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训练学练习参考答案

训练学练习参考答案

《运动训练学》复习题参考答案:《运动训练学》练习题1判断题:(正确√,错误×)1.竞技体育包括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方面。

×2.竞技体育管理也是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竞技体育是以娱乐为主要目的游戏发展起来的。

×4.竞技体育中的“竞”是指比赛和竞争,“技”是指运动技艺。

√5.竞争性是竞技体育赖以存在的基础。

√6.竞技体育是只有很少的人参与的社会行为。

√7.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运动训练活动的目的。

√8.运动选材好就一定可以保证训练成绩的取得。

×9.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后天训练获得的。

×10.现代运动训练从仅由少数教练员和运动员构成的封闭训练向有社会多种角色积极介入的开放性训练的方向发展。

√11.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要求不同,但对每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特点是相同的。

×12.运动训练项目和内容的专一性,并不排斥有利于专项竞技能力提高的其他项目的训练内容和手段。

√13.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要取得比赛成绩主要依靠裁判。

×14.不同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不一样。

√15.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运动成绩的取得中,竞技水平的发挥比比赛的名次的取得更重要。

√16.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赛的能力,它包括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和智能,并不表现于专项竞技比赛中。

√17.运动员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随着人的发育阶段的递进而表现出不同水平,后天获得性竞技能力也随训练过程的延伸而变化,一定会越变越好。

×18.每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结构也各自不同。

√单选题:1.在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中,哪一个是竞技体育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的最本质特点?AA.竞争性B.公平性C.规范性D.公开性2.下列四种选项中,有一项不属于竞技体育社会功能的选项。

AA.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生理潜力B.振奋民族精神C.丰富人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D.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繁荣3.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B.A.运动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运动管理4.运动员训练的直接目的是什么?BA.提高运动成绩B.提高竞技能力C.参加竞赛D.增强体制5.在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源的途径中,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是:C.A.遗传效应B.生活效应C.训练效应D.社会效应6.构成运动员表现于专项竞技之中的综合竞技能力,除了主导竞技能力,还包括:CA.主要的竞技能力B.次要的竞技能力C.一般的竞技能力D.超常竞技能力7.每名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其目标具有什么特点?AA.专一性B.多元性C.整体性D.连续性8.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既是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最重要途径?B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9..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竞技体育与社会发生关联,并作用于社会的媒介?C.A.运动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 D.体育管理10.在竞技体育的构成中,哪一部分是最重要的?C.A.运动训练 B.运动选材C.运动训练 D.运动管理11.影响运动成绩的内因和最根本的原因是:B.A.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B.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C.外界条件对比赛的影响D.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12.在运动比赛中,运动员首先力争的是:AA.名次B.竞技水平C.记录D.比赛的发挥13.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的比赛条件?DA地理条件 B.设备条件 C.观众 D.电视转播《运动训练学》练习题2判断题:(正确√,错误×)1.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员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 √2.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

√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是训练信息。

×4.只有对不断变化的训练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才能实现预定的训练目标。

√5.一定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就越明显。

√6.负荷是指运动负荷和生活负荷。

×7.恢复手段包括物理和营养两方面的手段×8.负荷与恢复是运动成绩提高的关键。

√9.在竞赛中,运动员始终处于最佳竞技状态。

×10训练周期一般分为单周期和双周期两种。

×11.每一个新的训练周期,只不过是上一个训练周期简单的重×12.训练中的区别对待表现在运动专项和训练对象两个方面。

×13.同一名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在不同阶段、不同时刻的表现、不同训练环境和训练条件也都对训练的内容和组织实施提出明显不同的要求。

√14.在训练恢复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这种现象叫超量恢复。

×15.人体超量恢复只要是在能源恢复后就可以了。

×单选题:1.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BA.发展体能B.提高竞技能力C.提高技能D.比赛成功2、在训练中要关心运动员的各方面,从而引导运动员形成的更高层次需要,以产生积极从事训练和比赛的动机。

AA、自我实现B、生理的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是:AA、现代控制论B、训练信息C、教育论D、训练过程的多变性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控制主体?DA、运动员B、教练员C、科研人员D、管理人员5、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是:B、A、现代控制论B、训练信息C、训练过程的多变性D、现代系统论6、不是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科学基础的是:DA、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B、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C、生物适应的阶段性D、有力的社会保证7、保证运动员训练的连续性、取得理想训练效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AA、健全的训练体制B、正确的训练动机C、科学的训练计划D、有力的社会保证8、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生物适应阶段机能状态的表现?AA、工作B、疲劳C、恢复D、保持9、决定训练周期的变异因素是:DA.比赛日程B.比赛地点C.比赛级别D.竞技状态10、下列哪一项不是周期安排原则中竞技状态的发展过程?AA、准备期 B.形成 C.保持 D.消失11、在一个完整的训练大周期里,训练准备期与竞技状态变化相对应的阶段是:A.A.获得阶段B.相对稳定阶段C.暂时消失阶段D.恢复阶段12、当负荷在什么情况下,运动员机体就会发生劣变。

C.A.一般负荷B.最大负荷C.过度负荷D.适量负荷13、哪一项不是负荷数量的评价指标:DA.次数B.时间C.距离D.难度14、动训练过程中,适用于负荷起点较低的初学者的逐步增加负荷的基本形式是:BA.直线式B.阶梯式C.波浪式D.跳跃式15、适时恢复的重要前提是:A.准确判别疲劳程度B.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C.对运动员进行全面训练D.正确处理负荷与营养的关系16、超量恢复是指在恢复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原有水平。

D.A.恢复B.低于C.等于D.超过17、调整和把握训练负荷的对训练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C.A.速度B.密度C.量度D.难度《运动训练学》练习题三判断题:(正确√,错误×)1.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2.依训练内容的组合特点,可将运动训练方法分为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等。

×3.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为完成具体的训练任务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模式训练法是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方法。

√5.模式训练法实施的整个过程是以训练模型的指标体系为控制的依据。

√6.程序训练法是按照训练过程的时序性和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特点,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控制的方法。

√7.程序训练法与模式训练法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控制运动训练过程依据的不同。

×8.程序训练法的训练程序由训练内容和时间序列两个要素组成。

×9.分解训练法只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单纯训练法、递进分解训练法和逆进分解训练法。

×10.分解训练法的应用时机之一是技战术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运用的。

√11.完整训练法多用于学习简单的动作或能分解的有联系的较复杂的技术动作。

√12.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重复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的休息时间的训练方法。

√13.对于速度性、力量性运动项目,以中时间重复训练法为主。

×14.短时间重复训练法适用于难美性项群中成套动作中主要技术组合练习。

√15.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做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6.发展性间歇训练是以糖酵解为主的混合供能形式。

×17.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的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18.持续训练法主要用于发展专项耐力素质。

×19.长时间持续训练方法具有两种典型的变化形式,即匀速持续训练法和变速持续训练法。

×20.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和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21.根据变化的内容,变换训练法可分为负荷变换法、内容变换法、形式变换法和条件变换法四种类型。

√22.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是指周期性重复进行单一结构动作的身体练习。

√22.变异组合练习手段是指多元动作结构下,将多种练习手段依变异形式组合进行的身体练习。

√23.固定组合练习手段适用于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

×24.循环训练法是指根据训练的具体任务,将练习手段设置为若干个练习站,运动员随意完成每站练习任务的训练方法。

√25.循环重复训练法是指按重复法的要求,对各站之间和各组循环之间的间歇时间不做特殊规定,以使机体得以超量恢复的练习方法。

√26.持续训练法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

√27.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

√28.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代表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29.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的形态特征。

×30不同的身体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运动素质的发展√31.运用杠铃、壶铃、哑铃等训练器械,可以用于机体任何一个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是负重抗阻力训练最常用手段。

√32.肌肉在做动力性向心克制工作时,肌肉长度逐渐加长,所产生的张力随着关节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33.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34.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训练是没有联系的。

×35.信号刺激主要是对移动速度的提高有作用。

×36.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进行运动的能力。

×37..耐力素质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

×38.持续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强度相对较小,心率一般可控制在100-170次/分钟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