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精心整理的《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茫、桨、律、榕、隙、耀、暇、抛,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2、正确体会“鸟的天堂”的美。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1、课前师生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解决师留出的质疑:一共出现五次“鸟的天堂”,四次加引号的是作者引用别人的话,指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是对大榕树的一种夸张的形容;而课文题目和最后一句话中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天堂中一样,所以在作者的心里,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2、你背的哪一部分,相互检查。

3、你最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二、引入学习描写群鸟的相关段落,体会百鸟齐飞的动态美。

1、演示课件,让学生重点品味12、13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写得这么可爱,主要抓住“鸟”的什么来写。

2、自由练读12、13自然段,再小组个人赛读,每组评出最棒的一个人;3、小组推荐,选两位同学朗读12、13自然段;4、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三、学习“树”的静态描写1、自己读描写“树”的部分,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2、交流::抓特点,用恰当的词语表达。

四、自选练习教师出示以下三组不同形式的练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任选其中一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摘抄:把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精彩片段摘抄下来;2、画鸟的天堂:根据文中描写的情景来画鸟的天堂,可插入简短的文字说明;3、结合课文,参考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卡片,设计导游词,可以小组合作实地当一回导游演习一下。

五、课件重新展示,回味《鸟的天堂》六、作业有兴趣的同学读读巴金先生的原文。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认识大榕树的美、南国的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教育。

2.提高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习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节段;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二、讲读第二段。

学生浏览第二段,理清观察顺序,分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远看大榕树,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近看大榕树。

学生自由读第5、第6自然段,思考:远看大榕树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师:远看大榕树这么大,这么茂盛,那么近看又是什么样的呢?谁愿意读第7自然段?请你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

指名读第2句,区别两个“真”的意思。

学生读句、体会作者情感。

师: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7请大家齐读第3句。

师:大家请看,只见它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又长成新的枝干,因此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师:你们还能从最后一句中的哪个词语看出榕树很大?师:这个“卧”字展示了榕树姿态的庞大。

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株已经生长了500年的古树,它村冠的遮盖面积相当于200多个教室多么大,真是一株罕见的、庞大而又奇特的榕树啊!这段课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树枝干的奇丽多姿来介绍它的真面目。

作者接着观赏的是榕树的叶子。

学生齐读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这句写什么?学生自学第2、第3句,边默读边划出表现榕树茂盛的词语,并想想该怎么理解。

然后交流汇报学习体会。

师:这株榕树枝繁叶茂,简直是一种奇观。

它那鲜嫩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机勃勃,多么可爱的榕树呀!因此.作者在结尾处由衷地赞叹道:“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指导朗读。

师:作者这次去鸟的天堂是在黄昏,鸟儿都归巢休息了,因此,他一只鸟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棵茂盛的榕树。

他从枝、干、叶的颜色、形状、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树大、干多、枝美、叶茂的特点。

这种描写方法就叫作静态描写,这种静态描写展示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美。

那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又看到什么场面呢?请大家一边看录像,一边听朗读。

三、讲读第三段看录像,听朗读。

思考:作者看到什么场面?哪儿写出热闹场面?教师引读。

师:为了突出鸟多,作者不仅写了鸟的叫声、影子,还写了形状、颜色和它们的活动情况,写得很具体。

这些鸟在树上有哪几种活动呢?请用书上的词概括。

师:这里的鸟的确很多,据有关材料介绍,在这棵榕树上大约生活着10多万只鸟,光鹤类就多达七八万只。

而在课文中。

作者既没有用一个“多”字,也没有列举一个具体的数字,就使我们感到这里的鸟确实很多、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

这是值得我们学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

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片:这里的鸟真多,它们生活得很快活.有的,有的,有的。

要求学生:按书上的内容齐说;想象—下,这些鸟是怎样叫的、飞的、扑的,指名学生具体说一说它们当时的姿态或叫声。

师:作者这次看到了这个热闹场面,于是他先写了群鸟的活动,又具体地写了一只画眉鸟欢叫、雀跃的情景,写出了鸟叫、飞、扑的活动变化。

上段是静态描写,这段就是:动态描写。

师: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树,欢快的鸟,感受到了鸟的生活是很快乐的,而此时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讲读第四段。

齐读,思考:作者的心情怎么样?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留恋”。

作者此时对大榕树不仅仅是“留恋”,还有什么感情?指名读最后一句。

出示投影片: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师:在这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而第二个“鸟的天堂”却没加引号?讨论:这茂盛的大榕树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呢?《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领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感受“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2、广东省新会市有一处旅游胜地──鸟的天堂,猜一猜:为什么叫鸟的天堂?二、读通课文1、初读全文,谈谈读课文后有什么感受?2、学习生字新词。

3、再读全文,指名练读重点句子。

三、研读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文句1、“鸟的天堂”,盛名远扬,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蜂拥而至,一睹“天堂”中的鸟。

可是,大作家巴金和友人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他们看到了什么?2、自由快速读课文,用“──”划找写大榕树的句段,思考:你感受到什么?3、体会榕树的大。

句子1: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a、理解:不可计数b、重点指导读:真是一株大树。

c、指导读整个句子,感受树的大和旺盛的生命力。

句子2: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4、体会榕树的茂盛。

“鸟的天堂”其实是一株枝干不可计数的大榕树,一株树根不可计数的大榕树,一株仿佛卧在水面上面积有18亩的大榕树。

看着看着,巴金爷爷发出了深深地感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句子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a、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b、你注意到了那些词,使你体会到了绿叶的多?句子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a、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指导朗读出示句子: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指导读。

5、作者没有看到鸟,为什么把大而茂盛的榕树写的那么有生命力,那么美!6、过渡:巴金爷爷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虽然有些遗憾,没有看到一只鸟,但是他看到了枝繁叶茂的适合鸟儿生活的大榕树,他知道了当地人特别珍爱这里的环境,特别珍爱“天堂”里的各种各样的鸟。

鸟儿生活的情况怎样呢?四、研读写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文句1、学生读文,用“”划找:那些文句让你感受到天堂中鸟特别多,生活特别快乐,特别幸福。

2、指导读句子,感受鸟的多。

句子1: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a、区别“热闹和吵闹”体会鸟多,生活自由、快乐和幸福。

b、指导朗读,感受鸟的多。

句子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a、体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快速读,感受鸟的多。

b、体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舒缓、优雅读,感受鸟的多。

3、指导写句子,感受鸟的多。

句子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这看似朴素的句子,精妙地写出了鸟的多,云的变化快,千岛湖鱼的多,足球比赛传球得快,烟花的美丽等等都可以套用着写。

4、指导说句子,感受鸟的乐。

句子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那歌声真好听。

如果你是画眉鸟,你想对其它鸟、游客、当地的人们和巴金爷爷说些什么?五、研学最后一节。

1、教师范读。

2、“我”留恋什么?3、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4、写广告词。

“鸟的天堂”享誉国内,要想誉满全球,必须打造品牌。

我们班小才子、小才女很多,我们一起来写写广告词。

《鸟的天堂》优秀教学设计4一、课标相关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读中悟,悟中读。

”在不断领悟“鸟的天堂”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鸟的天堂》是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本文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所以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