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战后日本主导产业演变及产业政策分析.
战后日本主导产业演变及产业政策分析.
经济复兴时期 (1946-1960年)
相关产业政策: 这一时期的产业政策大致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以恢复社会再生 产秩序为目标的产业复兴政 策,实施“倾斜生产方式政 策”; 第二阶段是以产业结构调整 和资源合理分配为目标的产 业合理化政策,即产业结构 调整政策; 第三阶段是以培育出口产业 和经济起飞为目标的产业振 兴政策。
1979年4月以伊朗革命为导火线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世界原油价格每桶骤然涨至料 美元,十年间油价暴涨十倍以上。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发表了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征 收10%的进口附加税。日本外汇市场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波动后,也放弃了与美元挂钩的 固定汇率制,实行日元升值。 六十年代的重化工业发展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被破坏。 被污染的公害问题以及造成了城市的“过密”和农村的“过疏”等一系列产业公害问 题。
经济稳定增长和调整时期 (1973-1990年)
背 景: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反 对以色列军队的进攻,宣布以石油为武器,开始限制和禁止石油出口,并决定从外国 企业手中收回开采数量、销售价格等决定权,同时把每桶石油价格从3.1美元提高到 11.65美元,涨价近四倍。原油价格的上涨给日本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由于成本提高, 从1973-1974年,日本出现了剧烈的通货膨胀,1974年批发物价上涨31.3%,零售物价上 涨24.5%;同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3%,出现了战后第一次经济负增长;国际收 支出现大幅度逆差,1973年贸易赤字为1.36亿美元,1974年竟高达45.49亿美元。
经济复兴时期 (1946-1960年)
发展成果: 从政策的效果来看,从战后到五十年代末,日本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经济的 恢复、调整和振兴,产业政策起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上表数据显示其 经济增长势头强劲,表明政策的推行达到预期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为日本在六 十年代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1960-1973年)
背 景:
日本经济经过战后十多年的恢复和重建,到六十年代已经初步具有了西方发 达国家的经济特征; 六十年代的日本经济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两大挑战:一是西方国家要求其 贸易和资本自由化的挑战,二是国内企业自我积累和竞争力的提高,市场机 制抵制政府干预的挑战。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1960-1973年)
主导产业选择: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的主导产业是石油加工、石油化学和钢铁工 业,即重化工业。 自从这些工业引入了自动化技术之后,日本工业迅速建立了高质量“低 价格的原材料供给体系。随着产品成本的降低,市场规模的扩大,推动了 新的投资,又引起了对运输工具的新需要,日本的造船工业又获得一个发 展的大好时机。造船工业的发展反过来引起对钢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钢 铁工业的发展,同时又联系着对运输钢铁这些原材料的船舶工业的需求, 重化工业部门的螺旋式发展,推动着日本经济步入高速增长的轨道。
战后日本主导产业的演变 及产业结构分析
理论依据 和基准
理论依据 : 1、市场失败理论 2、不均衡成长理论
3、动态费用比较理论
选择基准 :
1、收入弹性基准
2、生产率上升的基准 3、产业关系基准
主导产业 演变
火力发电 石油加工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 钢铁工业
高新技术46-1960年)
日本1935一1945年工矿业生产指数 年份 总指数 矿业 工业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00
109.3 126.3 139.1 141.3
100
111.3 120.4 128.8 137.3
100
109.6 126.8 140.5 144.9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46.5
140.4 137
149.2
145 141.2
146.2
140 136.7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170.4
177.2 39.8
144.9
127.9 58.8
172.6
181.5 38.1
经济复兴时期 (1946-1960年)
主导产业选择: 该时期日本的主导产业为火力发电。 战后日本复兴经济的突破口放在了能源部门。当时一份日本官方的报 告指出:“生产不振的最大原因,既不是设备不足,也不是劳动力不足, 而是原料、煤炭、电力等不足造成的。”电力不足是由于煤炭供应不上, 煤炭供应不上是因为钢铁等器材缺乏,钢铁不足又对交通运输等部门造成 不良影响,从而严重阻碍物资的流通为此,日本政府实施了对煤碳、钢铁 重点扶持的“倾斜生产方式”政策。煤炭产量的提高加上当时比较便宜的 石油,日本开始发展大容量化的火力发电。随着火电站的大规模建设,同 时又培育了仪器和自动化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石油化学、钢铁的自动化机 器工业的发展,石油加工设备的扩大,石油制品成本的下降,又使燃料成 本随之递减,使火力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这些产业的相互作用,解决了 日本经济复兴期间能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又为下一个主导产业的形成创造 了条件。
背景:
日本全国百余城市成为废墟,房屋 毁坏达236万户,毁灭的财富占 36%;战后因为军工生产停止以及 战后初期恶性的通货膨胀,工矿业 生产陷入停顿状态。 1945年,日本粮食产量为587万吨, 是1925年以来日本产量最低的一 年,仅为常年产量的64%,而这一年 全国的失业人口为1300万,失业和 粮食危机加剧了通货膨胀,物价飞 涨,黑市猖撅。 1946年日本六大城市人均每日主 食配给量仅为300克,日本人民可 以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 堪言!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1960-1973年)
相关产业政策: 一、建立新产业体制和进行 产业改组的政策; 二、设备投资调整的政策; 三、调整生产领域的政策; 四、制定综合能源对策; 五、继续推行产业扶植政策;
经济复兴时期 (1946-1960年)
发展成果: 高速增长时期的日本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这一时期的产 业政策为日本经济指明了发展方向,是日本产业政策的精华,正是政府在极其 困难的情况下推行了正确的产业政策,才保证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赶超 战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