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全文阅读)-第9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社会心理学心理学(全文阅读)-第9节 爱情婚姻与家庭

第2章社会心理学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情绪的传递过程,即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其特点是:1.双向性感染者与被感染者可相互转换,即你感染我,我感染你。

2.爆发性在较大群体内产生循环感染,反复振荡,反复循环,引发强烈的冲动性情绪爆发,导致非理性行为的产生。

3.接受的迅速性在感染的氛围中,感染者发出的信息及情绪刺激为被感染者迅速接受。

(二)感染的分类1.个体间的感染式。

发生在个人之间或小群体成员间的感染。

是社会感染中最常见的形2.大众传媒的感染指电视、电影、广播、报刊、文艺作品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体情绪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大众传媒的感染日益突出,影响巨大、深远。

3.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发生在同一物理空间但其成员又不可能人人都能接触到的大型群体内的感染。

其重要特征是循环反应,个体的情绪可引发他人产生相同情绪,而他人情绪又反过来加剧原有情绪。

这种感染中情绪反复激荡,易于爆发,导致非理性行为的发生。

例如,球迷闹事,邪教的狂热以及战争与灾变情境中的惊慌失措都是此类社会感染造成的结果。

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作为社会影响的三种形式属于大众社会心理现象。

其性质取决·于这些现象的效果及社会评价。

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的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反之则具有消极意义;介乎二者间也有中性意义的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它们既非有益,也谈不上有害。

爱情的概念第九节爱情、婚姻与家庭第一单元爱情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其特点是:(一)爱情是在男人和女人之间产生的,狭义的爱情专指异性恋,将同性恋排除在外。

(二)爱情是在个体心理发展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幼儿没有这种爱情。

(三)爱情是一种高级情感,不是低级情绪。

(四)爱情有其生理基础,包括性爱因素,不是纯粹的精神之恋。

(五)爱情基本倾向是奉献。

衡量一个人对某异性有无爱情、强度如何,通过“是否发自内心,帮助所爱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这个指标来衡量。

二、爱情发展的阶段国家IE~ll,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社会交换论者把求爱者视为理性主义者,他们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幸福的人作伴侣;而所有导致爱情的因素均可归结为利益和价值。

两者既有物质的、经济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据此理论,爱情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

(一)取样与评估互不相识的双方在某一群体中选择愿意交往的对象,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交往的收益与成本及其相抵消后的赢余。

如果收益及赢余超过自己期待值,对方成为追求的目标。

(二)互惠在此阶段,双方尽可能交换收益,即为对方提供收益,也从对方获益,同时力求降低成本。

如一起聊天,互赠礼品,共同讨论有兴趣问题等,但避免进入对方的私密性领域。

在交换中,双方互惠,两个人亲密感加强。

(三)承诺双方认为从对方得到的收益大于从其他异性那里得到的,因此停止与其他异性的交往,双方关系相对固定,开始一对一频繁交往。

(四)制度化亲密感的加强,双方都觉得离不开对方,又担心对方离开自己,希望能通过契约形式将双方关系制度化,如订婚,办理结婚手续。

契约使双方关系具有排他性,彼此忠实。

’三、爱情的形式爱情在不同情境以及不同需要的背景下有以下六种常见的形式:(一)激情式双方初次见面立即互相吸引,一见钟情。

(二)友谊式爱情是一种深情厚谊,并非神秘莫测的感情。

(三)游戏式“有时我不得不回避我的情人们,以免他们互相发现。

”(四)占有式“如果我怀疑我爱的人跟别人在一起,我的神经就紧张。

”(五)逻辑式最好与一位和自己背景相似的人相爱。

(六)忘我式“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爱的人受苦。

”四、爱情三角形有的学者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策、承诺)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如下图所示:/+姥鬻l,\激情,(迷恋一只有激情)第二章社会心理学亲密(喜欢一只有亲密)爱情三角形承诺(空洞的爱情一只有承诺)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及三条边和三角形内共有七种类型的爱情。

根据三因素的平衡程度,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形(三因素完全平衡),也可以是非正三角形(以一因素为重点的不平衡三角形),按强度又可分高强度爱情三角形和低强度三角一、婚姻的概念第二单元婚姻婚姻是男女个人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标志和基础。

婚姻关系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性,即按照一定的法律、伦理和习俗规定建立的。

夫妻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婚姻动机不仅是以社会认可的方式满足夫妻双方的性需要,继而生儿育女,繁衍后代,而且包含经济方面的考虑。

婚姻的动机有三种,即经济、繁衍和爱情。

有的学者认为,上古时代,经济第一,繁衍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代,繁衍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现代社会,爱情第一,繁衍其次,经济第三。

现代社会,由于妇女地位发生了变化,个人自由成为社会生活的准则,爱情成为婚姻的主导动机,余次是繁衍和经济。

二、夫妻关系的类型(一)爱情型它有两种亚型,一是由美貌与性吸引而结合,但潜伏一种风险,美貌及性魅力会逐渐减退,假如婚姻缺乏其他基础,或不能过渡到以双方人格相似性为基础的爱情,那么可推断这种婚姻往往迟早出现危机;二是人格型夫妻,以人格的相似性或互补性为基础的结合。

由于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像体型、性魅力那样易变,这种结合一般能使婚姻平稳而幸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福。

(二)功利型此型是以爱情之外的出身、学历、财产、社会关系等条件为基础而结合的。

当双方收益与成本基本平衡时,婚姻能持续,双方感到满足。

其风险是,如双方收益与成本不平衡,往往出现不满,导致危机;其次,由于夫妻关系的理性色彩浓重,难以获得爱情享受,往往双方关系紧张时,一方寻找婚外情导致关系破裂。

(三)平等合作与分工型前者夫妻双方平等分担家务;后者是双方根据各自特点分工,料理家政。

这两种类型的特点是,双方均进入自己的角色,又对对方有相应期待,彼此都认识双方在家庭中的价值,有较强责任感,家庭生活较为和谐、稳定。

(四)建设性此型是双方在共同目标下勤勤恳恳生活、工作的夫妻。

他们有创家主业、教育子女等共同目标,并围绕这些密切合作。

在达到一个目标后又追求新的目标。

生活中勤奋肯干,能抑制家庭消费;在共同努力中感爱生活的意义,使婚姻维持与发展。

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精神生活不够丰富;当达到目标后,一方可能变得满足继而懒散,以致出现裂痕。

(五)惰性型此型是迅速对婚姻失去热情的夫妻。

他们不能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愿进行新的尝试,只希望按老样子生活。

没有紧张、冲突,也没有乐趣,后者则对婚姻有涣散作用。

(六)失望型失望型夫妻在新婚时百般努力建立美满的婚姻生活,有很高的期待值。

但不久发现,婚姻生活中有种种不满意,“现实不理想,理想不现实”,对方表现也非当初所料,因此感到失望。

(七)一体型这类型夫妻在较长共同生活中相互体贴、合作,在性格、爱好、习惯上彼此适应,融为一体。

双方均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相敬如宾,心心相印。

此型关系稳定、美满。

其不足之处是较为封闭,如一方离去,另一方寂寞难忍。

第三单元离婚夫妻心理冲突是彼此心理的不协调、背离或对立,离婚是依法解除婚姻关系。

心理冲突往往是离婚的原因和前奏,而离婚往往是心理冲突激化的结果。

一、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夫妻心理冲突多由下列因素引发:(一)需求不满·婚姻是双方为互相满足需要而结成的,婚姻的稳定性取决于需要的满足程度。

如果双方均在共同生活中得到需要满足,任何一方都不觉得感情疏离和心理孤寂,其婚姻就是稳第二章社会心理学定的。

反之,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社会心理学称之为欲求不满)则会感到心情不舒畅,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争吵和持续的冲突。

欲求不满包括:1.自我价值得不到对方承认,自尊心受损。

2.一方或双方性要求得不到满足。

3.一方或双方正当的感情需要,如温存和体贴得不到满足。

4.家庭经济需求得不到正当满足,如因种种原因支出过多、人不敷出;正当生活没有保障;或一方或双方无经济来源等。

5.在休闲、爱好等方面,双方需要与兴趣差别太大。

(二)价值观念不一致或过于奢侈,这种不一致常常表现在言语沟通中。

如丈夫把社会看成一个竞技场,把人与人关系说成是“弱肉强食”,而妻子信奉天主教,认为应该与人为善,双方在价值观念上的冲突,必然表现为经常的激烈的争吵。

表现为行为方面的价值观念的冲突更具有实质性,其后果是较为严重的。

只要一方不放弃自己的某些价值观及相应行为,冲突就会存在。

在人生目的、对幸福、成就看法的价值观念上的分歧和冲突往往是持续的。

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在生活中碰到相关的问题,往往双方互相指责,行动背道而驰。

(三)远离的“自我”自我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期待、自我取向等。

婚姻不仅是双方在法律、经济、生理等方面的合二为一,也是两个“自我”的结合。

同理,夫妻心理冲突是由两个“自我”远离而引起的。

“自我”的远离表现为:1.两个“自我”基本利益相异,各趋己利。

2.由于利己的婚姻动机,爱是满足自己需要,而不是为对方作贡献。

3.遇到分歧,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4.对方处于痛苦时,不安慰,不帮助,使婚姻具有的促使双方心理健康功能丧失。

5.双方心理调适过程缓慢,难以进人心理和谐状态。

(四)夫妻的性差异夫妻在性欲及其满足方式差异较大,这可能是夫妻冲突的深层次的原因。

男性的性欲往往是难以抑制的性兴奋,有较强的自主性,因而新婚时可能就得到满足;女性的性欲则随性生活的增加、性体验加深而逐渐觉醒、增强,有的甚至到中年才达到较强水平。

这样,在婚姻初期丈夫往往有性欲得不到满足的现象。

男性的性欲具有冲动性、“征服”性和求异性的特点,往往在婚后不久对现有的性生活方式感到厌倦,特别在妻子容貌、言谈失去风采后。

可此时,正是妻子性欲处于较高水平。

许多中年妻子感到性欲不能满足。

在传统的性交关系中,男方处于主动地位。

只要他愿意发生性关系就会对妻子积极挑逗,女方即使不喜欢或不愿意此时满足他,最终还是依从了;女方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她最多只能有挑逗,但“操作”权还是在男方,如果他不为所动,女方的性欲不能满足。

而女方挑逗是否成功,还取决于自身的魅力。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女方只有在性欲水平较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的中年才可能积极进行挑逗,而此时其魅力由于年龄、生育等原因大不如前。

因此她往往不能满足。

男方即使到了老年也会被年轻女子的性魅力所吸引,而且选择女性的标准也不大严格,有时只要能消除性欲不满足就可以。

当他对现有配偶厌倦后,倾向寻找婚外情。

相应地,年轻女性对不同年龄层次男性作出的反应的范围较大,这样使男性婚外情成功可能性提高了。

当然,女方也可能去寻求婚外情,但比男方遇到的困难可能多一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