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应力张拉工艺操作细则

预应力张拉工艺操作细则

预应力拉工艺操作细则AK6+410.485京杭运桥预应力施工,采用VSL预应力拉锚固体系,预应力筋采用φj15.20钢绞线。

波纹管成孔。

一、材料(一)波纹管预应力孔道成孔,采用预应力技术研究所生产的金属波纹管。

波纹管规格为60×19mm、Φ50mm、Φ70mm、Φ90mm,由厚0.25±0.02mm,宽36mm的镀锌钢带卷制而成,长度根据现场要求而定。

(二)钢绞线钢绞线选用φj15.20钢绞线,由威胜利工程,为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按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GB/T5224—1995)。

按国标规定取样试验。

试验不合格材料不得使用。

(三)锚具钢绞线选用VSL系列锚具,锚具有锚垫板、锚环、夹片、螺旋筋组成,由威胜利工程生产。

二、材料的检验(一)波纹管的检验1、首先检查有无合格证。

2、取样进行试验,试验要满足二个基本要求。

一是在外力作用下有抵抗变形的能力,二是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水泥浆不会渗入管。

3、波纹管要逐根进行外观检查,表面不得有砂眼、咬口必须牢固,不得有松散现象。

现场简便的方法是两人用手将波纹管提起,上下晃动,不松散也没有咔咔的响声,说明波纹管咬口牢固。

4、波纹管表面要清洁,不得有杂质,不得有锈蚀现象。

(二)钢绞线的检验1、首先检查有无合格证。

2、进行外观检查,钢绞线的表面不得带有润滑剂、油渍等降低钢绞线与混凝土粘结力的物质。

钢绞线面不得锈蚀严重,有肉眼可见的麻坑。

3、外观检查合格后,对其进行取样试验。

具体试验项目及方法按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GB/T5224—1995)执行。

(三)锚具的检验1、首先检查有无合格证。

2、夹片的质量是否符合要关键的一环,夹片的表面应无砂眼、裂缝和小坑等现象。

可抽取0.5%的样品(或每批取3个试样)进行硬度检验。

检验结果应符合HRC61-63d要求。

3、对锚环进行几何尺寸检验,并仔细查看。

锚环的锥孔面是否光滑、有无毛刺及小坑等不平的现象,若发现此现象应进行处理或不得使用。

三、拉机具拉机具采用YCD-200、250型专用液压千斤顶。

油泵选用ZB4-500型电动油泵,额定油压为50Mpa(500kg/cm2)。

油泵两路供油,既对拉油路、回程油路供油。

每油路额定流量为2公升/分。

四、拉机具的检验五、千斤顶、油泵、压力表系统的配套校验六、施工操作(一)波纹管的铺设与锚垫板的安装1、波纹管加工后,要妥善保管,要有防雨措施,不得放在有水或潮湿的地方,防止管道生锈。

2、波纹管的铺设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给定孔道坐标位置固定。

固定管道的钢筋网间距直线段不大于100cm,曲线段不大于50cm。

钢筋网要与梁体钢筋焊牢,管道与定位钢筋绑扎结实,防止管道上下左右移动。

孔道位移偏差按《省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执行。

3、管道铺设中,要确保管道无杂物。

管道敞口处,可用塑料泡沫或塑料胶布封堵,严防不慎或其他原因使杂物进入孔道。

4、波纹管与喇叭口相接处,波纹管插入喇叭口的长度不应大于喇叭口的直线段长度(8cm),以防影响钢绞线扩展而增大摩阻。

5、为防止波纹管接口松散拉脱,切口不要切斜口,要切直口,切口周边不要产生毛刺(如有毛刺要用磨光机打磨),接口处对头要严,用长为20cm左右直径大一级的波纹管为套管,并用塑料胶布将接口缠裹严密,防止漏浆。

6、管道的波峰处要留排气孔(见下图-1),其做法如下:(1) 在波纹管波峰处打一直径为Ф16mm的小孔。

(2) 在波纹管的小孔处垫上一块带孔的塑料泡沫或浸环氧树脂棉纱。

(3) 取一段长为10cm的硬塑料管(其直径略大于波纹管直径)纵向劈开,取其一半,在中部打一Ф16mm的小孔,而将一塑料软管穿入孔,把塑料软管的穿入部分劈开向四周弯折。

(4) 将穿好塑料软管的半圆硬塑料管扣在塑料泡沫上,并使塑料软管的孔及塑料泡沫上的孔与波纹管的孔对准。

(5) 用细铅丝将半圆硬塑料管与波纹管绑扎牢固,并用塑料胶布缠裹严密。

塑料软管的长度以伸出梁顶或箱为宜。

7、施工中要重点保护波纹管,施工人员不得对其进行踩蹋或用工具敲击波纹管。

若发现波纹管局部被砸扁,要及时对其进行更换处理,用砂轮锯将该处割掉,换大一级波纹管进行套接,并用塑料胶布缠裹严密,防止漏浆。

8、梁端预留准备与下跨梁连接的波纹管,可在接口处用大一级的波纹管预埋在梁端(与梁端平齐,不露在外边),待与上跨波纹管进行套接。

防止波纹管留出梁端部分被踩坏而造成连接困难。

9、波纹管在安装中,与普通构造钢筋发生矛盾时,普通构造钢筋要给波纹管让路,可做适当的移动,确保预应力孔道位置准确。

10、施工中,波纹管要远离电焊,切忌将波纹管当做接地导线,以防将波纹管损坏或造成孔洞,若发现有孔洞,应及时用塑料胶布缠裹严密。

11、锚垫板安装前,要检查锚垫板的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2、锚垫板要牢固地安装在模板上,锚垫板定位孔的螺栓要拧紧,垫板要与孔道严格对中,并与孔道端部垂直,不得错位。

13、锚垫板上的灌浆孔要采取封堵措施,可采用棉纱塞堵。

在锚垫板与模板之间加一层双面胶,严防混凝土浇注时,混凝土浆漏入孔道或将灌浆孔堵死,给施工造成困难。

14、喇叭口与波纹管相接处,要用塑料胶布缠裹严密,防止混凝土浆流入孔道。

15、在混凝土浇注前一定要将所有排气孔的管口用塑料胶布缠裹,确保排气孔畅通无阻。

16、混凝土浇注时,要注意锚垫板后部混凝土一定要振捣密实,绝对不许有不实现象。

锚垫板后部钢筋很密,可用小直径振捣棒进行振捣。

17、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波纹管,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踩蹋,不得用振捣棒碰、撞、捌、撬波纹管,防止管道发生位移或将波纹管砸扁及孔道漏浆堵孔。

波纹管位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孔道摩阻力的大小、关系到预应力拉是否能顺利进行。

(二) 钢绞线下料、编束及穿束1、钢绞线的存放应有防雨措施,不要直接放在泥地上或露天堆放,以防生锈。

2、钢绞线下料时,两端拉每端伸出孔道外110cm为宜,如果设计图有工作长度的按图纸设计的下料。

一端拉,锚固端留出20cm,拉端可留出孔道外110cm。

若考虑到有可能两端卸锚或满足孔道摩阻测定时的要求,可根据所需串联千斤顶的个数,适当增加钢绞线的孔道外露长度。

3、钢绞线下料采用砂轮锯切割,在切口的两侧5cm处预先用绑丝扎牢,防止切割后切口松散。

下好料的钢绞线下面必须垫木板或方木,防止泥土弄脏钢绞线。

4、钢绞线编束时,钢束要顺直,不得扭结,其头部要适当前后错位,参差不齐,形成一圆顺的尖端(为穿波纹管提供方便),并用塑料胶布缠裹严密、结实。

钢束要每隔1-1.5m绑一道低碳钢丝或用塑料胶布缠裹,钢束的两段各2m区段要加密至50cm,以增加钢束的整体性。

5、穿束前要对孔道进行清孔,可用空压机向孔道吹气,将杂物吹出,确保穿束顺利进行。

6、穿束采用顶推为主,人工绞磨为辅。

采用薄钢板或铁皮加工锥形套管,套在钢绞线端部。

7、在焊接其他构件时,切勿将预应力钢束作为地线使用。

(三) 拉工艺0 σ0 1.03σk持荷5分钟锚固σ0——拉控制应力σk——初始应力,一般可取10%—20%σ0(四) 预应力钢束伸长值的计算预应力钢束伸长值的计算公式为:其中:P—预应力钢筋拉端的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A—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x—从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拉端至计算截面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五) 拉设备的安装1、安装顺序安装工作锚环——安装工作锚夹片——安装限位板——安装千斤顶——安装工具锚——安装工具锚夹片。

2、锚环及夹片使用前用煤油或柴油逐件清洗干净,不得有油污、铁屑、泥砂等杂物。

3、钢绞线外伸部分要保持干净,施工人员不得随意进行踩蹋,以免带上赃物。

4、工作锚必须准确放在锚垫板的定位槽,并与孔道对中,每个锚孔中各装入二个夹片,用胶圈套好。

穿入工作锚的钢绞线要顺直,对号入座,位置在上边的钢绞线要穿入锚环的上孔,一一对应,不得使钢绞线扭结交叉。

先安装中心或圈锚孔的楔片,然后安装外圈锚的楔片,最后用径稍大于钢绞线直径长约50cm的铁管套入钢绞线,向前轻击夹片顶齐。

击打时不得用力过猛,以免将夹片打碎。

夹片安装完后,其外露长度一般为4-5mm,并均匀一致。

若外露太大,要对所用夹片及锚环孔的尺寸及锥度进行检查,不合格者要进行更换。

5、限位板凹槽要与锚环对中,不得错开。

6、安装千斤顶于孔道中线对位,注意不要接混大、小油缸、油管。

安装千斤顶时,不要推拉油管及接头,油管要顺畅,不得扭结成团,以延长使用寿命。

7、工具锚安装前,应将千斤顶活塞伸出3-5cm,钢绞线穿入工具锚时,要对号入座,钢绞线的位置要与工具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千斤顶钢绞线要相互平行,不得使其交叉、扭结。

8、为了保证卸顶时,工具锚能顺利退下,必须在工具锚的夹片光滑面均匀地涂一层厚约1mm 的润滑剂,也可在工具锚的锚孔中涂润滑剂,也可采用塑料布包裹工具夹片。

润滑剂可用石蜡,也可用机油石墨。

采用石蜡时,可将固体石蜡放入小浆桶,将其融化,用小刷将蜡液均匀涂在夹片上,待其凝固便可使用。

采用石墨时,其重量比是:石墨粉:黄油:机油=6:4:1。

石墨润滑剂也可用小刷进行均匀涂抹。

注意夹片带刻痕面不得有润滑剂。

采用塑料布包裹工具夹片时必须包裹严密,可用两层塑料布,使用的塑料布最好有一定的硬度,塑料布使用前必须剪成小条,每条以包裹住工具夹片为宜,不宜过大。

9、工具锚的夹片要与工作锚的夹片分开放置,不得混淆。

每次安装前,要对夹片进行检查,看是否有裂纹及齿尖损坏等现象,若发现此现象,应及时更换夹片,以防拉中滑丝、飞片。

(六) 拉施工1、初拉仔细检查千斤顶、油路等安装正确无误后,开动油泵进入初拉,注意要有2-3人扶正千斤顶使工作锚环进入锚垫板的限位槽,待油表读数达到初拉应力时,测量大缸行程和锚具楔片外露量。

每次量的缸体伸长量都要从千斤顶上同一固定点量起。

测量伸长值用钢板尺,读数要准确,记录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记录一定要认真,并要有记录人签名,作为原始记录保存。

2、超拉进一步检查千斤顶和油路,然后两端千斤顶同时加载,每次互相通报油压表读数,使两端读数在拉过程中随时保持一致,直到两端达到超拉应力,这时测量大缸行程和楔片外露量。

二次伸长量之差即为缸体的总伸长量,但其中包含了梁两端锚具夹片的回缩值。

一端拉时,要扣除锚固端锚环夹片回缩值和拉端工具锚的夹片回缩值。

两端拉时,要扣除两端工具锚的夹片回缩值。

这样便得到钢束的拉伸长值。

每一束拉完毕,及时进行伸长值复核,即将实测伸长值及其与理论值之差是否符合规要求。

3、锚固当达到设计控制应力后,持荷5分钟,当拉的钢束为一端拉时锚固时可直接缓慢释放油缸压力至零,钢绞线整齐地锚固在锚具;当两端拉钢束锚固时必须分端锚固,即先将一端拉锚固后,再将另一端补足控制应力值后进行锚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