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法制备水滑石实验报告
8
6
557
1140 858
Transmittance /% 3570 3480
3.分析不同溶剂中制备的水滑石红外分析图谱
(a) (b) (c) (d) (e)
Hale Waihona Puke 1640415677
1390
4000
3600
3200
2800 2400 2000 1600
Wavenumbers /cm-1
1200
800
400
答:
1) 上面为五种不同溶剂制备的水滑石样品的 SEM 图像,可以 看到以水、水/乙醇、以及水/乙二醇等为溶剂得到的水滑石 粉体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晶粒呈现为规则的六边形片状, 粒径均匀。而用水/丙三醇、水/季戊四醇溶剂制备的水滑石, 晶粒很小,晶形发育不好,看不到规整的六边形形状,且 晶粒团聚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丙三醇和 季戊四醇分子结构中羟基数量较多,共溶剂分子与水滑石 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过强,影响到水滑石的晶核形成及后 续的晶体生长。
(a)水(b)水/乙醇(c)水/乙二醇(d)水/丙三醇(e)水/季戊四醇 要求: 1)每个吸收峰对应的结构信息; 2) 随 着 共 溶 剂 中 羟基 含 量的 增 加 , 每 个 吸收 峰 的变 化 趋 势 反应
的不同共溶剂对水滑石制备效果的影响。
答:
1) 该图为五个水滑石样品的红外光谱。图中 3400~3600 cm-1 是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640cm-1 为 H2O 中羟基的弯 曲振动峰。1390 cm-1 处是 CO32-的非对称振动吸收峰, 858 cm-1 为面外变形 C-O 伸缩振动峰,677 cm-1 是 CO32面内弯曲振动峰,并且此峰与 M-O(M=Mg/Al)晶格伸缩 振动吸收峰重叠,557 cm-1 和 415 cm-1 的振动吸收峰则分 别反映的是 Al-O 和 Mg-O 的特征结构。
1) 实验步骤:
1. 称取 0.03 mol (7.68g)Mg(NO3)2·6H2O 和 0.01 mo(l 3.75g) Al(NO3)3·9H2O,溶于 30 mL 去离子水中得到镁盐和铝盐的 混合溶液;另取 0.08mo(l 3.20g)NaOH 和 0.01 mol(0.53g) 无水 Na2CO3,同样溶于 30 mL 去离子水中得到碱液;
三、 焙烧还原法
这一方法是建立在水滑石“记忆效应”(memoryeffect)特性 基础上的制备方法。所谓水滑石的记忆效应是指把一定温度 下焙烧的水滑石样品(此时的状态通常是组分金属的混合氧 化物) 加入到含某种阴离子的水溶液或置于水蒸气氛围中, 则将发生水滑石层柱结构的重建,阴离子进入层间,形成新的 柱状水滑石。在采用焙烧还原法制备水滑石时应该特别注意 母体水滑石的焙烧温度,按母体水滑石的组成不同选择合适 的焙烧温度。
由于水滑石独特的层状结构和功能性,很多研究者致力于 应用水滑石插层改性聚合物,以期将水滑石的功能性与聚合物 的特性达到最优组合。在做实验的过程之中,也体会了实验的 趣味性以及实验对于我们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 学生,我们更应该保有严谨的探索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科研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同时, 做实验时候是分组进行,更让我们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 必要性,我们要发挥自己在团队之中的角色,高效地完成实验, 并在整个过程之中学到对于自身有用的东西。
2. 将碱溶液和盐溶液迅速混合并搅拌 5min,再利用 NaOH 溶 液调节至 pH≥12,溶液总体积控制在 80ml。将所得浆液转 移到 100ml 水热反应釜中,并在 120°下水热反应 16h。反 应结束后将产物进行抽滤,并将所得水滑石滤饼洗涤至中 性。然后将滤饼在 70°C 下干燥至恒重。研磨,过 200 目筛, 备用。
3. 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RD 等测试方法观察制备出的 水滑石形貌和组织结构等。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结构得到水 滑石层间阴离子、结晶水及层中晶格氧振动的有关信息。 最后测试水滑石的比表面积。
2
2) 实验内容 1. 根据实验步骤成功制备水滑石。 2. 根据各种结构特征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分析水滑石的制备
效果。 3. 探索溶剂的不同对镁铝水滑石晶型结构的影响。
3
1.分析不同共溶剂对制备效果的影响 扫描电镜图片
实验结果及数据 处理
4
不同溶剂中制备的水滑石的 SEM 图 (a)水(b)水/乙醇(c)水/乙二醇(d)水/丙三醇(e)水/季戊四醇 要求: 1)描述四张图片中形核、尺寸分布、晶体生长、结构调整的状态; 2)总结随着水热条件的改变,水滑石的形态的变化趋势。
学号:12012328
水热法制备水滑石实验报告
姓名:刘粒祥
小组成员
保国强 12012324 孙玉鑫 12012325
实验目的及意义
1. 通过对水滑石的水热法合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热分析 和比表面积测试等全过程的实验分析,了解水热制备无机纳 米晶体的合成方法及原理,探索不同实验参数对水滑石制备 效果的影响规律。
2) 图中显示,随着共溶剂中羟基数量的增多,3400~3600cm-1 的羟基振动峰发生红移,且谱峰逐渐宽化。这种现象可归 结为水滑石中结晶水的水合程度逐渐增大。随着共溶剂中 羟基数目的增多,将引起合成体系中羟基和水分子的富集, 促进水滑石的形成,并导致原位形成的结晶水比重升高。 因此,羟基峰随着共溶剂中羟基数量的增多而出现红移和 宽化现象。借助于红外光谱的分析可知,随着共溶剂中羟 基含量增多,所得水滑石的结晶水水合程度逐渐增强,同 时影响了水滑石有序结构的堆积与调整,将不利于水滑石 结晶性的提高。
2. 水热法在合成无机纳米晶体方面的优势:a.降低反应温度 (100~240°C);b.同时完成产物的合成和晶化,步骤简单; c.能够控制产物配比;d.制备相均一材料;e.成本低;f.容易 得到取向好、结晶度高的晶体;g.在生长的晶体中,能够均 匀地进行掺杂;h.可调节晶体生长的环境气氛,进而调节晶 体的晶型结构。而且水热合成法环境污染少、工艺简单、 成本较低,是一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合成方法。
7
实验心得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水热条件(如多羟基醇类共溶剂等)对 水滑石晶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从该试验得出结论为:利用水 热法制备得到水滑石时,以多羟基醇作共溶剂,可对合成的晶 粒形貌的规整性、热稳定性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乙醇、 乙二醇为共溶剂得到的水滑石,结晶度高,呈现为规则的六角 层板状晶形。而以甘油和季戊四醇为共溶剂得到的水滑石,结 晶度下降,形貌趋于不规则,且出现团聚和粘结现象。
个尖峰对应的晶面间距(2θ=11.4°); 2)仔细观察 XRD 尖峰的峰形(峰高、峰宽等)的变化趋势。分析峰形 变化的原因,根据文献报道和自己的猜想得出合理的结论。
答: 1) 四条曲线显示的尖峰对应的晶面参数(xyz)从左到右依次
是:(003)、(006)、(009).由 出第一个尖峰对应的晶面间距 d=1/3.
,可计算
2) 五条谱线在 11.3°、22.8° 和 34.5°等处都有三个较强的衍 射峰,衍射峰基线平稳,并且无其他杂峰,表明晶相单一, 生成物均为纯净的水滑石。此外,五种样品的 d003 均为 d006 的两倍,为 d009 的三倍,说明在五种溶剂中制备出 的水滑石,都具有非常规整的层状结构。但图中也可发现, 随着共溶剂中羟基数目的增加,衍射峰强度却逐渐降低, 并伴随着谱峰的宽化,这说明所得水滑石的结晶度依次下 降,粒径越来越小。该结果与 SEM 照片中所显示出的形貌 特征符合较好。
2. 通过对水热法制备水滑石的工艺探索,获得水滑石的最佳制 备方案,并且掌握结构表征分析方法。
实验原理
一 、水热法实验原理
1. 水热合成法是以镁盐和铝盐以及沉淀剂为原料,不同的是 采用水溶液或蒸汽等流体为介质,在热压条件下合成水滑 石。所谓水热,是将自然界的热水矿床原理以人工的方式 重新展现的一种方法,即在特制的密闭反应容器(高压反 应釜)中,采用水溶液作为反应介质,通过对反应液加热 加压,创造一个高温高压的反应环境进行材料制备。通过 控制水热反应的条件和过程,能够控制产物的结晶度、晶 粒结构、粒径和形貌等。因此水热法在制备人工晶体、先 进陶瓷和金属氧化物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由于水热反应 是在相对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所以镁盐和铝盐也可 以采用难溶或不溶的一元金属氧化物或盐。
5
2.分析不同溶剂中制备的水滑石 XRD 谱图
Intensity /cps
(a) (b) (c) (d) (e)
10
20
30
40
50
60
70
2θ /(°)
(a)水(b)水/乙醇(c)水/乙二醇(d)水/丙三醇(e)水/季戊四醇
要求: 1) 标明四条曲线中都显示的尖峰对应的晶面参数(xyz),并计算第一
2) 随共溶剂种类的变化,水滑石的热稳定性也发生相应的变 化。随着醇类共溶剂中羟基含量的增加,水滑石中结晶水 的释放温度有所提高,而基本层上的羟基脱水、以及层间 碳酸根平衡离子(CO32-)释放 CO2 的温度则相应降低。多羟 基醇共溶剂对所得水滑石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对合成体 系中的氢键体系调整所致。随着共溶剂中羟基数目的增加, 将容易形成水合程度高的结晶水,并影响到水滑石有序结 构的堆积与晶粒长大,水滑石的晶体形态也会渐渐变得不 均匀,并且晶粒细小,团聚严重。
二、离子交换法实验原理
离子交换法是制备具有较大阴离子基团柱撑水滑石的重要 方法,依据交换过程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加热交
1
实验过程
换法和微波交换法。通过控制离子交换的反应条件,不仅 可以保持水滑石原有的层状结构,还可以对层间阴离子的 种类和数量进行设计和组装,从而得到具有不同结构和功 能的阴离子插层结构材料。当金属离子在碱性介质中不稳 定,或当阴离子 An-没有可溶性的 M(II)、M(III)盐类,共沉 淀法无法进行时,可采用离子交换法。该法是从给定的水 滑石出发,通过溶液中某种阴离子对原有柱阴离子的交换 作用,形成新的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