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摘要】印染行业在我国的轻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的一系列问题。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成本控制越来越严格,环境法律的实施越来越严厉,特别是在我国大力提倡和实行节能减排的政策的大背景下,对于印染行业的技术创新就显得重要。
本文通过对印染行业的概况,整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印染行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系列意见与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再次肯定了我国近年来印染行业技术创新的一系列方式方法。
并在文章最后对印染行业的技术创新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我国印染行业以节能减排为方向的技术创新必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印染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印染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纺纱织造、提升服装及家用纺织品档次和附加值的关键行业。
印染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东部沿海五省,五省印染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 %以上。
2008 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2 081 家,印染布产量493 亿m ,销售收入2 035 亿元、占纺织工业6. 17 % ,出口创汇119 亿美元、占纺织工业6. 29 %。
但是印染行业属于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三高”行业,在能源紧张,水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必然会对那些能耗较高、污染治理不力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同样,节能减排对于印染企业,更是一道转型之坎。
走过去企业就朝着有利发展壮大,迈进一大步;如走不过去,就会自食能源短缺、污染严重,有转产、关门之苦的恶果。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为此印染行业,也只能通过联合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尽快淘汰那些落后的染色工艺和设备,突破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并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装备。
在“十一五”末期,实现万元增加值的能耗下降20%,吨纤维水下降20%的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
肩负着纺织行业节能降耗、减排重任的印染设备技术开发必将成为未来工作的主战场,也是印染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1 我国印染行业现状1.1“十一五”以来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我国印染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生产销售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
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逐步淘汰落后装备和工艺,小浴比、短流程等节能、降耗、环保的装备和工艺比重加大,在线检测和监控系统得到开发和应用,不但提高了印染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印染产品在品种、质量方面得到很大改善,传统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新型纤维得到开发应用,面料的舒适性、功能性和环保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
1.2 印染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 2. 1我国印染机械设备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在数量上国产印染机械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70%左右。
设备与机电一体化水平也是大幅度提高,3米以上的特阔线的机械设备制造已经较为成熟。
国产喷墨印花机已成功推向市场,电脑自动调浆,加液调节各项控制系统,也正逐步取代人工操作和进入印染企业的生产第一线。
但是国产印染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不少差距。
尤其与发达国家的印染设备来比差距更为明显。
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差、能耗水耗高、自动化程度低和跑冒滴漏等问题,特别是自动化水平和能耗水耗大的问题尤为突出。
工艺上,存在着流程长、能耗高、用水量大、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以现代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为手段,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加工等国际先进技术开发应用得不多,影响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
1.2.2 常规产品比重大,产品同质化严重我国印染企业多数是生产加工型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
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常规产品,,质化现象严重。
由于产品开发创新、稳定性等原因,我国的面料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明显的差距,如流行色彩和鲜艳度不足;织物结构、外观风格、流行时尚有明显差距;手感、服用性能及功能性不能满足要求;质量、批量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差等。
目前印染行业中低档产品占85 %以上,附加值不高,利润空间低。
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产业升级的瓶颈。
1.2.3 节能减排压力大我国印染行业是用能、耗水大户,同时也是废水排放大户。
据统计,在39 个工业行业中,2006 年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居第4 位,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9.6 %; 纺织工业排放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 ) 居各工业行业第4 位, 占全国工业废水CODcr 的6. 8 %。
在纺织工业废水中,量大且污染严重的主要是印染废水,占80 %。
印染废水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7. 68 % ,印染废水中CODcr 占全国工业废水CODcr 的5. 44 %。
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节能减排的重点。
1.3 印染企业经济运行形势近年来,由于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印染行业产量增速减缓,利润下滑,亏损面加大。
2009 年,随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入,印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2009 年1~2 月份,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印染布产量同比减少1. 02 % ,增速减缓4. 36 个百分点,全行业生产、出口、投资全面负增长,效益显著下滑,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随我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2009 年5 月扭亏为盈,同比小幅增长0. 44 %。
2009年1~8 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2 312 家,同比增加242 家。
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333. 44 亿m ,同比增加4. 28 % ,增速减缓2. 79 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实现利润49. 61 亿元, 同比增长11. 97 % ,增速提高9. 31 个百分点; 销售利润率为3. 38 %,同比增加0. 38 个百分点。
1~8 月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亏损面21. 24 % ,同比减少2. 19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减少15. 52 % ,增幅回落94. 3 个百分点。
1~8 月份印染六大类产品进出口总额79. 89 亿美元,同比减少19. 19 %;贸易顺差46. 21 亿美元,同比减少17. 92 % ,增幅下滑50. 58个百分点。
但是行业未走出低谷,形势依然严峻。
2.对策建议为改善印染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达到发展印染装备,改善同质化现象和节能减排的目标,鉴于印染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一下对策建议。
2.1加强印染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
完善的企业经营机制是优化资源配置有力保证, 也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保障。
所以, 企业首先要不断完善经营机制, 为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第一,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投入增长机制, 印染企业只有持续不断的对印染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创新才能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二, 在产权利益与分配上, 对技术创新人员建立使他们的报酬与其创造的价值和贡献相对应的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 同时要建立激发技术人员的持续创新热情的股权激励机制; 第三, 建立人力资本特征相适应的人性化管理机制和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 人性化管理机制对技术人才起软约束作用, 而竞争机制起到硬约束作用, 二者结合就会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人性化管理环境和约束机制, 对科研人员积极创新产生强大的推动力; 第四, 建立制度化的与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相适应的对创新失败的补偿机制, 解除他们后顾之忧, 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 勇于探索;2.2 构建印染行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平台, 改善技术创新条件。
其一要建立专门从事印染技术创新的科研机构或研发中心, 配备符合印染技术创新项目要求的科研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
其二要增强企业理财能力。
一方面, 由于我国印染企业筹措资金渠道主要依靠金融机构, 所以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联系, 争取金融支持; 另一方面, 对于资金的所有者来讲,企业不能坐等资金所有者送货上门, 要积极行动, 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科学周密的论证, 正确评价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和经济风险, 争取政府与财政部门的财税支持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其三要加大人才开发力度, 培养一批科研带头人, 引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其四加强国际合作, 有效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溢出效益, 通过技术转移实现技术水平跨越式进步, 调整技术结构,2.3科学规划印染经营战略, 探索有效的技术创新模式, 提高核心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企业发展的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发生了质的改变,印染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要关注自身产生的社会效益,印染企业造成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产生了负的社会效益。
最重要的资源不是厂房、土地、机器设备, 而是核心能力、智力资本等。
我国企业经营战略应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经营战略, 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优势的领域。
2.4营造创新型企业文化。
企业应当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中, 培育出鼓励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 从思想上动员全体员工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在企业中树立%双赢&的价值观念, 塑造员工的献身精神, 并赋予整个组织一种开放性、学习性功能和氛围, 使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3.近年来印染企业技术创新进展随着我国对于节能减排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强,印染企业追求更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印染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也取得一系列的成果。
3.1印染设备的技术创新新技术、新材料在印染设备上的应用也给印染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因为印染设备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受各种染化料和水、汽的高度腐蚀,磨损严重,影响了印染设备精度,造成运行处在不良状态,增加了设备的跑、冒、滴、漏的可能。
不锈钢和碳纤维等新材料,因强度高、耐腐蚀,抗磨性好,保温性好,综合性能优越,不仅应用于航天、航空和日常用品多个领域,目前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印染机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聚四氟乙稀有表面防粘的特性,在印染布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染化料极容易沾污在导布辊及烘筒的表面,不但影响了织物的加工质量,在清除这些污垢需要用大量的清水,而且处理工作十分不便,可以说是劳民伤财,而聚四氟乙稀既有防沾污耐高温的特性能,大大地改善烘筒表面的沾污状况。
3.2印染工艺的技术创新按我国大部分印染厂、工艺上一般采用烘筒干燥、热风、干燥、红外线干燥等方式,如推广较为先进的高频烘燥办法可以有显著的节约能耗。
高频供燥对纺织品中的水份起到很好的蒸发,并能均匀地同时烘干也可防止染料泳移,并能获得良好的手感。
对那些开启式连续型的高温烘燥设备,便于自动化控制,根据不同生产过程中的需要,起到自动调节。
尤其突出,高频烘燥改变了印染厂使用的蒸汽烘筒和蒸箱要采用预热过程,从而浪费热能。
对在印染设备上连续生产过程中更容易有效控制,使得染色工艺变得更为简单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