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培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培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高考物理培优专题复习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练习题含详细答案一、比例法解决物理试题1.图中ae 为珠港澳大桥上四段l10m 的等跨钢箱连续梁桥,若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ab 段的时间为t ,则通过ce 段的时间为A .tB .2tC .(2-2)tD .(2+2) t【答案】C 【解析】 【详解】设汽车的加速度为a ,经历bc 段、ce 段的时间分别为t 1、t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有:212ab x at =, 211()2ac x a t t =+,2121()2ae x a t t t =++,解得:22()2t t =-,故C 正确,A 、B 、D 错误;故选C 。

2.如图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 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P 、Q 、N 三点,已知物块从P 点运动到Q 点与从Q 点运动到N 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 长度为3m ,QN 长度为4m ,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 的长度为( )A .2mB .mC .mD .3m【答案】C 【解析】 【分析】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结合Q 的速度等于PN 段的平均速度,求出Q 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求出OQ 的距离,结合PQ 距离求出OP 长度;【详解】设相等的时间为t ,加速度为a , 由:,得加速度:Q 点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PN 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则OQ 间的距离:则OP 长度为:,故ABD 错误,C 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

3.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自光滑斜面的底端a 点上滑,最远可达b 点,e 为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体由a 到b 的总时间为0t ,则它从a 到e 所用的时间为( )A .021t +()B .02tC .021t -()D .022t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采用逆向思维,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eb 和ab 的时间之比,求出e 到b 的时间,从而得出a 到e 的时间. 采用逆向思维,根据22011122ab be x at x at ==,,因为e 为ab 的中点,则102t t =,可知a 到e 的时间为()20002222t t t t -=-=,D 正确.4.几个水球可以挡住子弹?实验证实:4 个水球就足够了!4个完全相同的水球紧挨在一起 水平排列,如图所示,子弹(可视为质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恰好穿 出第 4 个水球,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子弹在每个水球中速度变化相同B .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C .由题干信息可以确定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相同D .子弹穿出第 3 个水球的瞬间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BC .设水球的直径为d ,子弹运动的过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末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应用逆过程,相当于子弹初速度为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因为通过最后1个、最后2个、以及后3个、全部4个的位移分别为d ,2d ,3d 和4d ,根据212x at知,所以时间之比为1:2:3:2,所以子弹在每个水球中运动的时间不同;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依次穿过4个水球的时间之比为:(2-3):(3−2):(2−1):1;由题干信息不可以确定子弹穿过每个水球的时间,故BC 错误;A .子弹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受力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相同,由△v =at 可知,运动的时间不同,则速度的变化量不同,故A 错误;D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弹穿过前3个水球的时间与穿过第四个水球的时间是相等的,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子弹穿出第三个水球的瞬时速度与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 正确。

5.一个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 内与第6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通过第3 个1m 与通过第6个1m 时的平均速度之比为v 1:v 2,则( ) A .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它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所以;连续相等位移上的时间之比,所以,故,C 正确.6.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3.5s 停止,它在刹车开始后的1s 内、2s 内、3s 内的位移之比为( ) A .1:4:9 B .3:5:6 C .9:4:1D.1:3:5【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逆向思维,把汽车运动视为逆向的匀加速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即可求解.【详解】画示意图如图所示,把汽车从A→E的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逆过来转换为从E→A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来等效处理,由于逆过来前后,加速度相同,故逆过来前后的运动位移、速度时间均具有对称性。

所以知汽车在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之比为1:3:5:…,把时间间隔分为0.5 s.所以x DE:x CD:x BC:x AB=1:8:16:24,所以x AB:x AC:x AD=3:5:6.故选项B正确。

故选B。

7.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1:2:3:…下面有三种说法:①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一定是s1:s2:s3:…=1:4:9: …②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一定是s1:s2:s3:…=1:3:5: …③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一定是△s=aT2,其中T为相同的时间间隔.以上说法正确与否,有( ).A.都是正确的B.只有②③正确C.都是不正确的D.只有③正确【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连续相等时间相应的运动距离之比才是s1:s2:s3:…=1:4:9…,①错误;只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的相同时间内的位移之比才是s1:s2:s3:…=1:3:5:…,②错误;初速度为v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1:2:3:…,即第1s秒内的位移则第2s内位移第3s内的位移故相邻的相同时间内位移之差值故③正确; 故选D .8.如图所示,物体从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途经A 、B 、C 三点,其中,。

若物体通过AB 和BC 这两段位移的时间相等,则O 、A 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物体通过AB 、BC 所用时间分别为T ,则B 点的速度为:,根据得:;则:;则:故ABC 错误,D正确;故选D 。

9.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S 、第2个2S 和第5S 内三段位移比为( ) A .2:6:5 B .2:8:7C .4:12:9D .2:2: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设加速度为a ,则第一个2s 内的位移为211(2)22x a a ==,第2个2s 内的位移为22211(4)(2)622x a a a =-=,第5s 内的位移为223119(5)(4)222x a a a =-=,故123::4:12:9x x x =,C 正确;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名师点睛】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10.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L 1,BC =L 2,且物体通过AB 、BC 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求得CD 的距离B .可以求得OA 的距离C .可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D .可以求得从A 到B 的时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从A 到B 的时间为t ,由2x at ∆=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 的大小为:2122L L x a t t-∆==,由于平均速度公式可得212B L L x v t t+∆==,根据速度位移2202v v ax -=可得OB 的距离为221221()28()B OBv L L x a L L +==-,解得OA 的距离212121()8()OA L L x L L L +=--,因为不知道AB 、BC 所用的时间,所以不能求出加速度,因为不知道CD 所用的时间,所以不能求得CD 的距离,故B 正确,A 、C 、D 错误; 故选B . 【点睛】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设相等时间为t ,即可表示出B 点的速度,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2x at ∆=,结合212B L L x v t t+∆==求出B 点的速度,再结合运动学公式可求出OA 的距离.11.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的位移是2 m ,第4 s 内的位移是2.5 m ,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2 s 内平均速度是2.25 m/s B .第3 s 末瞬时速度是2.25 m/s C .质点的加速度是0.125 m/s 2 D .质点的加速度是0.5 m/s 2【答案】ABD 【解析】 【详解】A .依据平均速度公式,故2s 内的平均速度2 2.52v +==2.25m/s ;故A 正确; B .第3s 末的瞬时速度等于这2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3 2.25/v v m s ==,故B 正确; CD .根据△x =a T 2得,质点的加速度22 2.520.5/1x a m s T V ==-=,故C 错误,D 正确; 故选ABD 。

12.一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光滑斜面底端a 点上滑,最高可滑至b 点,后又滑回至a 点,c 是ab 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 上滑至b 所用时间为t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物块从c 运动到b 所用的时间等于从b 运动到c 所用的时间B .物块上滑过程的加速度与下滑过程的加速度等大反向C .物块下滑时从b 运动至c 所用时间为22D .物块上滑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等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答案】AC 【解析】A 、由于小球只受重力和支持力,故小球的加速度方向始终相同,均为a gsin θ=,方向向下,故bc 和cb 过程是可逆的,故物块从c 运动到b 所用时间等于从b 运动到c 的时间,故A 正确,B 错误;C 、由b 到a 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可知:1:(21bc ca t t =),而bc ca t t t +=;解得:22bc t =,故C 正确;D 、由于c 是位移中点,而不是时间中点,故物块上滑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于整个上滑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故D 错误.点睛:本题很好的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可逆性及一些规律的应用,特别是位移中点和时间中点速度的应用一定能熟练掌握.1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10t+2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 .第1s 内的位移是10m B .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14m/s C .任意相邻的1s 内位移差都是4m D .任意1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答案】BC 【解析】 【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加速度的大小,通过位移关系式得出位移的大小,从而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从而根据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位移差,根据加速度公式变形得到任意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详解】A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012xv t at =+与关系式2102x t t =+的对比可知: 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010/v m s =,加速度:2/4a m s =; 将11t s =代入所给位移公式可求得第1s 内的位移是12m ,故A 错误;B 、将22t s =代入所给位移公式可求得2s 内的位移是28m ,则前2s 内的平均速度为:2228/14/2x v m s m s t ===,故B 正确; C 、根据公式2x a T ∆=可知相邻1s 内位移差为:22414?x aT m m ∆==⨯=,故C 正确; D 、由加速度公式变形得到:v a t ∆=∆可得任意1s 内速度的增量都是4/m s ,故D 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