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树木学中常用形态术语

树木学中常用形态术语

树木学中常用形态术语(转摘)学习景观或园林的同志,自己觉得这个比较用得上~一、叶的形态介绍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重要器官。

叶主要着生于茎节处,芽或枝的外侧,其上没有芽和花(偶有,也是由于花序轴与叶片愈合形成而不是叶片本身固有的,如百部),通常含大量叶绿素,绿色片状。

许多植物的叶,如番泻叶、大青叶、艾叶、桑叶、枇杷叶等都是常用的中药。

叶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其对于中草药的识别鉴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给予较多的注意。

(一)叶的组成一个典型的叶主要由叶片,叶柄,托叶等三部分组成。

同时具备此三个部分的叶称为完全叶,缺乏其中任意一或二个组成的则称为不完全叶。

叶片通常片状,叶柄上端支持叶片,下端与茎节相连,托叶则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或叶腋,在叶片幼小时,有保护叶片的作用,一般远较叶片为细小。

(二)叶的形态1、叶片的形状,即叶形,类型极多,就一个叶片而言,上端称为叶端,基部称为叶基,周边称为叶缘,贯穿于叶片内部的维管束则为叶脉,这些部分亦有很多变化。

(1)叶形即叶片的全形或基本轮廓,常见的有:倒宽卵形: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如玉兰)。

圆形: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如莲)。

宽卵形:长宽近相等,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如马甲子)。

倒卵形: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如栌兰)。

椭圆形: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如大叶黄杨)。

卵形:长约为宽的1.5—2倍,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如女贞)。

倒披针形: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上部的叶形(如鼠曲草)。

长椭圆形: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如金丝梅)。

披针形:长约为宽的3—4倍,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如柳)。

线形: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最宽处近中部的叶形(如沿阶草)。

剑形: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最宽处近下部的叶形(如石菖蒲)。

至于为其它形状的,尚有三角形、戟形、箭形、心形、肾形、菱形、匙形、镰形、偏斜形等。

(2)叶端即叶片的上端。

常见的有:芒尖:上端两边夹角小于30°,先端尖细的叶端(如知母、天南星)。

骤尖:上端两边夹角为锐角,先端急骤趋于尖狭的叶端(如艾麻)。

尾尖:上端两边夹角为锐角,先端渐趋于狭长的叶端(如东北杏)。

渐尖:上端两边夹角为锐角,先端渐趋于尖狭的叶端(如乌桕)。

锐尖:上端两边夹角为锐角,先端两边平直而趋于尖狭的叶端(如慈竹)。

凸尖:上端两边夹角为钝角,而先端有短尖的叶端(如石蟾蜍)。

钝形:上端两边夹角为钝角,先端两边较平直或呈弧线的叶端(如梅花草)。

截形:上端平截,即略近于平角的叶端(如火棘)。

微凹:上端向下微凹,但不深陷的叶端(如马蹄金)。

倒心形:上端向下极度凹陷,而呈倒心形的叶端(如马鞋叶羊蹄甲)。

(3)叶基即叶片的基部。

常见的有:楔形:基部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两边较平直,叶片不下延至叶柄的叶基(如枇杷)。

渐狭:基部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两边弯曲,向下渐趋尖狭,但叶片不下延至叶柄的叶基(如樟树)。

下延:基部两边的夹角为锐角,两边平直或弯曲,向下渐趋狭窄,且叶片下延至叶柄下端的叶基(如鼠曲草)。

圆钝:基部两边的夹角为钝角,或下端略呈圆形的叶基(如蜡梅)。

截形:基部近于平截,或略近于平角的叶基(如金线吊乌龟)。

箭形:基部两边夹角明显大于平角,下端略呈箭形,两侧叶耳较尖细的叶基(如慈菇)。

耳形:基部两边夹角明显大于平角,下端略呈耳形,两侧叶耳较圆钝的叶基(如白英)。

戟形:基部两边的夹角明显大于平角,下端略呈戟形,两侧叶耳宽大而呈戟刃状的叶基(如打碗花)。

心形:基部两边的夹角明显大于平角,下端略呈心形,两侧叶耳宽大圆钝的叶基(如苘麻)。

偏斜形:基部两边大小形状不对称的叶基(如曼陀罗、秋海棠)。

(4)叶缘即叶片的周边。

常见的有:全缘:周边平滑或近于平滑的叶缘(如女贞)。

睫状:缘周边齿状,齿尖两边相等,而极细锐的叶缘(如石竹)。

齿缘:周边齿状,齿尖两边相等,而较粗大的叶缘(如芋麻)。

细锯齿:缘周边锯齿状,齿尖两边不等,通常向一侧倾斜,齿尖细锐的叶缘(如茜草)。

锯齿:缘周边锯齿状,齿尖两边不等,通常向一侧倾斜,齿尖粗锐的叶缘(如茶)。

钝锯齿:缘周边锯齿状,齿尖两边不等,通常向一侧倾斜,齿尖较圆钝的叶缘(如地黄叶)。

重锯齿:缘周边锯齿状,齿尖两边不等,通常向一侧倾斜,齿尖两边亦呈锯齿状的叶缘(如刺儿菜)。

曲波:缘周边曲波状,波缘为凹凸波交互组成的叶缘(如茄)。

凸波:缘周边凸波状,波缘全为凸波组成(如连钱草)。

凹波:缘周边凹波状,波缘全为凹波组成(如曼陀罗)。

(5)叶脉即叶片维管束所在处的脉纹。

常见的有:二歧分枝脉:叶脉作二歧分枝,不呈网状亦不平行,通常自叶柄着生处发出(如银杏)。

掌状网状脉:叶脉交织呈网状,主脉数条,通常自近叶柄着生处发出(如八角莲)。

羽状网状脉:叶脉交织呈网状,主脉一条,纵长明显,侧脉自主脉两侧分出,并略呈羽状(如马兰)。

辐射平行脉:叶脉不交织成网状,主侧脉皆自叶柄着生处分出,而呈辐射走向(如棕榈)。

羽状平行脉:叶脉不交织成网状,主脉一条,纵长明显,侧脉自主脉两侧分出,而彼此平行,并略呈羽状(如姜黄)。

弧状平行脉:叶脉不交织成网状,主脉—条,纵长明显,侧脉自叶片下部分出,并略呈弧状平行而直达先端{如宝铎草)。

直走平行脉:叶脉不交织成网状,主脉一条,纵长明显,侧脉自叶片下部分出,并彼此近于平行,而纵直延伸至先端(如慈竹)。

2.叶柄为着生于茎上,以支持叶片的柄状物。

叶柄除有长、短、有、无的不同外,主要有:(O基着:叶柄上端着生于叶片基部边缘(如马兰)。

(9)盾着:叶柄上端着生于叶片中央或略偏下方(如莲)。

3,托叶为叶柄基部或叶柄两侧或腋部所着生的细小绿色或膜质片状物。

托叶通常先于叶片长出,并于早期起着保护幼叶和芽的作用。

托叶的有无,托叶的位置与形状,常随植物种属而有不同,因此亦为中草药鉴定时需要给予适当注意的形态特征之一。

常见的托叶有(1)侧生托叶为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不与叶柄愈合成鞘状的托叶(如补骨脂)。

(2)侧生鞘状托叶为着生于叶柄基部两侧,并与叶柄愈合形成叶鞘及叶舌等的托叶(如慈竹)。

(3)腋生托叶为着生于叶柄基部的叶腋处,但不与叶柄愈合的托叶(如辛夷)。

(4)腋生鞘状托叶为着生于叶柄基部的叶腋处,而托叶彼此愈合成鞘状并包茎的托叶(如何首乌)。

(三)叶的缺裂叶的叶片在演化过程中,有发生凹缺的现象,这种凹缺,称为缺裂。

缺裂通常是对称的。

常见的缺裂有:1.掌状浅裂为叶片具掌状叶脉,并于侧脉间发生缺裂,但缺裂未及叶片半径1/2的(如瓜木)。

2.掌状深裂为叶片具掌状叶脉,并于侧脉间发生缺裂,但缺裂巳过叶片半径1/2的(如黄蜀葵)。

3.掌状全裂为叶片具掌状叶脉,并于侧脉间发生缺裂,且缺裂已深达叶柄着生处的(如大麻)。

’4.羽状浅裂为叶片具羽状叶脉,并于侧脉间发生缺裂,但缺裂未及主脉至叶缘间距离1/2的(如苣荬菜)。

6.羽状深裂为叶片具羽状叶脉,并于侧脉间发生缺裂,但缺裂巳过主脉至叶缘间距离1/2的(如荠菜)。

6、羽状全裂为叶片具羽状叶脉,并于侧脉间发生缺裂,但缺裂巳深达主脉处的(如水田碎米荠)。

此外,在羽状缺裂中,如缺裂后的裂片大小不一,呈间断交互排列的,则为间断羽状抉裂,如缺裂后的裂片向下方倾斜,并呈倒向排列的,则为倒向羽状缺裂,如缺裂后的裂片,又再发生第二次或第三次缺裂的,则为二回或三回羽状缺裂。

(四)单叶与复叶叶柄上只着生一个叶片的称为单叶,叶柄上着生多个叶片的称为复叶。

复叶上的各个叶片,称为小叶,小叶以明显的小叶柄着生于主叶柄上,并呈平面排列,小叶柄腋部无芽,有时小叶柄一侧尚有小托叶。

复叶是由单叶经过不同程度的缺裂演化而来的(如无患子初生叶为全缘单叶,稍后为羽状缺裂单叶,最后则完全成为羽状复叶)。

已发生缺裂的各个叶片部分称为裂片,此时各个裂片下尚无小叶柄的形成,所以这种尚无小叶柄的各种不同程度的缺裂叶仍是单叶而不是复叶。

复叶具有多个小叶,但在一些种类(如宜昌橙)其小叶有简化成一枚的趋向,这种只有一枚小叶的简化复叶,称为单身复叶。

单身复叶是柑桔属植物的特征。

复叶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1.三出掌状复叶系由具掌状叶脉的单叶演化而来,有小叶3片(如酢浆草)。

2.五出掌状复叶亦由具掌状叶脉的单叶演化而来,有小叶5片(如牡荆)。

3.七出掌状复叶亦由具掌状叶脉的单叶演化而来,有小叶7片(如天师栗)。

4.一回羽状复叶系由羽状叶脉的单叶演化而来,即通过普遍缺裂一次形成,依小叶的奇数或偶数,以及小叶的数目又有:(1)一回偶数羽状复叶即一回羽状复叶的小叶片为偶数,也就是顶端小叶为2枚的一回羽状复叶(如决明)。

(2)一回奇数羽状复叶即一回羽状复叶的小叶片为奇数,也就是顶端小叶为1枚的一回羽状复叶(如月季)。

(3)一回三出羽状复叶即一回羽状复叶的小叶片只有3枚的一回羽状复叶(如截叶铁扫帚)。

5.二回羽状复叶亦由具羽状叶脉的单叶演化而来,即通过普遍缺裂二次形成,亦有偶奇之分。

(1)二回偶数羽状复叶即小叶片为偶数,也就是顶端小叶为2枚的二回羽状复叶(如山合欢)。

(2)二回奇数羽状复叶即小叶片为奇数,也就是顶端小叶为1枚的二回羽状复叶(如丹参)。

6.三回羽状复叶亦由具羽状复叶的单叶演化而来,即通过普遍缺裂三次形成(如唐松草)。

(五)叶的质地常见的有以下类型。

1.革质即叶片的质地坚韧而较厚(如枸骨)。

2.纸质即叶片的质地柔韧而较薄(如毛蒟)。

3.肉质即叶片的质地柔软而较厚(如马齿苋)。

4.草质即叶片的质地柔软而较薄(如薄荷)。

5.膜质即叶片的质地柔软而极薄(如麻黄)。

(六)叶的变态植物的叶因种类不同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常产生很多变态,常见的变态有,1.叶柄叶即叶片完全退化,叶柄扩大呈绿色叶片状的叶,此种变态叶,其叶脉与其同科植物的叶柄及叶鞘相似,而与其相应的叶片部分完全不同(如阿魏、柴胡)。

2.捕虫叶即叶片形成掌状或瓶状等捕虫结构,有感应性,遇昆虫触动,能自动闭合,表面有大量能分泌消化液以腺毛或腺体(如茅膏菜)。

3.革质鳞叶即叶的托叶,叶柄完全不发育,叶片革质而呈鳞片状的叶,通常被覆于芽的外侧,所以又称为芽鳞(如玉兰)。

4。

肉质鳞叶即叶的托叶、叶柄完全不发育,叶片肉质而呈鳞片状的叶(如贝母)。

5。

膜质鳞叶即叶的托叶,叶柄完全不发育,叶片膜质而呈鳞片状的叶(如大蒜)。

6.刺状叶即整个叶片变态为棘刺状的叶(如壕猪刺)。

7.刺状托叶即叶的托叶变态为棘刺状,而叶片部分仍基本保持正常的叶(如马甲子)。

8.苞叶即叶仅有叶片,而着生于花轴、花柄、或花托下部的叶。

通常着生于花序轴上的苞叶称为总苞叶,着生于花柄或花托下部的苞叶称为小苞叶或苞片(如柴胡)。

9.卷须叶即叶片先端或部分小叶变成卷须状的叶(如野碗豆)。

10.卷须托叶即叶的托叶变态为卷须的叶(如菝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