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心理治疗概述
很低 间接、含糊、不真诚 严格、非人性化 而且不可谈判、永恒不变 以畏惧、谴责的方式
很高 直接、明确、清晰、真诚 富有弹性、人性化,恰当
可变通 开放的、充满希望的,
在选择的基础上建立
❖ 回想你自己的童年,你认为哪些事 可以被认为是对今天的生活仍有影响的 事件?
❖
你是怎样得到赞许或反对的?对你生活中重要
愿意为他人着想;可以毫不掩饰地流露爱 意,身体的接触不会让人觉得有任何的不 自然;也能同样表达痛苦和不同意见;不 害怕犯错,可以随意的吐露自己的想法, 失望、恐惧、伤痛、愤怒、批语或开心之 事和取得的成就都能成为聊天的话题;可 以随意的笑。。。
4、影响家庭的各因素:
次系统人际关系
家庭发展阶段
B
与外交往
B、Theodore Lidz----Yale :
1)关注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提 出五种病态父亲特点:
第一种:专横、独断,经常与他们的妻子发生冲突;
第二种,对他们的孩子而不是妻子表现出敌对态度, 他们的举止更像嫉妒的兄弟姐妹而不像父母;
第三种,冷漠、难以亲近;
第四种,生活上的失败者,在家中无足轻重,这些 家庭中的孩子好象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中长大一般;
3、家庭功能:
生物 养育 生活 心理 社会
你拥有怎样一个家庭?
1、你对现在的家庭生活感到满意吗?
2、你觉得家里人都似朋友般亲切、彼此爱 护、相互信任吗?
3、作为家庭里的一员,你认为这是一件令 人愉悦、让人兴奋的事吗?
❖ 幸福的家庭 VS 不幸福的家庭 ❖ 5、问题家庭 VS 和谐家庭
问题家庭:
2、家庭结构或类型
❖ 1)以家庭规模为标准:大、小家庭; ❖ 2)以亲属关系为标准:核心、主干和联合家庭; ❖ 3)以代际层次为标准:一代人、二代人、三代人或以上; ❖ 4)以家庭成员为标准:健全、残缺家庭; ❖ 5)以婚姻形式为标准: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与一妻多夫家庭; ❖ 6)以传承世系为标准:父系、母系、单亲与双系家庭; ❖ 7)以权柄归属为标准:夫权、母权、舅权、姑权与平权家庭; ❖ 8)以居住方式为标准:父或夫居、母或妻居、新居、双居家庭等; ❖ 9)以人伦关系为标准:父子主轴、母女主轴、夫妻主轴与兄弟主轴
5、家庭治疗作用
作用在于将男人与女人、父母和孩子放 到一起以改变他们的互动关系。
家庭治疗大部分工作是面向正常人群, 帮助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痛苦教训。
6、应用领域
基本思想适用于范围广泛的精神卫生问题;
临床上用于:神经症、心身疾病、少年儿童 心理—行为障碍的治疗、某些精神病(如精 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等) 和药物依赖、物质滥用的康复治疗、普通人 群的婚姻治疗、教育辅导、组织管理方面等。
家庭心理治疗
❖ 关于本课程? 有何认识和期待?
家庭心理咨询与治 疗简称家庭治疗
第四势力
1988年,昆明“中德心理治疗班”
第一讲
家庭治疗的背景
第一章 家庭治疗的创立
一、有关家庭:
1、家庭的含义?
长期生活在一起,在实 际生活、心理与情感上有 密切关系的父母及其子女 们。
家庭治疗与婚姻治疗? 心理咨询四形式:
小组与家庭之间的差异?
3、儿童指导运动:发现真正的问题并不 是那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即儿童的症 状,而是引起这些症状的家庭紧张因 素。
责备父母?
互动关系?
4、社会工作: 友善的观察者;
5、家庭动力学和精神分裂症病因学: A、Gregory Bateson----Palo Alto
沟通:内容信息/元信息
2、特点:不大注意各单个家庭成员的内在心理 结构,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家庭”这个整体上。 注重家庭动力学而不是个人人格
3、治疗对象:全家人或有关的主要家人参与?
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的观念,只是以“全 家”为其治疗的着眼点,并不意味着需要时时 由“全家参与”,极端的例子只与家里其中一 个人接触,但其辅导的重心仍在研讨并督导如 何改善全家的心理状态与关系,即:只要关注 家庭的情况,而非只注意个人的情形,就可广 义地说是施行家庭治疗的精神与要领了。
家庭界限 A
情感关系
角色
E
规则
C 沟通
家庭
成员性格与心理
疾患
D居住情况适应方式源自萨提娅的观点:1)自我价值感:一个人对自己的感觉和想法;
2)沟通:人们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
3)家庭系统:人们遵循的应该如何去感受和行动的 规则,由这些规则最终发展而成所谓家庭系统;
4)社会的联系:人们与其他人以及家庭外的组织发 生关系的方式。
治疗领域,并发展出许多介入整个家庭的新策略; 5)70年代,新的治疗技术不断被发展出来;
6)80年代,婚姻与家庭治疗结合成单一的领域, 使得“家庭治疗师”成为专业的象征;
7)90年代,家庭治疗的主流已经远离坚持“学派” 的分别,进而走向整合。
2)系统论: 有关人的问题的两种观点:
观点1:将家庭中发生的事看成个人品质的产物;
观点2:某个人表现出的行为可能是人际关系的产
物。
3)社会建构主义: 包括两方面内容:家庭成员的信念如何影响
他们的行为;文化的张力如何促使这些信念的 形成。
人眼和照相机有何不同?
人们通过创建自己对环境的独特建构来 感知这个世界! --------凯利
请设想: 三种依恋类型在成人关系中表现如何?
安全型成人依恋特点:
关系持续时间较长、信任、忠诚、 独立,回忆童年时,更可能感到童年 时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充满情感、关爱 和接受。
A、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
难以完全信任他们,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们,当别人与我太 亲密时,我会紧张;别人想与我更加亲密使我感到不舒服
精神分析内部的发展看:
许多精神分析师的理论和操作与家庭 治疗有惊人的相似,如:弗洛伊德,其理 论的核心?
阿德勒、沙利文、霍尼、温 尼苛特和安娜弗洛伊德等
2、系统论、控制论、社会建构主义、依恋理论;
案例:15岁男孩的抑郁分析;
1)控制论:反馈回路;正反馈、负反馈
家庭控制论关注的主要方面是什么? 沟通的模式是其中之一
的人你感到有多少信任?你对性的态度如何?你的依
赖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
❖ 你认为你与父母的关系对今天的生 活有影响吗?特别是对与重要的异性的 关系有影响吗?你认为哪些东西是你从 父母那儿没有得到的?现在你正从其他 人身上寻找这些东西吗?
二、有关家庭治疗
1、含义:
家庭心理咨询与治疗,简称家庭治疗,一般指系统 式家庭治疗,是以家庭整体为对象,以家庭问题为中心, 运用一定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以获得更好的家庭功 能为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系统。
B、我发现与人亲密并不难,我能安心地依赖别人也 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 关系太亲密。
C、我发现别人不乐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 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 伴侣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
依恋理论在治疗中的运用:
用依恋理论来阐述家庭中各种当前的人 际关系,也可视为一种再定义。
再定义技术:重新定义行为,以试 图改变家庭成员对它的反应。
应用于:原定义无法产生有效的应 对策略时。
解构:将来访者从专制的根深蒂固的信念中
放出来,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更有希望的观点。
例外提问:
4)依恋理论: 描述亲密关系深层原因的主要工具之一。
夫妻如何对待对方可以反映出他们的依恋史? 依恋:意味着在面临压力时寻求亲近 类型:安全型和不安全型
四、家庭治疗发展简史
1)40年代中期,Nathan Ackerman首次对整个家 庭进行咨询,开创了家庭治疗的先河;
2)50年代,家庭治疗动力兴起 3)1962年,《family process》杂志的发行标志着
家庭治疗开始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心理治疗领域; 4)60年代,家庭治疗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咨询与
7、主要分支:
狭义的系统式家庭治疗指的是意大利米兰的普 通系统论家Selvini-Palazzoli 和Papp为主的家庭 治疗流派;广义的系统家庭治疗包括所有的以系统 论为基础的家庭治疗,它的几个主要分枝是:Bowen 的代际治疗;Minuchin的结构治疗;Haley的策略治 疗;Whitakert & Satir的人本治疗等。
案例:
一个住院的年轻人正从精神分裂状态中康复过 来,他的母亲来看他,当他将自己的手臂放在母 亲身上时,母亲的身体僵直起来;但当他撤回他 的手时,母亲问:你不再爱我了吗?听了母亲的 话,病人的脸变红了,母亲说:亲爱的,你不要 这么容易就感到窘迫不安,不要害怕表达你的情 绪。这段交流之后,病人马上开始变得烦躁不安, 会见后,他攻击了医院的一个助手,医生只能将 他关到隔离室中。
橡皮篱笆
D、角色理论者 : 神秘化:
E、婚姻咨询:
三、家庭治疗的先驱者
John E. Bell 家庭治疗之父 Nathan Ackerman 创始人之一 Murry Bowen 理论家、教育家、践行家 Gregory Bateson理论家 Milton Erickson 催眠大师 Virginia Satir 极具魅力的治疗家 Salvador Minuchin 结构派师 Mara Selvini Palazzoli 米兰系统家庭治疗家
4、疗效评估:
Hazelrigg等人于1987年对281个家庭治疗的研究进行了元分 析研究,表明治疗的效果量在0.45以上;Markus等在1990年重复这 一研究,同样得出家庭治疗具有良好效果;Shadish等人于1993年 元 分 析 得 出 家 庭 治 疗 的 平 均 效 果 量 为 0 . 5 1 ; Timothy J.O Farrell&Chris l.Kleinke等人于1998年所做研究表明:家庭治疗 与非家庭治疗在对男子酒精成瘾的疗效方面达到了0.05的显著差异; Daniel A.Santisteban等人于1997年对122个12-14岁的青少年行为 问题所做研究表明:简短家庭治疗(BSFT)不仅在降低青少年行为 问题方面,在改善其家庭功能方面都具有显著效果;Epstein等于 1990年提出一种治疗长期抑郁的家庭治疗模式,即“以问题为中心 的家庭治疗系统”,2003提在原有模型基础上提出McMaster治疗模 型,实验结果及一年后的追踪研究表明家庭治疗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