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标准体系编制说明
(一)编制目的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基础工作,是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是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首要任务。
企业通过建立和实施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体系,能够针对产品生产全过程,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以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各项活动的最佳秩序,推动企业走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外贸出口的效益型发展路子,增强全行业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和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其组成单元是标准。
标准体系表是标准体系的表现形式,它是研究、分析和优化标准体系的重要工具,是系统收集标准和编制标准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促进企业内的标准组成达到科学、完善、有序的基础,是一种包括现有、应有和预计要发展的标准的全面蓝图。
编制本公司企业标准体系表,将为本公司各级各类人员了解掌握标准和实施标准提供基本依据,为制定本公司企业标准化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全面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本公司的经营理念和长远发展目标提供重要保证。
(二)、编制原则
(1)目标原则——企业标准体系要满足本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需要,能够促进企业管理达到科学有序、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2)系统原则——企业标准体系要成为具有特定功能的、在企业大系统中有效运行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3)层次原则——企业标准体系要严格按标准的内在联系组成具有共性和个性特征的层次分明的统一体。
(4)协调原则——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必须相互协调一致,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以发挥体系的整体效能。
(三)、编制要求
(1)全面成套——企业标准体系表应力求全面成套,要充分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也包括企业自己制定的标准,凡是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标准均应纳入体系。
(2)层次恰当——企业标准体系中每一项标准都要根据其适用范围,恰当地安排在不同层次和位置上,其上下、左右关系要理顺。
上下是从属关系,下层标准要服从上层标准;左右是协调与服务关系。
(3)划分明确——企业标准体系中每一项标准所属门类的划分要明确,应按标准的功能划分,而不是按照行政系统划分;应避免将应该制定成一项标准的同一事物或概念,由两项以上标准同时重复制定或无人制定。
(四)、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2)GB/T 13016-1991《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
(3)GB/T 13017-1995《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4)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5)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6)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
(7)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五)体系表结构
本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其结构见图1。
图1 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图
图中虚线框内是完整的企业标准体系;虚线框上方是对企业标准体系起指导性作用的文件,包括本企业方针目标、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按照GB/T 15497-2003、GB/T 15498-2003所推荐的企业标准体系结构形式,本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均采用层次结构,如图2、图3、图4所示。
图1中的“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和“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两个方框分别对应一个文件明细表,如表1和表2所示。
图2、图3、图4中的每一个实线方框均对应一个标准明细表,以“技术基础标准”为例,其形式如表3所示。
图3 企业管理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图
图4 企业工作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图
表1 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明细表
表2 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细表
表3 技术标准明细表
(六)标准组成及编排方式
纳入本体系表的标准有以下三种:
①采用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②采用已有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含国外技术法规);
③应有的但在国内外标准中尚为空缺而需要制定的企业标准。
以上各类标准编入本体系表时,采取以下的编排方式:
——采用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直接在标准明细表中列出标准号和标准名称。
——采用尚未转化为国内标准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其标准名称直接作为本体系表中的标准名称,其标准号列入明细表中“采用的国际国外标准号”栏内,而“标准号”栏留作空格,表明需要将此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转化为企业标准,并在空格中填入相应的企业标准号。
——对于尚无国内外标准而又需要制定的标准,只列出标准名称,并在备注栏内注明“需要制定企业标准”。
(七)编码规则
1.本体系代码编码:
对列入本企业标准体系表的每一项标准,均赋予唯一的标准体系代码,本体系表的代码采用四
段式,段间以“—”分隔,其格式是:
标准顺序
号
标准分类码
标准体系分类码
体系编码
编码规则如下:
●体系编码用2位字母即相应体系拼音简称;JS——技术标准体系;GL——管理标准体系;GZ ——工作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分类码用1位数:1——技术基础标准2——管理标准体系;3——工作标准体系。
●标准分类码根据GB 15497-2003和GB 15498-2003的规定,技术标准体系分为17个子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分为18个子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分为8个子体系。
具体编码见表2企业标准体系中标准分类及其代码。
用2位数比如“01,02,03”,……指导性文件省略标准分类码。
●标准顺序号用2位数: 01,02,03 …
表4 企业标准体系中标准分类及其代码
2. 指导性文件编号
采取六位数编码,即文件分类码(3位)+顺序码(3位),其中文件分类码:001——企业方针目标;002——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简称企业标准化法规);003——企业适用的法
律法规和规章(简称企业适用法律法规)。
(八)企业标准的编号规则
(九)、标准统计与分析
1) 标准统计
纳入本体系的国家标准有431条,行业标准有113条,地方标准有 4 条,企业标准239条,国际标准 0 条,合计787条,具体统计见下表
标准汇总表
表示标准发布的年代号;
表示同类文件顺序号; 表示标准类别:100为技术类,200为管理类,300为工作类; 表示企业标准的代号;
2)
a)
成上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中有关产品的主要技术标准引用了国家、行业及国际标准,表明公司产品的技术要求已达到国际要求。
b)本体系所采纳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水平,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可以很好地满足国
外客户和国内客户的需要。
同时,在产品创新与新产品技术标准化以及管理优化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今后的主攻方向。
(十)与其它体系交叉情况及资源配置处理
a)本体系将原有包含ISO 9001体系、ISO14001体系、计量体系等全部手册文件、程序文件
全部纳入,同时将大部分的第三层文件也纳入,并从格式和编写上尽量满足标准的要求。
b)为了满足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要求,企业在原有ISO文件体系管理小组基础上,扩建组成
了由原最高领导牵头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由管理者代表主抓日常事务。
(十一)企业标准体系指导性文件
1)企业方针目标,见附录A;
2)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明细表,见附录B;
3)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细表,见附录C。
(十二)企业标准明细表
1)技术标准明细表,见附录D;
2)管理标准明细表,见附录E;
3)工作标准明细表,见附录F。
(十三)企业标准统计表
技术标准统计表、管理标准统计表、工作标准统计表,见附录G。
附录A
企业标准化方针目标
标准化方针:
标准管理,规范生产,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标准化目标:
1、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于2014年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A级复评;
2、2015年之前,完善主导产品的内控标准,产品采标率达到98%,始终保
持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接轨;
3、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1.1 附件1:ace与GBT19011-2008标准主要差异性分析
附录B
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明细表
附录C
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