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形成和确立
我国行政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直至在 20世纪 80年代,才开始建立和发展,因此,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目前尚未完全定型,正处在进一步的形成、确立过程中。
在我国行政法学研究的初期,即 20世纪 80年代初,行政法学者大多将行政法基本原则与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混同起来。
到 80年代末, 我国行政法学者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认识较过去深入了不少。
1989年出版的全国第二本统编教材《行政法学》将行政法基本原则概括为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两项,显然突出了法的特色,将法的原则与政治原则区分开来。
之后, 90年代的行政法著作大都采用此说,但也有学者将之发展为四原则、六原则的。
其实,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两原则说、四原则说、六原则说,尽管在称谓和内容上有若干区别,但共性是主要的。
它们之间的区别更多地是形式上和表述方法上的。
二、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行政法治原则 (rule of law
1、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2、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
3、对违法、侵权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4、保护人权,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二行政公正原则 (fairness
它的基本精神是要求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
行政公正原则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下面前三点是实体公正的要求,后三点是程序公正的要求。
1、依法办事,不偏私
2、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
3、合理考虑相关因素政法英杰,不专断
4、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
5、不单方接触
6、不在事先未通知和听取相对人申辩意见的情况下作出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 (三行政公开原则 (openness
行政公开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行政行为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一律应当公开。
这是 20世纪中叶以后迅速发展和推广的一项行政法基本原则, 体现在“政府公开” 、“行政公开” 、“情报自由” 、“政府在阳光下” 、“提高政府行为透明度”等口后中,不少国家陆续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如《行政程序法》、《政府会议公开法》、《政府规章公布法》、《情报自由法》、《阳光下的政府法》。
其具体要求包括:
1、行政立法和行政政策公开
2、行政执法行为公开
3、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行为公开
4、行政信息、情报公开
(四行政效率原则 (efficiency
行政效率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能时,要力争尽可能快的时间,尽可能少的人员,尽可能低的经济耗费,办尽可能多的事,取得尽可能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行政效率原则主要有下述三项要求:
1、严格遵循行政程序和时限
2、行政机构组织精干
3、加强行政决策、行政行为的成本 -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