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的常识》教学设计
自范性
微观结构
晶体
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非晶体
没有(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说明】
①晶体自范性: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②晶体自范性的本质:晶体中粒子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③晶体自范性的条件之一:生长速率适当。
【联系实际】介绍天然水晶球里的玛瑙和水晶的不同形成过程。
5.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5、晶胞中原子个数的确定
6.晶体的种类(1)晶胞中原子的位置
(2)常用计算方法——均摊法
【动画展示】晶胞中粒子个数计算规律:
晶胞
体心
面心
棱边
顶点
立方体
1
1/2
1/4
1/8
【提示】在使用均摊法计算规律时一定先看清楚晶胞构型;若晶胞构型不是立方体,晶胞中的微粒数视情况而定!!
(2)设计意图
提出晶胞的概念,对宏观晶体进行微观的研究分析,初步掌握借助晶胞知识研究晶体的方法,并能准确运用均摊法计算晶胞所含原子的数目。
3.通过模型观察思考、例题1、2,检测目标三。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从身边常见的固体引入,介绍了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固体都是晶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和性质上的差异。并通过图片和实验进一步了解晶体外形及特点。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研究晶体结构的最基本概念,利用图片、动画、比喻、实物模型等方式介绍了晶体与晶胞的关系,并通过例子介绍了如何运用均摊法计算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
为了描述晶体在微观空间里原子的排列,无须画出千千万万的原子,只需在晶体微观空间里取出一个基本单元即可。这种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叫做晶胞。
1.晶胞: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晶体在整个空间可以被划分成无数平行叠置的平行六面体。
【图片展示】蜂巢与蜂有形的,晶胞是无形的,是人为划定的。
(2)设计意图
通过以前所学、结合实例、实验探究深入对晶体进行认识学习,掌握晶体的特点,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简述晶体四种类型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3)评价实施
例一、《创新方案》设计三第1、2、3题
(4)完成目标目标1、2
活动之二:晶胞
(1)活动过程
【过渡质疑】金刚石晶体图片,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我们如何研究?
【实验探究】“趣味小实验”在水晶柱面上滴一滴融化的石蜡,用一根红热的铁针刺中凝固的石蜡。
你会发现不同的方向石蜡融化的快慢不同。这说明在水晶不同方向上的导热性不同。
3、晶体的各向异性
晶体的许多物理性质,如导热性、强度、光学性质等,都会表现出各向异性。这也反映了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有序性,通过这些性质可以了解内部排列与结构的一些信息。
②“并置”指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一个晶胞到另一个晶胞只需平移,不需转动。
③“完全等同”指所有晶胞的形状、内部的原子种类、个数及几何排列完全相同。
【动画展示】平行六面体与无隙并置
【深入研究】5、晶胞中原子个数的确定:
(1)晶胞中原子的位置有:四种——顶点、棱边、面心、体心。
(2)常用计算方法——均摊法。晶胞任意位置上的一个原子如果是被x个晶胞所共有,那么,每个晶胞对这个原子分得的份额就是1/x。
晶胞借助模型观察初步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对晶体与非晶体在宏观上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微观本质了解并不多,基本可以运用在前几个章节学习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知识对本节课进一步学习。再借助一些模型展示,学生可以自己分析、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各种性质。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晶胞的物理模型对晶体内部结构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学习。
【科学视野】5.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知识拓展】6.晶体的种类
根据晶体构成微粒和相互作用不同分为四种类型: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
【小结归纳】
<1>规则的几何外形<2>固定的熔点<3>自范性<4>各向异性<5>常见晶体有四种类型
<6>晶体的形成有三条途径<7>对称性
2、晶胞的结构:一般来说,晶胞都是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平行六面体(其边长不一定相等也不一定垂直)。
3 .晶胞的特征:
通过上、下、左、右、前、后的平移能与下一个最小单元(即晶胞)完全重合。
4.晶体和晶胞的关系:晶体可以看作是完全等同数量巨大的晶胞“无隙并置”而成。
【补充说明】
①“无隙”指相邻的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一个晶胞与相邻的晶胞完全共顶点、共棱边、共面。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2014年3月17日
课题
名称
《晶体的常识》
(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版+第三章+第1节)。
课型
新授课
开发者
高二化学教师XXX
课标
要求
简单认识晶体的特点,并了解晶体结构基元——晶胞。
分解
课程
标准
核心概念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晶体与非晶体认识通过复习和阅读简单地
晶体特点了解通过实验分析准确的
【实验探究】
实验1、硫晶体的结晶
取少量硫粉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至熔融态,停止加热,观察硫晶体的析出。
实验2、碘的凝华
在一小烧杯中加入少量碘,用一个表面皿盖在小烧杯上,并在表面皿上加少量冷水。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3、硫酸铜晶体的析出
取硫酸铜粉末配置高温饱和溶液,冷却析晶。
【讨论归纳】4.晶体形成的途径
熔融态物质凝固。
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问题与思考】粉末状的固体是否都为非晶体呢?
【图片展示】一些晶体的显微照片。
它们仍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固体粉末仍是晶体。只是晶粒太小,肉眼看不到。
【质疑】那么怎样判断固体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呢?
【学与问】对比分析晶体SiO2和非晶体SiO2的投影示意图,观察玻璃的结构示意图,有何结论?
(3)评价实施
例题1、图为NaCl晶胞,试分析:晶胞中各离子的个数。
例题2、下图依次为I2、金刚石晶胞的示意图,计算一下,它们平均分别含几个原子?
(4)完成目标目标3
板书设计
一、晶体与非晶体二、晶胞
1.概念1、概念
2.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2、晶胞的结构
3.晶体的各向异性3、晶胞的特征
4.晶体形成的途径4、晶体与晶胞的关系
叙写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和阅读分析,简单认识晶体与非晶体。
2.通过对比观察和实验分析,准确了解晶体的特点,并能区别晶体与非晶体。
3.借助模型和动画展示,初步认识晶胞及其特点,并能运用均摊法准确进行原子数目的计算。
评价设计
1.通过复习回顾思考,列举实例,检测目标一。
2.通过自然界实例和实验事实、学与问作答,检测目标二。
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
【图片展示】让我们一起欣赏几种美丽的晶体。
我们身边接触的形形色色的物质(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又称玻璃体)两大类。
【提问】晶体和非晶体有哪些区别?
活动之一:晶体与非晶体
(1)活动过程
【归纳展示】1.概念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非晶体: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列表对比】2、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