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卖报歌》人民音乐家聂耳在30年代创作并流传至今的优秀儿童歌曲。
这首歌以朴素的语言,辛辣的笔调,刻画了旧社会卖报儿童的苦难生活,全曲为F凋,2/4拍子,一段体结构,分节歌形式。
歌曲既反映了孩子们对旧社会的控诉,又表现了孩子们对光明的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学会唱《卖报歌》。
水平目标:体会“小毛头”街头卖报的情景。
用纯真的心情唱好歌曲《卖报歌》。
“新”“旧”对比,让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情感目标: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
教学重点:准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
教学过程:
一、直入主题
师:今天老师教大家学习一首新的歌曲《卖报歌》。
(板书课题)
1. 听录音范唱。
(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色彩明朗、活泼)
2. 按节奏读歌词。
(老师范读第一段,同学们模仿读后两段)
3. 再听录音范唱,(学生跟音乐轻声哼唱)
4、跟琴伴奏分句学唱。
(老师唱曲谱,学生唱词)
5. 跟伴奏完整地演唱。
6.以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一组唱曲谱,一组唱词。
分男女唱、小组唱、独唱齐唱相结合)
二、讲故事——大家有没有想过歌曲中卖报的孩子是谁呢?她为什么大风大雨的都要到街上卖报呢?这里面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呢。
现在老师就带同学们回到80年前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看课件:小毛头与《卖报歌》(图片与解说相结合)
1934年,在上海繁华的霞飞路上,常能见到一个瘦小的女孩,边跑边跳地大声通报着当天的新闻,吸引路人买报。
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因见她的头发散乱,就叫她“小毛头”。
为了生活,不管刮风下雨她都要到街上不停的叫卖。
这天雨过天晴,道路湿滑,小毛头不小心摔了一跤,手上的报纸散乱一地,想到报纸卖不出去了,她伤心地大哭起来。
此时,一个陌生的叔叔走了过来,把她扶了起来,拾起了弄脏的报纸,还把它们全部买走了——这人就是聂耳。
小毛头在风雨中卖报的情景在聂耳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当即决定把卖报儿童的悲惨生活写成歌,请田汉的夫人安娥写词。
得知聂耳的想法后,安娥很快就把词创作好了。
小毛头不识字,聂耳叔叔就亲自教她唱,学会了这首歌,卖报生意好了很多
不久,聂耳叔叔请小毛头到电影厂的晚会上唱了这首歌,歌声很快就传了开来。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毛头已是年过90的白发老人。
原名——杨碧君。
2. 师:这首歌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时又表现了报童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大家已经会唱这首歌曲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该用怎样的声音和情绪来更好的演唱这首歌呢?
师:第一段,虽是反映孩子们对旧社会痛苦生活的控诉,但曲调色彩明朗。
唱时声音要明快、活泼,速度稍快。
能够理解为“小毛头”为了生活,每一天都希望买出更多的报纸,多赚点钱。
这是一种天真活泼的想法,所以在演唱时要唱得天真活泼。
师:第二段小毛头卖报时怎么了?她的心情怎么样?(情绪低落,
难过)应该有什么样的声音和速度来演唱?学生演唱第二段,最后一句速度稍慢,音量稍弱,表达报童内心的凄苦形象。
师:面对苦难生活的小毛头渴望着什么?(幸福、光明)她的心情怎样?(激动的、兴奋的)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速度演唱?(先是慢的、弱的声音,然后是快的、激动的声音)
最后一句是全曲的高潮,要表现出报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情。
3.有感情的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课堂拓展
1、师:在那个抗战的年代,有很多小朋友都没有饭吃,没有地方睡,甚至是冻死、饿死,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而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想呢?我们应该怎样做?
(今天的我们再也不用像“小毛头”一样去街头卖报了,我们能够做在这宽敞的教室里读书学习,享受着家人、老师、同学的关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学习的机会。
)
2.聂耳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好听的儿歌,那他还有没有创作出更多的曲子呢?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吧。
出示课件:(教师对聂耳生平简单介绍:聂耳除了对《义勇军实行曲》谱曲外,还作了很多乐曲与歌曲,如《金蛇狂舞》《码头工人之歌》、《大路歌》等。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聂耳创作的歌曲《义勇军实行曲》,也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出示课件:每周星期一的时候我们都要升国旗,那是庄严而神圣的仪式,希望大家能做到这几点要求。
3、除了歌曲外,聂耳还创作了一首非常喜庆欢乐的乐曲《金蛇狂舞》大家一起来欣赏。
同学们,让我们在这曲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