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高考地理双一流冲刺专题型增分练:高考选择题专练4 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2020高考地理双一流冲刺专题型增分练:高考选择题专练4 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

专练四示意图和景观图分析型对应学生用书P153 (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下沉式温室大棚是温室内地面下沉一定深度的一种大棚。

下图为某地一处下沉式温室大棚的景观设施。

读图完成1~3题。

1.棚顶主要采用玻璃材质能够()A.增强太阳辐射B.减轻棚顶重量C.提高光利用率D.加速积雪融化解析玻璃材料有利于光射入,但无法增强太阳辐射;由于光线射入之后,被地面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难以透射出去,从而提高了光利用率。

答案 C2.表土之下铺垫砂石,两边为砾石沟,反映了大棚内()A.热量条件差B.土壤含水量大C.昼夜温差小D.土壤透气性差解析表土之下铺垫砂石,主要目的是增大孔隙,加强水分下渗,两边砾石沟方便排水,所以反映出大棚内土壤含水量大。

答案 B3.该大棚设施在我国使用过程中,主要缺点是()A.光照不足B.热量易散失C.水源不足D.土壤肥力低解析该大棚设施采用下沉式,设施成本比普通大棚高,因此主要在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地区使用,由于作物种植区沉降于地面之下,加之我国北方在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因此会造成采光不足。

答案 A(2019·四川自贡一诊)在福建闵南传统建筑中“冷巷”有两种,一种是室内连接各房间的通道,此巷道长期不受太阳辐射,廊道与天井相连,空气流通顺畅,生活余热少,称为“室内冷巷”,(左图为室内冷巷平面图)。

另一种是外墙与周围墙之间或相邻两屋之间狭窄的露天通道,此巷高而窄,受太阳照射的面积小,受晒时间短、通风顺畅,温度较低,称为“露天冷巷”(右图)。

与冷巷接通的各房间,较冷空气就会进入,较热的空气就会被带出,从而达到通风效果,称为冷巷效应。

据此完成4~5题。

4.从大气运动的角度推测,右图中室内冷巷在通风中起到动力作用的是()A.天井B.祖厅C.房间D.巷廊5.左图中室外冷巷最有利于通风的走向可能是()A.东西走向B.东北—西南走向C.南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第4题,由材料可知,廊道与天井相连,空气流通顺畅,如果实现二者空气发生流通,是由于天井受到太阳辐射,温度较高,然后天井与廊道发生热力环流,进行热量交换,只有天井位于室外,所以起到使得空气流动的作用,故选A。

第5题,由于福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为了有更好的通风效果,冷巷的走向与盛行风垂直,所以应为东北-西南,故选B。

答案 4.A 5.B(2019·山东临沂一模)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的闭流洼地(内流区)。

该区域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为418.7 mm。

下图示意扎龙湿地水循环。

读图完成6~7题。

6.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7.修建中部引嫩(江)干渠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湿地生态用水B.调蓄湖泊水库水量C.治理土地的盐碱化D.满足农业灌溉需水解析此题组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影响因素及意义。

第6题,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下渗,④是地下径流。

水循环中下渗和蒸发(散)环节是水平衡支出环节,扎龙湿地是闭流洼地,纬度高(有季节性冻土分布),另外该区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所以蒸发强烈,下渗弱,沼泽广布。

选A。

第7题,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人类截取湿地来水),湿地蓄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导致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水是湿地的生命,没有水就没有湿地。

在湿地的3个主要特性(水文、土壤、植被)中,水文是湿地生态系统形成和演替的最主要因素,水文变化对湿地生态环境影响很大,中部引嫩(江)干渠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湿地进行生态补水,维持湿地生态用水。

答案 6.A7.A(2019·浙江稽阳联考)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会城市某小区路面景观图,该小区多为7层楼老式建筑。

读图,完成8~9题。

8.该小区()A.人口出生率较高B.人口死亡率较高C.自然增长率较高D.机械增长率较高解析该小区位于东南沿海,地上“常回家看看”的标语及7层楼老式建筑说明该小区空巢老人较多,人口年龄结构偏大,故选B。

答案 B9.若对该小区进行改造,下列措施合理的是()①增加电梯等方便上下楼设施②增加地面停车位便于上下班通勤③增设紧急医疗服务点④增加儿童游乐设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本小区人口年龄结构偏大,故需要在老式建筑加装电梯方便老人上下楼,以及设立紧急医疗服务点,方便老人看病,故①③正确,选D。

答案 D(2019·广东六校联考)川西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技术要求之高、施工难度之大、造价之高是其它地区公路建设难以比拟的。

连接雅安和西昌的高速公路(雅西高速)被喻为中国最美的“天梯高速”。

下图甲是雅西高速途经拖乌山时,被设计建设成由特大桥P连接的双螺旋形状,图乙是西南地区公路、铁路沿线常见的“敞开窗户的隧道工程”——棚洞。

据此完成10~12题。

10.根据文字材料和图甲信息可以判断()A.图中特大桥P沿等高线延伸B.图中河流冬季结冰C.图中河流干流自东向西流D.图中高速公路沿线地形高差很大解析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雅西高速公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较大,为了降低坡度,在石棉县境内建设小半径双螺旋曲线隧道,延长线路,所以D正确,A错误。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冬季河流不结冰,B 错误;图中位于我国川西地区,海拔是西面高,东面低,故河流不可能由东向西流,C错误。

答案 D11.图甲中隧道被设计成双螺旋形状的主要目的是()A.绕过高大山体B.穿过高大山体缩短线路C.降低路面坡度D.降低工程造价解析图甲中隧道被设计成双螺旋形状的主要目的是延长线路,降低路面坡度,C正确,B错误;从高大山体中穿过,A错误;会增加工程造价,D错误。

答案 C12.图乙设施的主要作用是()A.防御河谷洪水对道路的危害B.防御落石、滑坡对道路的危害C.防御地震对道路的危害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公路、铁路线解析雅西高速公路由四川盆地边缘向横断山区高地爬升,沿南丝绸之路穿越中国大西南地质灾害频发的深山峡谷地区,地形条件极其险峻,地质结构极其复杂,气候条件极为多变,多滑坡和泥石流,图中的防护设施主要是防御落石、滑坡对道路的危害,B正确;棚洞有“洞”,不能防御河谷洪水对道路的危害,A错误;其余选项可排除。

答案 B(2019·湖南八市十二校联考)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

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

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13~15题。

13.左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不同,其差异是()A.a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B.b处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C.两处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解析根据图示,a 处流经安第斯山脉,地形陡峭,流速快,侵蚀作用强,该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处流经亚马孙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选B。

答案 B14.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能() A.防止雨水流失,增加土壤水分B.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C.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D.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解析古印加文明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且容易受到雨水淋失,一般不适宜开辟耕地,但是通过用石块垒成梯田,改造地表状况,可以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可以发展种植业,据此选C。

该地降水多,土壤水分多,A 错;修梯田不能降低山地坡度,B 错;梯田是为发展种植业而建,必然破坏原始植被,降低植被覆盖率,D 错。

答案 C15.古印加文明分布于秘鲁山区,据图推测其中的原因应包括()①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②山区冰川融水量大,河谷水源充足③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④山区为河流源头,水运便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根据材料,古印加文明分布区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地处低纬,为热带气候。

低地闷热,而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山体海拔高,山上有积雪使得山区有冰川融水,为发展农业提供有利条件。

古代文明的发展,需要有较好的防御条件,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山区为河流源头,但河源水量小,地势起伏大,水运不便利,据此选A。

答案 A(2019·河南九师联盟校联考)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谷内年均温约21℃,年均降水量约623.9 mm,年蒸发量却高达3 507 mm,是典型的“热坝”地区。

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主要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

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使陷穴间地变窄,其残存的保留原始沟底地形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

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下图示意冲沟上游横剖面。

据此完成16~18题。

16.形成元谋干热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地壳断裂下陷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是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隆起过程中形成的众多断陷河谷之一。

答案 D17.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其主要原因是()A.土桥土层节理发育,易崩塌B.雨季冲沟流水冲刷土桥顶部C.地震频发,土桥中部易断裂D.冲沟内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解析土桥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节理发育显著;受流水侵蚀作用,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桥洞中部缺乏支撑,容易发生崩塌,导致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

答案 A18.元谋干热河谷气候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气候干旱,岩层坚硬致密B.泥沙沉积层厚,土桥规模大C.降水稀少,水土流失较轻D.植被稀疏,岩层抗侵蚀力弱解析元谋干热河谷的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岩层节理发育,岩层松散;岩层在经过长时间干旱后的集中降水条件下,极易产生较强的土壤侵蚀,导致干热河谷内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B(2019·宁夏大学附中模考)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

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

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

据此完成19~20题。

19.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海洋递减②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低的地区③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高④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含盐量整体上由外侧海洋向内陆递减,①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