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医学的地位和作用

康复医学的地位和作用

对患者的治疗,既要重视药物手术等治疗方式,更要注 重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可能疾病的社会环境因素。
第二节 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关系
预防医学、治疗医学、 保健医学、康复医学共 同组成了现代医学体系 的四个方面。它们在内 容上本质不同,不能用 医学的一个方面取代其 他方面;同时,这四个 方面又是关系密切、不 可分割的。
与保健医学的关系 保健医学强调通过主动锻炼,提高机体对于外界环境的
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这与康复医学的措施一致。 保健对象同时也需要临床、预防和康复医学的综合服务。
二、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渗透
联系:从医疗时间上,康复医疗不再仅仅是临 床医疗的延续,康复医学贯穿于临床医学全过程, 应尽早和临床医疗同时进行。
治疗手段 被动性医学处理为主
主动性康复训练为主
专业人员 未形成组(医师、护士) 康复治疗小组
后果 社会性
治愈、好转、无变化、死 亡
三个功能水平伤的提高程度
医学的角度考虑多
社会学的角度考虑多
1)治疗方向或目标不同 2)诊断与评价方式不同 3)实施方式不同 4)护理的方式方法不同 5)患者的参与方式不同
第三节 康复医学的价值
传统治疗医学的医疗价值是以治愈为标志,以 挽救生命、去除病因、逆转病理和病理生理为主要 目标。忽视了社会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医疗价值 的基本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疾病去除病理现 象和病因以后还残留了患者心理和社会参与上的功 能障碍、遗留症从而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工作和社 会参与能力。正是由于临床医学的局限性从而更加 体现出以功能障碍为核心的康复医学的价值和意义。
从医疗空间或范围上,康复医学已深入到传统 治疗医学的各专科领域,形成了如骨科康复学、神 经康复学、老年康复学等。
传统治疗医学与康复医学的区别
项目内容 传统治疗医学
康复医学
对象
疾病(患病个体)
功能障碍(病残个体)
目的
治愈疾病或稳定病情
功能恢复(三个水平)
诊断或评 价
疾病诊断(按ICD-10分类) 功能评定(按ICF分类)
第二章 康复医学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提要
一、 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 地位 二 、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关 系
三 、康复医学的价值
四 、康复治疗学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健康的概念 康复医学的价值 康复医学与其他医学的关系 康复医学与传统治疗医学的区别
第一节 康复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当代疾病谱的变化 对健康的认识与提高
医学模式的转变
一、当代疾病谱的变化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了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
20世纪初,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是各种急性和慢性传染 病,以及营养不良性疾病、寄生虫病等;20世纪后半叶时 期,占人类疾病前三位的是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 管疾病。
2.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时康复医学发展的重大促进因素
健康三层含义: 生物学层面 解剖结构完整 生理功能正常 心理层面 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 情绪稳定 社会层面 适应良好 适应各种社会和生活角色
健康四大基石: 膳食合理、适量运动、良好生活习惯、心理平衡
从康复医学的角度来看,伤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整个康复 治疗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起到关键作用。
WHO的一项全球生理调查表明 健康状态(第一状态)仅占5% 患病状态(第二状态)占20% 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多数处于有健康向疾病过渡的状 态
近二十余年来,全球进入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高发 时期,灾难救助催生了康复需求,促进了康复学科的发展 进步。
预防医学—控制传染病—改变疾病谱 临床医学—延长生命—改变了年龄谱 康复保健医学—提高生命质量—改变生存谱 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应运而生
以系统的观点从社会、文化、经济、心理认识疾病,才 是下一个世纪人类战胜疾病的出路。
一、康复医学以改善功能为目标
在生理功能不能恢复时,临床医 疗束手无策,而以改善功能为目 标的康复医疗则大有作为。随着 老年时代的到来,老年病、慢性 病等身心疾病的功能障碍与缺乏 运动有关,康复医疗是最关键、 最重要的医疗服务之一,也是对 临床医疗十分重要的扩充和延续。
与预防医学的关系
康复预防与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概念是一致的,都是为 了预防病变。减少功能障碍可能性。
如:疾病发生前,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残损的 可能性,这是康复医学的一级预防;
疾病发生后,积极的康复治疗,以预防活动受限或残疾 的发生,这是康复的二级预防;
发生功能障碍后,防止活动受限或残疾转化为参与受 限或残障,这是康复的三级预防。
三、医学模式的转变 从理论上讲,医学产生后,医学模式也随之产生。 医学模式大致经历了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几个阶段。
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
在根本上忽视了作为医疗对象的“人”的完整性,它将 人体只做了局部的、孤立的、静止的研究;
它没有考虑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人们的健康和疾病中 的作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是整体式的强调人的整体 性,无论是致病、治病,还是预防及康复,都把人视为 一个整体。
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诊断,既要考虑患者的躯体情况,还 要考虑到个性心理特征、社会环境诸方面;既重视局部 病灶的病因、病理,更注意患者的防医学、保健医学的关系
区别:预防保健面对的是一般健康群体
康复与治疗面对的是一般的发病个体。
预防保健:任何人,手法偏轻、量少。
康复:专业医师,手法偏重、量多。
联系:预防保健与康复治疗的关系是辩证的、相 辅相成的。预防为康复打下基础,预防功能障碍 的可能性。康复医学也可以应用于正常人群的预 防保健,起到“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的作用。
二、对健康的认识与提高
健康是生活素质的支柱,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也是亘古至今人类生命史上一个令人神往并不断追 求的共同目标。
1947年WHO提出一个著名的健康三维概念:“健 康乃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这个概念从三维角度 衡量健康的水平,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健 康概念中的具体体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