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一、意识的本质(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2)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2)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体系,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意识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第二信号系统是人所特有的。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反映的对象是客观存在。

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总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知识理解】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意识从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其对象和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3)意识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人们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是人们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4)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存在,因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5)总之,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

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判断】1、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2、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错。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3、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错。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物质和意识相互联系不可分错。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二、意识的能动作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1)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2)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1)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2)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3)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知识理解】1、正确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这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正确理解二者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A世界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第一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第二,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

这一原理要求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要正确认识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之间的关系A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否则属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承认后者同时也必须承认前者,否则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B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等量齐观。

因为前者是基础、前提,是第一位的,而后者受前者制约,是第二位的。

2、正确把握意识的特点和能动作用1)意识的特点: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B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不仅能反映实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意识能动的作用A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从深度看,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实物的本质和规律。

从跨度看,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从进程看,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的意识正在不断增加B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从意识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看: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从意识与人自身的关系看: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区别和联系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区别内容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主动的自觉的反映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表现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能动的反映很能动的反作用“想”、“做”、“精神状态”联系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

而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能动性的表现【判断】1、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错。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2、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错。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含义:就是指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二)要求:1、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行动的依据。

2、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判断】1、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成功错。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2、科学的理论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错。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出发点【构建知识体系】【总结疑难问题】1、物质决定意识哲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能动作用哲理原理: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在行动之前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主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消沉。

方法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和抵制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①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如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