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检验总结表格
第二部分:免疫检验技术
1.沉淀反应
①可溶性抗原;②多克隆抗体更适合;③R型血清首选
液相沉淀试验
环状沉淀试验:定性
絮状沉淀试验
抗体稀释法、棋盘格法(找出Ag、Ab最佳比例)
凝胶沉淀试验
单向扩散试验
定量试验;两个曲线
双向免疫扩散试验(定性)
沉淀线数目:抗原或抗体不纯;沉淀线弯向分子量大的;沉淀线靠近浓度低的;可以测定效价(半定量)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
抗原的两种特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共同抗原、交叉反应、异嗜性抗原、超抗原等
抗原的分类依据性能: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
依据抗体产生是否要T cell刺激: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丝裂原
刀豆蛋白A(ConA)
T细胞有丝分裂原
植物凝集素
间接血凝试验
载体颗粒为红细胞
其它凝集试验
抗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是抗球蛋白参与的间接血凝试验
直接Coombs
检测已粘附在RBC的不完全抗体;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间接Coombs
血清中游离抗体;多用于检测母体Rh(D)
协同凝集试验
载体颗粒为SPA的间接凝集试验
冷凝集试验
检测冷凝集素的方法,0~4℃最明显
②定性试验
直接凝集试验
玻片凝集
定性;多用于红细胞ABO血型
试管凝集
半定量、多用于Ab;外斐试验、肥达试验
间接凝集试验
①将抗原与某一载体结合;②常用载体:人O型RBC、SRBC、SPA等
间接凝集试验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
用抗原致敏颗粒检测抗体
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用已知抗体检测抗原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用已知抗原致敏颗粒和相应抗体,检测样本中是否有与致敏颗粒相同的抗原,有正向和反向
T细胞有丝分裂原
美洲商陆丝裂原
T细胞和B细胞有丝分裂原
脂多糖(LPS)
B细胞有丝分裂原
葡萄球菌A蛋白(SPA)
B细胞有丝分裂原
抗体
结构与功能:略
IgG
单体分子、血清和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
IgM
五聚体、分子量最大、不能透过胎盘、宫内感染指标
IgA
有两种类型(血清型和分泌型)、对新生儿早期抗感染十分重要
IgD
橘红色粉末;激发后为橘红色荧光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
紫红色粉末,激发后有橙红色荧光;猝灭速度慢
藻蛋白类
藻红蛋白PE(此类最常用)、藻青蛋白PC、别藻青蛋白APC;多呈现橙色或红色物质
荧光显微技术
光源
短波光;波长连续或不连续;
单体分子、膜结合型IgD是Bcell分化成熟的标志
IgE
单体分子、含量最少、特异性过敏和寄生虫感染中有意义
抗原抗体反应原理
结合力、亲和力与亲合力
抗原抗体反应特点
①特异性;②比例问题:等价带、前带、后带;③可逆性
影响因素
反应物
抗原
理化性质、抗原表位等
抗体
来源:R型血清和H型血清
特异性与亲和力
反应条件
电解质、酸碱度、温度、比例
抗原抗体的制备
免疫原的制备
颗粒性免疫原的制备
较简单、分离或纯培养
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粗抗原制备:捣碎组织、破碎细胞、粗提取
分离与纯化、浓缩与保存
人工免疫原的制备
将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常用蛋白质作为载体
合成肽抗原的制备
合成肽属于半抗原的一种,所以·····
基因工程抗原的制备
获得目的抗原的基因编码,然后扩增纯化
双位点一步法
双抗夹心时,待测样品和酶标物一起加入
间接法
检测抗体最常用
竞争法
既可测抗原,又可测抗体;参考管和待测管对照观察
5.荧光免疫技术(F)
*阳性细胞数量和荧光强度可以作为定量或半定量指标
常用荧光物质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最常用、最广泛;黄色或橙黄色粉末;激发后发出黄绿色
四乙基罗丹明(RB200)
免疫电泳
对流免疫CIEP
双扩+电泳;Ag向正极泳动、Ab向负极泳动
火箭电泳
单扩+电泳;定量
免疫电泳
先蛋白区带电泳、再双扩
免疫浊度测定(定量)
透射浊度测定、散射浊度测定
免疫速率抑制浊度测定
用一定量的已知半抗原-载体与限量特异性抗体反应,测定生成的半抗原-载体-抗体所造成的散色速率
2.凝集反应
①颗粒性抗原或带有可溶性抗原的载体
制备单克隆抗体:在小鼠腹腔诱生出肿瘤并产生含McAb的腹水
鉴定、保存、应用
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抗原抗体的纯化
离心分离
差速离心
粗分离;会有共沉;分离分子量相差大的物质;动力学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
用于分离密度相近大小不同;常用介质为蔗糖、甘油;离心分离的物质密度一定要大于密度梯度介质的最大密度;有共沉
等密度梯度
抗体的制备
多克隆抗体制备
使用免疫原免疫动物获得抗体、又叫抗血清;
弗氏完全佐剂(CFA,石蜡油+羊毛脂+卡介苗)和弗氏不完全佐剂(IFA,石蜡油+羊毛脂)
大致过程:获取、鉴定、纯化、保存
单克隆抗体(McAb)制备
原理:杂交瘤技术等
亲本细胞的选择与融合:无菌取脾
HAT培养基的选择作用
阳性克隆选择与克隆化
亲和层析
利用欲分离物质和它们的特异性配体间பைடு நூலகம்有特异性亲和力
电泳
有支持体
纸电泳
醋酸纤维薄膜
薄层电泳(薄膜或薄板)
非凝胶性支持体区带电泳(淀粉、纤维素粉、硅胶等)
凝胶支持体区带电泳(淀粉液、聚丙烯酰胺凝胶)
无支持体
Tiselius移界电泳
显微电泳
等点聚焦电泳
等速电泳
密度梯度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区别
分离大小相同密度不同的物质;介质常用铯盐;铯盐对铝有腐蚀,防止溅出;不会有共沉
沉淀分离
盐析法
原理:盐的存在减弱了蛋白分子周围的水化膜,导致蛋白发生聚集而沉降
有机溶剂沉淀
优:分辨率高、溶剂易除;缺:有毒、可能会是蛋白失活
非离子聚合物沉淀
常用聚乙二醇
离子交换层析
凝胶层析
常用凝胶:葡聚糖凝胶、琼脂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Superdex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主要试剂为抗人O型红细胞MCAb,可以与各型RBC结合却不引起凝集;样本为全血
特点是排除由于红细胞凝集可能引起的假阳性
3.补体试验
系统:①缓冲液PBS②补体③SRBC④溶血素
补体测定试验
血清总补体活性(CH50)测定
活化经典途径;为么要50%溶血作为终点测定;意义
旁路活化途径(AP-H50)测定
EGTA螯合Ca2+,封闭Cl,阻断经典途径
补体结合试验
分为直接(不溶血为阳性)和间接(溶血为阳性)两类
实验结果要对照众多对照实验观察
4.酶免疫技术(E)
定量或定性
固相载体
最常用聚苯乙烯
酶和底物
最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P);还有β-半乳糖胺酶
分类
双抗体(原)夹心
检测抗原最常用;只适用于二价或二价以上大分子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