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种植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一组畜牧养殖唱新调养殖园区谱新曲——东渠恒旺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建强今年47岁的潘建强,就是玉门镇东渠村三组一位普通的农民,于XX年1月被合作社的养殖户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近年来,她凭借执着的追求与开拓奋进的精神,开拓致富路,并在自己富裕后带动与帮助村里其她养殖户共同致富,她乐观热心,具有奉献精神,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与尊敬。
潘建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党员,凭着一股执着向上的韧劲与坚定的毅力创造了优秀的业绩,成了党员的榜样、致富的领头羊、服务群众的模范。
她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农村党员所特有的优秀品质、人生态度与模范作用。
带头干,走上创业致富路初中毕业后,潘建强就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她从一个农村拖拉机手,逐渐成长为一个自己经营工业用车,并拥有沙场的个体户。
成长的道路就是艰辛与困难的,但这样的经历使她拥有了很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与技能,为她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有了一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她认准了生猪养殖的前景。
她意识到,面对日臻成熟的农业市场,如今的养殖业大有作为,周转快,效益高,就是一个好项目;另一方面,养猪还可以将粪便作为种植业的生产用肥,既改良土壤,又增加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化肥的用量,降低了种植成本,何乐而不为。
XX年5月,潘建强经过多方努力,自筹资金,在恒旺生猪养殖小区建起了人畜分离圈舍,开始养殖生猪。
她的养殖事业迈出了第一步。
圈舍建成后,潘建强就买了50头猪,开始了养殖之路。
但由于自己从来没养过猪,养殖技术不够、经验不足,生猪在养殖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病死的情况。
这时她意识到生猪养殖的技术性很强,而自己缺乏经验与技术。
于就是,她开始边干边学,虚心向养殖小区其她养殖户学习,认真学习她们的经验,学习她们的管理模式,学习她们先进的养殖技术,认真钻研专业知识。
还积极请政府专业技术人员进场指导,不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养猪方法。
生猪的成活率在不断上升,潘建强的心里总算踏实了。
这为养殖场今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在养殖的过程中,她逐渐发现规模化养殖仅仅就是养殖产业发展的第一步,要想将养殖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走专业化的科技道路。
首先她从仔猪品种的选择入手,饲养的猪全就是从新疆、XX等地购进的优良品种,具有出栏快、出肉率高、抗病力强等特点;其次,要注意防疫消毒,在市镇两级畜牧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养殖小区建成了消毒池、消毒房等设施,定期给猪做疾病防疫接种,用科学的方法保证猪的安全。
这样,为广大养殖户解除了后顾之忧,使大家能够更好地经营管理。
如今,潘建强的养殖圈舍已经小有规模,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养猪方法、防疫治病技术与管理办法,在同行当中属于佼佼者,为其她党员与群众致富带了一个好头,也就是其她养殖户与党员致富的好榜样。
带头学,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在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潘建强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按照“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积极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与自身综合素质。
同时,她还不忘帮助大家一起学习,努力提升小区养殖户党员的思想认识与综合素质。
她还主动当起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帮扶联络员,采取帮解读、拉家常、辅导等形式,带动与帮助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潘建强表现积极向上,以最大的热情带头学习,为党员树立了好的榜样。
潘建强还积极以身作则,帮带技术贫乏、生产落后的养殖户,授技术、传经验,帮助生活困难群众,从资金、信息、生活等方面给予帮助。
开展创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活动以来,潘建强积极主动学习先进养殖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
同时,还积极鼓励与号召其她党员一起学习,一方面通过发放学习资料、光盘等,为新养殖户讲解养殖技术;另一方面,她利用空闲时间,将自己收集的学习资料与总结的经验分享给其她养殖户,帮助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带头帮,走共同富裕路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就是真的富。
领先走上致富路的潘建强,时刻不忘众乡亲,她在科学养殖方面为大家树立了榜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面对养殖小区与本村虚心上门求教的养殖户,她从不隐瞒,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与防疫治病技术传授给她们,并一一解答她们提出的问题,还积极号召周围的群众也搞设施养殖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在空闲时间,潘建强还主动上门为需要帮助的养殖户服务,从饲料配比到圈内管理,从日常防疫到猪舍建设,都受到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潘建强还就是一个热心帮助教育事业的人。
当我村小学面临购买设备资金困难的难题时,潘建强主动为小学捐赠了一套价值5000多元的音响设备,解决了小学在搞活动时无设备的问题。
在学校修建水塔时,她又主动给学校捐出价值6000多元的沙石料。
她的热心帮助,不仅得到了被帮助者的感激,还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与尊重。
大家都说她就是一个致富不忘乡亲的好党员。
如今,潘建强把家也搬到了养殖小区,认真经营她的养殖事业,现在市场行情瞧好,今年她又将有一个好的收成。
养殖小区养殖户与党员出于对她的信任与支持,于XX年1月,她被推选为东渠村恒旺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
身为养殖合作社理事长的潘建强,现在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也更重了。
她时刻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着自己,紧跟党的脚步,关心群众,热心公益事业,相信在她的带领下,养殖小区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葡萄架下的致富经——记代家滩村三组农户常仁学近年来,玉门镇政府把发展日光温室葡萄产业作为农业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途径来抓。
经过三年的资金扶持、典型引导、技术服务等措施,该产业园区初具规模,收入颇丰。
止目前已有9棚进入进入收获期。
代家滩村三组农户常仁学就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41岁的常仁学,全家4口人,耕地面积5、6亩, 1999年全家从建建筑公司迁入代家滩村,之前一直从事啤酒花种植,搬迁到代家滩村以后在村干部的动员下,投资在园区内建起了一座70米的大棚,定植了一棚葡萄,通过几年的精心管理,效益凸显,进入十二月正就是温棚葡萄收获的好时节,走进她种植的葡萄棚里,放眼望去,一条条藤蔓整齐有序地攀爬在葡萄架上,上面挂满了一串串晶莹剔透葡萄,说起今年她家种植葡萄的收成时,她的脸上早已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今年她家一棚葡萄产量达3450斤,每斤买到10元左右,采摘了300多箱红提葡萄,现金收入达到了3、5万多元。
由于她勤劳、能吃苦,两年就还清了建造温室的所有贷款,周围的群众说她种温室像一头老黄牛,孜孜不倦,永不停息。
正就是她的这种坚持不懈的韧劲,才取得了好的收入。
总结她的种植温室的主要做法就是:一、善于学习,提高素质: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温室葡萄种植水平,始终坚持多渠道、多途径学习温室种植技术,一方面积极参加市乡农技部门举办的各类温室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班,另一方面自己购买书籍边学习边实践,发现温室葡萄葡萄生产中的问题及时请教技术人员,同时经常向外村的老种植户学习经验,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使她很快掌握了温室葡萄管理上的温湿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种植管理技术经验。
二、紧盯市场,合理安排葡萄上市时间: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她认识到,只有发展反季节葡萄才能体现出日光温室的高效益,于就是,她紧盯市场,把产量较高、市场需求较旺的红地球葡萄作为主要品种,由于她技术到位、管理细心,葡萄品质优良,深受市场商贩的青睐。
三、舍得投资,面对一座温室6万多元的投资使许多农户退缩了。
但常仁学却没有害怕,她认识到戈壁日光温室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由于就是全砖混结构,使用年限较长,再加上种植葡萄劳动强度不大,葡萄产量高、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好,在她的带动下先后有20户农户报了名。
如今,常仁学日光温室年棚收入都在2、6万元以上,她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温室葡萄种植专家了。
科技种菜的带头人——记玉门镇南门村一组马兴邦马兴邦,今年46岁,中共党员,就是玉门镇南门村一组的农民,全家4口人,2个劳动力,10亩耕地,经营2座日光温室,家庭年经济收入8万元,在搞好个人经营的同时,马兴邦还热心帮助大家,成为全镇闻名的致富能手。
马兴邦日子过红火就是从1998年开始的。
1998年春天,玉门镇党委、镇政府号召干部群众发展温室蔬菜种植,头脑灵活的马兴邦认为,温室蔬菜就是一项高科技产业,生产周期短、见效快,许多农户还在为温室投入大、怕赔本的担心中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马兴邦已经第一个干起来了,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马兴邦建起了一个占地面积0、3亩的温棚,并种上了葫芦、黄瓜,当年试种收入就达2500元,成功的喜悦使她对温室种植有了更大的信心,并分别在1999年、XX年搭建70米长II代日光温室2个,并于XX年6月还清了建造温室的所有贷款。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温室种植水平,马兴邦始终坚持多渠道、多途径学习温室种植技术,一方面积极参加市镇农口部门举办的各类温室种植技术培训班,另一方面自己购买书籍边学习边实践,她不但向老种植户学习好的管理方法,还走出家门取经,先后到山东寿光、兰州等地参观学技术,使自己掌握了温室蔬菜的调温、调湿、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种植管理技术经验。
在学习中,马兴邦认识到,只有发展精细蔬菜才能体现出日光温室的高效益,于就是,当别人还在试种油菜的时候,马兴邦就在棚里种上了葫芦、黄瓜、西红柿等细菜。
她的葫芦采取育苗移裁、吊蔓技术与CO2气肥应用技术,吊蔓西葫芦产量高达3000公斤,并且无病无虫,长势不减,采摘期长达八个多月,比同期种植的不吊蔓葫芦至少增产XX斤,增收XX元以上。
西红柿采用了2、4—D点花、膜下暗灌、吊蔓整枝等先进技术,不但长势良好,而且西红柿个大、形好,质佳味美,很受市场欢迎。
经过努力钻研,XX年2月马兴邦拿到了市级“绿色证书”,成为一名真正的农民技术员。
但她从来不保留自己摸索出的好经验,好方法,积极向种植温室蔬菜的其她人传授,帮助温室蔬菜种植户共同提高种植水平,增加经济效益。
几年下来,马兴邦总结出了冬春温室蔬菜的种植规律,使自己所种的蔬菜始终能以较好的价格出售,亩效益不断提高,她通常采取市场调查、提早育苗、轮换倒茬等方法,使自己种植的蔬菜不仅产量高,而且价格好。
1999年以来,南门村两委会把II代日光温室作为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可大部分农户对建设温室认识不清,思想工作一直做不通,她们宁可进城打零工也不愿种温室。
针对这一情况,身为党员的马兴邦深入一家一户,就当年的大田作物收入与身边的温室蔬菜收入进行对比算帐,使群众算清了一亩温室十亩田的经济帐,认识了发展温室蔬菜的高效益。
为了使温室建设迅速见到效益,她首先动员并说服自己的亲朋好友带头种植温棚11座。
在打建与搭建过程中,她带头出义务工,并给农户做工作、算清经济帐,保证了温室建设的进度。
在她的带动下,南门村掀起了带头调耕地,带头种示范棚的创业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