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康健教育笔记
第一章心理康健与成长发展
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康健
一.康健及其标准
1.康健:实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康健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善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亏的状态。
也就是说康健是生理康健(生理无巨大疾病就是生理康健)、心理康健与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康健的十条标准(略)
二.心理
历史上,相当长一段实际,人们曾经认为心理是产生智力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心脏的机能。
亚里斯多德认为心脏是思想和感觉的器官,而脑的工作只是使来自心脏的血液冷却而已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形式。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即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例外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形式,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的心理现象的静态形式,包括自我意识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现象
1.
2.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感觉、直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
1)自我意识
2)
3)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醉心、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4)
5)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所谓心理康健
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康健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中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卫生联合会
心理康健分为狭义的心理康健和广义的心理康健
狭义的心理康健,主要是指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状态。
广义的心理康健,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即除了无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也包括心理调节能力、发展心理效能能力。
心理康健包括两层含义
无心理疾病
具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