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测试分析
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的考察。
试卷分六大部分。
包括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
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
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
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操作题是本次测试中3—6年级的共同亮点。
我们高兴地看到绝大多数孩子已经能够使用铅笔、尺子等工具规范作图,还能作出一些汉字或是符号标注。
这说明我们老师平时在这方面有系统地、严格地训练。
计算题量大但失分不大。
四年级的简便计算是前面两个月学习中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从这次测试的情况来看,老师们在这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只有学生真正明白了算理,才会有这么高正确率。
五年级的图形面积计算,在这次测试中,并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而是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对应的条件来计算图形的面积,这就使知识的运用一下子灵活起来,可喜的是学生们都能够在众多的信息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可见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是注重了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不是机械地传授。
包括三年级的竖式、脱式计算,六年级的解方程完成情况都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六年级的口算题中有些学生用百分数表示结果,丢了一些分,关于这个问题,数学教研组曾明确在组里讨论并最后确认:口算题的结果应该是整数、小数或是分数,百分数只能表示一种百分比的关系,不能表示某一个值,因此不能作为口算的得数。
填空题和选择题是本次测试中暴出的弱点。
每个年级的试卷都有一定比例的填空题和选择题。
从不同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可从答卷情况看,这部分失分点了主要部分。
比如三年级的不同单位的质量大小排序、四年级的多位数的改写、五年级的小数分数的互化、六年级圆的面积计算、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重点的基础知识,但在本次测试中丢分特别严重。
分析原因,一是学生审题不认真:三年级很多学生看错了排序的要求,大小颠倒、六年级很多学生没有看到填空题当中的单位变化,条件中给的是“米”,括号后面留的是厘米;二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四年级多位数的改写多0少0的很多,很多孩子涂了又涂,一个数写了很多遍,拿不准;三是学生学的过死,不会灵活的解决问题。
填空题和选择题当中有些问题就属于综合应用的问题,它需要学生将
知识内化理解之后并运用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的填空题往往会有一两个,分值还会稍重一些,在这次测试中,这种题目各个年级都有,在六年级数学试卷上出现较多。
解决问题的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从这次测试情况来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待加强。
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学生在遇到的问题时候,不会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与处
理,不能够解决问题。
特别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更为逊色,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像四年级试卷上出现了一道“铺地砖”的问题,五年级试卷上出现了一道用方程解决的倍数问题,这两个知识点都不属于本学段的范围,是上学期考查过的,为什么现在做起来反而严重地不如学生刚学的那会呢?可能是时间久了,学生忘记了,这说明我们曾经作为重点所教的这些知识在一些孩子的头脑中并没有留下痕迹,没有形成能力。
举个例子,当他学过“铺地砖”问题以后,他知道基本思想是“大面积除以小面积计算所需地砖数量”;学过方程之后他知道用方程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等量关系式;这样的能力是他终身受益的。
像三年级试卷上有一道“买两套衣服”的问题,很多孩子不明白“两套”是什么意思,其实在平时的练习中经常出现“买几套桌椅”的问题,我们老师是否在此时将问题拓展过呢,搭配的问题也有过“搭配一套衣服”。
还有的孩子甚至问,“一套衣服包括袜子吗?”可见我们的数学是多么需要紧密联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