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射频电路图

射频电路图

4. TDD UL/DL采用MC-TD-SCDMA
该提案主要由大唐公司提出,是TD-SCDMA标准的演进。其主要特点是尽可能继承TD-SCDMA的系统特点,例如相同的子信道带宽、信道结构,Space、Time、Code多域复用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多载波的方式扩展数据速率,满足LTE的需求。
物理层技术:在基本的物理层技术中,E-Node B调度、链路自适应和混合ARQ(HARQ)继承了HSDPA的策略,以适应基于数据包的快速数据传输。
北京时间2009年9月1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以下简称“诺西”)今天表示,该公司已成功实现为两个阶段:
1研究项目阶段:究项目阶段预计在2006年年中结束,该阶段将主要完成对目标需求的定义,以及明确LTE的概念等;然后征集候选技术提案,并对技术提案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目标需求
Ø LTE商用时间怎么样?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根本的症结现在
一个是标准,一个就是终端芯片。LTE标准预计将在下个月即今年底通过,但是芯片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Ø LTE的成本能够降下来吗?
这个成本,我指的是每Mbit/s的成本能不能相比3G大幅降低。从现有3G运营商的实践来看,随着数据流量的大幅增长,收入并没有出现相应的增长,这是运营商最为担心的问题。同样极力推动LTE的T-Mobile就公开指出,LTE的我指的是每Mbit/s的成本必须要比现在的技术下降10倍,才能对运营商具有吸引力。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成对”和“非成对”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
总结:..
LTE能够带来速率更高、技术更简单的增强型移动宽带体验。对于运营商而言,LTE具有频谱使用灵活、可与现有技术无缝互操作,以及网络部署和管理成本低廉等特性。优势突出的LTE目前已成为全球主流运营商的共同选择,包括中国移动、Verizon、沃达丰、NTTdocomo、at&t和Telenor等全球移动行业巨头都曾公开承诺采用LTE。
LTE特征: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传输速度分别是:
GSM:9.6Kbps GPRS:171.2Kbps EDGE:384Kbps WCDMA:384Kbps~2Mbps HSDPA:14.4Mbps/HSUPA:5.76Mbps HSDPA+:42Mbps/HSUPA+:22Mbps LTE:300Mbps)
1. FDD SC-FDMA UL、FDD OFDMA DL
使用了目前频谱效率很高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作为下行链路的主要调制方式,实现高速数据速率传送。上行链路则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FDMA),主要的好处就是降低了发射终端的峰均功率比,减小了终端的体积和成本。其主要特点包括频谱带宽灵活分配、子载波序列固定、采用循环前缀对抗多径衰落和可变的传输时间间隔(TTI)等。
所以4G终端将会有:超大屏幕,非常清晰的分辨率,已经强劲的硬件配置。4G lte终端的本质,其实是电脑做小,而不是手机做大.“4G手机,准确的说是4G终端,
我们以中兴手机的4G终端的发展为例:中兴通讯LTE产品总经理张亮说:中兴通讯经过2年多的研发,成功开发出多款4G手机,而且产品已经大规模测试。将先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外地区进行商用,同时在中国移动试验网开始测试。张亮说,其实苹果之前推出的ipad(平板电脑),也指出了未来一个方向,移动互联网将是4G终端的核心应用。因此,4G手机将拥有超大屏幕,7寸、9寸甚至更大。他透露,中兴品牌的4G终端最小也是7寸的屏幕。
2:工作项目阶段:2006年年中以前建立,并开始标准的建立。该阶段会对未来LTE的标准细节的方方面面展开讨论和起草,这个过程同以前3G标准在3GPP中的制定过程是一样的,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2007年年中。(3gpp:是领先的3G技术规范机构,是由欧洲的ETSI,日本的ARIB和TTC,韩国的TTA以及美国的T1在1998年底发起成立的,旨在研究制定并推广基于演进的GSM核心网络的3G标准,即WCDMA,TD-SCDMA,EDGE等。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CWTS)于1999年加入3GPP。)
3GPP初步确定LTE的架构如图1所示,也叫演进型UTRAN结构(E-UTRAN)[3]。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NodeB(eNB)和接入网关(aGW)两部分构成。aGW是一个边界节点,若将其视为核心网的一部分,则接入网主要由eNB一层构成。eNB不仅具有原来NodeB的功能外,还能完成原来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层、MAC层、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接入移动性管理和Inter-cellRRM等。Node B和Node B之间将采用网格(Mesh)方式直接互连,这也是对原有UTRAN结构的重大修改
TD-LTE未来的发展
中国移动正在全力推动TD-LTE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在中国3G还未大规模启动的时候,LTE竟然成为最热的关键词之一。
TD-LTE要想在未来取得较大发展,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Ø LTE能否绕过HSPA+
LTE虽然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相比之下,HSPA+因为具有类似的性能以及投资很少,成为许多运营商的下一步选择。在时间上,HSPA+比LTE要早一年左右,这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2007年中期完成LTE相关标准制定(3GPPR7),在2008年或2009年推出商用产品。就目前的进展来看,发展比计划滞后了大概3个月,但经过3GPP组织的努力,LTE的系统框架大部分已经完成。
LTE采用由ENodeB构成的单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简化网络和减小延迟,实现了低时延,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的要求。与传统的3GPP接入网相比,LTE网络RNC节点和NodeB节点合并,成为EnodeB,在基站侧可以完成电路的交换。名义上LTE是对3G的演进,但事实上它对3GPP的整个体系架构作了革命性的变革,逐步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
技术提案:
最初3GPP 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包括: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降低系统延迟,用户平面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100ms;支持100Km半径的小区覆盖;能够为350Km/h高速移动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支持成对或非成对频谱,并可灵活配置1.25 MHz到20MHz多种带宽。,这些在后面的特征中可以看出这些目标基本都实现了
第二个关键技术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OFDM技术和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如何结合,使移动通信系统性能进一步提升;二是OFDM技术在蜂窝移动通信组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同频组网带来的问题。
第三个是基于MIMO/SA的多天线技术。智能天线技术是通过赋形
以OFDM/FDMA为核心,采用OFDM和MIMO作唯一标准被看作“准4G”技术
TD-LTE的三大技术特点:
第一个就是基于TDD的双工技术。在TDD方式里面,TDD时间切换的双工方式是在一个帧结构中定义了它的双工过程。通过国内各家企业的共同合作与努力,在2007年10月份,形成一个单独完整的双工帧结构的LTE-TDD规范。在讨论TDD系统的同时要考虑FDD(频分双工)系统,在TDD/FDD双模中,LTE规范提供了技术和标准的共同性。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1G2G3G3.9G/4G
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多媒体业务宽带移动互联网
模拟调制技术
小区制
硬切换
网络规划数字调制技术
数据压缩
软切换
差错控制
短信息
高质量语音业务多媒体业务
>>100kbit/s数据速率
分组数据业务
动态无线资源管理
随时随地的无线接入
无线业务提供
网络融合与重用
多媒体终端
>>10Mbit/s数据速率
(评述:整个过程相比3G标准的制定节奏明显加快,这也是考虑到市场的需求,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创新,3GPP也将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出最新的技术。这给运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更新更快的业务可以在不远的将来得以实现,甚至完全可以和有线网络相媲美。)
演进路线:
GSM----->GPRS--->EDGE---->WCDMA------->HSPA----->HSPA+------->LTE长期演进
基于全IP核心网
AMPS
TACS
NMT-450
NTTGSM HSCSD/GPRS
IS-136 IS-136+
PDC EDGE
IS-95 IS-95BWCDMA HSPA/HSPA+
TD-SCDMA
CDMA2000 1XEV
WibroIMT-Advanced
3GPP LTE
3GPP2 LTE
Kbit/s9.6~14.4kbit/s(1.144~2)~10Mbit/s~100Mbit/s/1Gbit/s
LTE的发展前景:
1运营商力挺
目前LTE已经得到了拥有最多运营商的GSM协会的支持,各主流运营商也纷纷表太选择LTE具有公司eg:英国沃达丰、日本NTT DoCoMo、美国AT&T和Verizon等世界最主要电信运营商已经决定采用LTE技术此次中国移动加入,将大力推动LTE技术的发展
2设备商跟进
运营商对于LTE的普片选择,为全球移动通信产业指明了技术发展的方向,设备制造商纷纷加大了在LTE领域的投入,从而推动了LTE的不断前进,使LTE商用相比其它竞争技术更加令人期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