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学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经典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一直以来对“管理者的要求”没有完整的、系统的认识,在工作 与生活中颇多偏向于感性、自我解释,而更加谈不上从有深度的角度 去思考和理解管理者的概念。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让我开始重新认 识和思考管理者的意义,德鲁克提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 “我 能贡献什么” 、 “见解与决策的关系”等观点和逻辑论证,有力地烙在 我脑海,迫使我严格和规范自身的作息与每天进步一点的要求,争取 实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目标。文章中的论点很多,和现实中的情况不 谋而合具有其正确性,我仅将体会深刻的记录如下。 一、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通常有些人才华横溢语言掷地有声, 所有人认为他们天生具有卓 越领导能力, 而这些领导能力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 文中提到 5 点, 已经成为我的主要指导思想,并将之牢记。 1.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他们会有系统地 工作,善用有限的时间。 2. 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他们会首先自问: “别人期 望我做出什么成果?” 3. 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他们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 想做的事。 4.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与少数重要的领域。
三、 见解和决策的关系 决策的来源不是搜集事实而是先从本人的见解开始的。 所谓见解, 乃是尚待证实的假设,见解不能获得证实,就毫无价值可言。有效的 决策常来自不同而且互相冲突的见解中产生, 充分说明了见解和决策 之间的逻辑关系,见解是决策的基础,决策是见解的升华。 谈谈决策的必要性,我们通常所做的决策,大部分都介于必须做 决策与可以不做决策两者之间。我们碰到的问题,大多数并不是“随 他去吧,船到桥头自然直” ,但也不至于严重到不做新决策便将无可 救药的程度。我们的问题,通常多是如何改进而不是如何做真正的变 革和创新。虽不做新的决策我们同样能够生存,但有了新决策,情况 也许会变得更好。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会做比较,做了新决策可能 有什么收获和风险;不做又可能有什么损失,至于如何比较,通常没 有一定的公式,但是,实际上遵循下面的两项原则就够了: 如果利益大于成本及风险,就该行动。 行动或不行动,切忌只做到一半或折中。只采取一半的行动 才是不折不扣的错误,是一项绝对不符合最起码的要求,和 不符合边界条件的错误。
5.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如何将工作做得满意?如何做到有成效的工作?文中提到的观 点在思想上养成习惯,并通过训练这些习惯,一样经过多年的训练一 样成为有成效的管理者。 “重视对外界的贡献”这一观点阐述,我们常谈到发挥自身的核 心竞争力,而如何具有自身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难把握的事,文中明 确指出有效的管理者并非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为了成果而工作,他 们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转进去, 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 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 “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这句话就是 你工作的核心, 当我们心中想到我所做的工作解决的问题带来的成果 是别人无法取代的时候, 那么我们就实现了我们具有的部分核心竞争 力。 二、 “我能贡献什么?” 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实物” ,他生产的是构想、信息和观念, 知识工作者通常是专业人士,掌握了专门知识,他的工作才能卓有成 效,他们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能理解些什么。他 们会提出问题: “为便于你的工作,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贡献?需要我 在什么时候,以哪种形式,用什么方式来提供这些贡献?” 简单机械式的工作变成了创新与思想的更替, 每个人希望自己的 工作是有贡献和有效的, 同时也是有深度的而不是一味的重复和服从 安排,我能贡献什么?让你在一团乱麻似的事务中理出轻重缓急来, 重视贡献是一项组织的原则,是管理者能掌握各项工作的关联性。
பைடு நூலகம்
本读后感虽然篇幅较小,但也是经过反复读和想而成文,感谢老 师要求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读后感的写作,使我认真和多次 阅读本书,许多观点将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