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原则与模式的研究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原则与模式的研究

2010年2月第1期林业资源管理F OREST RES OURCESMANAGE M E NT February 2010No 11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原则与模式的研究王红春,胡堂春(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北京100714)摘要:受黄河反复冲淤和人类频繁活动的影响,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自然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开展植被恢复已是保护区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基于对保护区内植被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保护区在植被恢复时应考虑保护优先、依法治理,自然为主、人工为辅,因地制宜、适地适植被,适度利用、持续发展、统筹规划、多措施并举等原则,并提出自然恢复、人促自然恢复、人工生态恢复等3种植被恢复模式。

关键词: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原则;模式中图分类号:S75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22(2010)01-0079-05Study on Reveget a ti on Pr i n c i ples and M odes i n ZhengzhouY ellow -R i ver W etl and Na ture ReserveWANG Hongchun ,HU Tangchun(Acade m y of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SFA,B eijing 100714,China )Abstract:Due t o the repeated persistent scour -and -fill in the Yell ow R iver and frequent human activi 2ties,the native vegetati on in Zhengzhou Yell ow -R iver W etland Nature Reserve suffered heavy destr oy 1It is very i m portant and urgent t o carry out revegetati on 1Based on the field invent ory of vegetati on ’s cur 2rent situati on and existent issues,the paper puts f or ward the revegetati on p rinci p les,including p ri ority of p r otecti on and treat m ent according t o la w,natural recovery as the maj ormeasure with the support of artifi 2cial constructi on,considerati on of l ocal conditi ons as well as matching sites with p r oper vegetati on,wise utilizati on and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and overall p lanning with many measures in the revegetati on p r o 2ject,and brings f or ward three modes including natural recovery,artificially natural recovery and artificial ecol ogy rest orati on 1Key words:Zhengzhou Yell ow -R iverW etland Nature Reserve,revegetati on,p rinci p les,modes收稿日期:2009-10-12;修回日期:2009-11-12作者简介:王红春(1973-),福建宁化人,高工,博士,主要从事森林经理研究工作。

E mail:lyf whc@1261com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之一,是我国第二大河流。

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11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对象主要为郑州黄河湿地生态系统、侯鸟停留繁殖迁徒地、区域内珍稀濒危野生生物,同时,保护区也是河区经济的重要组成,保护区内植被是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石。

然而,由于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黄河河流反复冲淤和人类的频繁活动和过度利用,尤其是围垦、过度放牧、工业污染等,保护区自然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尤其是天然林资源已荡然无存,人工植被突显短期经济效益,因此,开展植被恢复、发展生物资源、扩大植被种群数量,已是保护区迫在眉睫的林业资源管理第1期 重要工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增强,越来越多基金资助濒危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国外有关受损湿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研究大量涌现[1],在国际、国内层次上也不断推出植被恢复的措施。

本文在前期收集资料和2008年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区植被恢复的原则和主要模式,以期为恢复保护区植被提供一些思路。

1 保护区概况郑州河段属黄河的中下游交界地区,也属黄河冲积扇的脊轴,该段河床宽浅,沙洲密布,汊河较多,冲淤剧烈,主流摆动幅度很大,属典型的游荡性河段,洪水多发性地段。

保护区位于郑州市北部①,行政区域从西到东分别隶属于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中牟县,东西全长15815k m,南北跨度23km,地理坐标在北纬34°48′~35°00′,东经112°48′~114°14′之间,总面积38007hm2。

保护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18~1515℃,是河南省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带,湿地内物种繁多,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河流湿地,是我国中部地区生物多样性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我国三大全球候鸟迁徒通道之一———中线通道的重要节点,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繁殖地和觅食地区。

区域内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价值,一是其中有受保护的珍稀物种,如野大豆;二是其为湿地生态系统、河区经济的重要成份;三是其对郑州市生产生活用水起着重要的生态净化作用。

保护区除河流主干道水面以外,主要形态还有滩地、农地、阔叶林地、经济林地、灌木林地和其它用地(村屯等),如表1所示。

表1 保护区土地现状与利用结构面积及比例总计非林业用地合计水面滩地农地其它林业用地合计阔叶林经济林灌木林面积/hm2380073595295001900073521002055186238155比例/%10094162510501019130135144190110142 植被现状及存在问题211 植被现状21111 植物种类据调查资料[2],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80科284属598种(含4个变种),分为木本植物有38种,草本植物560种。

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14种,被子植物70科273属582种及变种,裸子植物仅2科2属2种。

保护区内的野大豆(Glycine soj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黄河虫实(Corisper2 m um huanghoense Tsien et1G1Ma)、荷花柳(Cynan2 chum riparium Tsiang et Zhang)是黄河区域特有种,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

按植物生境分,水生植物种类有18科41种,陆生植物共有62科557种,浮游植物8门37科71属124种。

21112 植被类型由于黄河河水泥沙含量大,淤积、冲刷、决溢、改道不断发生,同时,由于人类不断地在淤积滩地耕作、频繁活动,形成了该区生态类型多样的特点,主要生境类型有湿地、森林、灌丛、农田作物等4类,主要植被类型分为水生植被、沙生植被、盐生植被、防护林和果木林植被、农作物植被等5类。

按起源分为人工植被和天然植被2类,人工植被主要是以乔木为主体的林分或林带和以粮食作物为主体的农作物,表现出人类对河流湿地的控制和大量利用。

天然植被主要是灌草为主体的陆08①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1河南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120071 第1期王红春等: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植被恢复原则与模式的研究生灌草丛植被和以浮游植被为主体的水生草丛植被,呈现为周期性的存活变化,反映出河流湿地的动态性。

21113 植被分布保护区内自然植被较少,主要分布于低河漫滩和洼地,保护区内植被类型以人工植被为主,主要是农作物,也分布着大量的防护林带、林分。

由于村庄、砖厂、道路、河道控导工程也广泛分布于保护区内,导致天然植被的大量破坏。

植被分布结构如表2所示。

表2 黄河湿地植被分布主要状况类型水分条件植被演替主要植物种类主河道嫩滩二滩老滩河道工程稳定积水水生藻类为主,部分地区有挺水植物金鱼藻、狐尾藻、灰藻、眼子菜、慈菇、芦苇、香蒲等中常水位即过水藻类、一年生草本灰藻、藨草、狐尾藻、马塘草等2~3a过水一次禾本科、低矮挺水植物水蓼、加拿大莲、旋复花、芦苇等3~5a过水一次高草、中高挺水植物蓼、蒿、蓬、白茅、芦苇、拂子茅、柽柳6~10a过水一次旱生植物和灌丛旱莲、加拿大蓬、芦苇、狗尾草、碱蓬、蓼、藜、隐花草、白茅、蒿、蓬、旱莲、水烛、水葱、柽柳、紫穗槐、旱柳等。

10~20a过水一次旱生植物、杨柳类乔木白茅、狗尾草、旱莲草、芦苇、白茅、柽柳、旱柳、杨树等农田、村庄农作物和经济果树小麦、玉米、棉花、苹果等大堤、河道控导等防护林、景观林杨树为主212 存在问题1)沼泽自然植被萎缩长期以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尤其是黄河湿地特殊的水文情况(河流汛期与枯水期流量差异悬殊)和小浪底水库枢纽工程的调控,黄河湿地的森林沼泽、芦苇沼泽和草本沼泽规模不断减少,质量不断降低,植被不断萎缩。

2)植被覆盖程度低保护区内森林(乔木)覆盖率仅5%,农田林网多为残缺不全,主河道上除黄河大堤控导工程处基本上有人工林(或截干的人工林)外,其它主河道上缺乏有效的防浪林或防护林;即使是在保护区的核心区,也大量被开垦为耕地,滩地上天然植被比例较少,除低河漫滩和洼地外,其它区域内以人工植被为主,但植被盖度不高;水域(主河道和内滩洼地湖面)面积占有一定比例,但主河道水域内水生植被如藻类、挺水植物等分布极少,内滩洼地湖面水生植被也较为稀疏。

总体上,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程度低。

3)植被多样性下降保护区内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但自然植被日益减少。

陆生植被方面,除低河漫滩和部分洼地外,绝大部分原生植被已被农田、果园及村落所代替,木本植物种类较少,且都是人工林木、种类简单,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植被的丰富程度并影响了其种类组成,人工植被日益增加,早期广泛可见的黄河虫实、荷花柳,如今已是鲜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