最佳时机。
鉴于学生刚进入中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写写景状物、想象作文和自由作文,比例分别达35%、50%、15%,这年段的学生的习作思维还是比较积极活跃,思路还是比较开阔的。
对“写作之前是否需要阅读别人的佳作或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有35%的学生是“经常这样”,有45%的学生是“有时这样”,15%的学生“偶尔如此”,5%的学生“从不这样”,这一系列的数据正在告诉我们学生需要“有效的指导”这根拐棍!本学期开始我们开设了“小组日记”,所以我特地调查了对“日记”的情况,有55%的学生有经常写日记的习惯, 35%的学生有兴趣的时候才写,10%的学生表示老师布置时才写,10%的学生没有日记的习惯;55%的学生在写日记之前是充满激情和创作欲望的,75%的学生在写完日记后会有一种愉快和满足感。
看来“小组日记”对学生的写作兴趣还是有一定的激发作用,日记能满足学生的“倾吐”需要,可能也在提醒我们教师如何有效地寻找学生的“倾吐点”,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倾吐需要”。
三、学生存“畏难”情绪有原因。
学生喜欢作文,有40%是因为觉得作文很容易,能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35%对作文感兴趣,20%是因为教师和家长的鼓励。
还有5%的学生对作文存在“畏难”情绪。
于是我又展开了学生“选材”、“表达障碍”、“题材积累”方面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55%是肚里有话说不出,20%是缺少好词好句,15%是没有东西可写;其中学生在对“国家大事”“学校大事”“家庭大事”“身边实事”方面的调查表明学生仅仅停留在“关心”和“观望”的层次,观察仔细只能达到65%,有35%是印象不深。
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写作最大的障碍在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高”“观察积累生活不够”这两方面。
根据对以上调查问卷统计结果的分析,我对这学期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设想:一、继续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
由于大部分学生已通过背诵相当数量的古诗文等途径认识了许多汉字,积累了不少优美语言,也喜欢学语文、写日记,因此,我要因势利导,借助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家长和自己一起帮助孩子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拓展写作内容,以免“无米之炊”让孩子厌烦写日记。
调查中显示,孩子们喜欢发挥想象,编童话故事,写想象作文,我打算让学生多读此类书籍,引导他们尽情地、无拘无束地编写他们自己认为有意思的故事。
二、结合课外阅读指导课,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语文课上,我仍然会以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的基本能力培养为主,侧重于字、词、句的学习与掌握,逐步指导学生学会理解课文重点句、段的意思。
尤其切实着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尝试引领学生品读、积累文段的优美语言,学习仿写、创编,既让学生广泛阅读,又使学生汲取美文精华,读以致用,写有所得。
三、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每个人写了文章后,总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和评价,孩子们更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鼓励,所以,我请家长看了这次调查问卷的结果之后,能和孩子进行贴心的对话,让他们有机会为家人朗读习作,让家长多看看孩子的作文,一起欣赏他写的好词佳句,多鼓励、赏识他们的创作。
在学校,我会进一步加强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不管再忙,周一到周四,每天要批改9本小组日记,鼓励学生他们自己写“谈心式的评语”,争取利用日记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给予其精神鼓励;利用学生的网络平台将学生优秀的日记进行共享,让别的学生争相阅读他们的作品。
在周五,大家还互相交换日记阅读,我会选出几篇典型习作,从选材、语言表达等方面指导学生懂得评析他人习作的优劣之处。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今后写日记会更轻松,并感受到学语文的乐趣!作文课题问卷调查及分析默认分类2008-06-06 21:39:33 阅读159 评论1 字号:大中小订阅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中年级作文能力课题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小学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与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检验的有力形式。
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农村小学由于受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作文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
而中年级学生习作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而又是关键阶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既是对低年级习作看图写话的提升和深化,又对高年级作文水平的升华起着不可或缺的辅垫作用。
因此,学校申请了“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中年级作文水平”的市级课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有明确、清晰、可行的思路,课题组进行了一次“中年级学生作文现状”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状况1、调查时间:20XX年4月2、调查方式:问卷调查3、调查对象:良山一小中年级部分学生4、调查目的:为了了解目前农村学校中年级作文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之原因,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提供依据5、调查问卷的内容①学生习作兴趣调查不喜欢习作,对作文讨厌或害怕无所谓,为考试、老师安排而写作爱写作文②喜欢作文的原因作文被老师、家长、同学表扬作文被张贴、刊登、录用、获奖作文可以倾吐心中的话理想成为一名作家写好作文可以考出好成绩喜爱语文老师③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没有什么话可说有话却不知道怎么表达从没在作文方面得到老师表扬作文方面常感到失败不喜欢语文老师④作文习惯调查选项会不会项目写作文是否会先列提纲完成草稿后是否会读一遍是否会自己修改作文或请人修改作文⑤学生选材根据作文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真实型)教师给什么材料就写什么材料(服从型)先找符合题目范文,再按范文来写(依葫芦画瓢型)找到范文把时间、地点、人物改变一下抄下来(改头换面型)把同学的范文记下来(依赖型)根据作文要求随意编选人物或事件(随意编造型)⑥阅读调查1、读课外书(喜欢比较喜欢不喜欢)2、你喜欢读哪一类(卡通书漫画书故事书童话小说百科知识作文选)3、每天读书时间(30分钟 1小时 1小时以上)4、阅读中是否会摘抄优美词句(会不会)5、阅读中有疑问是否会请教别人(会不会)6、是否会写日记(喜欢,经常写老师布置才写从来不写)二、调查统计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60份,有关数据如下:①学生习作兴趣调查不喜欢习作,对作文讨厌或害怕27%无所谓,为考试、老师安排而写作42%爱写作文31%②喜欢作文的原因作文被老师、家长、同学表扬10%作文被张贴、刊登、录用、获奖5%作文可以倾吐心中的话22%理想成为一名作家18%写好作文可以考出好成绩58%喜爱语文老师37%③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没有什么话可说25%有话却不知道怎么表达28%从没在作文方面得到老师表扬13%作文方面常感到失败27%不喜欢语文老师7%④作文习惯调查选项会不会项目写作文是否会先列提纲15% 85%完成草稿后是否会读一遍80% 20%是否会自己修改作文或请人修改作文12% 88%⑤学生选材根据作文要求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真实型)30% 教师给什么材料就写什么材料(服从型)23% 先找符合题目范文,再按范文来写(依葫芦画瓢型)23% 找到范文把时间、地点、人物改变一下抄下来(改头换面型)13% 把同学的范文记下来(依赖型)6% 根据作文要求随意编选人物或事件(随意编造型)47%⑥学生阅读选项项目喜欢比较喜欢不喜欢读课外书58% 37% 5%选项项目30分钟1小时1小时以上每天读书时间43% 43% 14%选项项目会不会阅读中是否会摘抄优美词句33% 67%阅读中有疑问是否会请教别人62% 38%选项项目喜欢、经常写有兴趣才写老师布置才写从来不写是否写日记13% 20% 61% 6%三、调查分析1、现状从调查结果及统计数据上看,我们认为,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状况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从情感上来说,学生普遍不喜欢作文,甚至害怕作文,对作文缺乏兴趣,爱写作文的学生仅占调查总数的31%,而不喜欢习作,对作文讨厌或害怕或无所谓的却占到了总数的69%,新课标关于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任意表现自己觉得有趣新奇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总之归纳成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没有学生主观情感上对作文的喜爱,那么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将无从谈起。
②学生的习作抄袭严重,题材单一。
很多学生的习作,与一些作文刊物的作文相差无几。
概括地讲,存在着“套”、“编”、“抄”、“背”等现象。
“套”。
学生所写的事情与原文几乎一样,只是改变了一下人物地点。
“编”。
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数据显示,有47%的学生写作文随意编造人物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