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职业倦怠又名工作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它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或是一种心理枯竭的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及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刻不容缓。

为此我采用了访谈交流的调查方式与泸水县老窝中学的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了老窝中学教师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些看法,并探讨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现将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精神和精力变得枯竭,而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的消极和疏离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为:1、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对缺乏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

对学生失去了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要么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要么将问题夸大化,对学生采取严厉的惩罚手段。

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采取了两个极端措施,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悉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疏于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只是为了应付,抱着“混饭吃”的心态进行工作,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对未来没有信心。

工作过程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教学工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接受同事和领导的建议。

永远停留在现状,无法在工作上取得明显的进步。

3、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经常带着情绪上课,动辄对学生乱发脾气,甚至还会将生活中或工作上的不满发泄在学生身上。

4、在人际交往上逐渐疏远他人,经常与人发生争执。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教师职业倦怠不是某件事或某些事引发的,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初期,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工作过程中讲的是奉献,认为自己有社会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压力逐渐增多,自我成就感得不到满足,工作得不到认可,逐渐就形成了职业倦怠。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除个人外还包括工作任务、学校、社会、工作对象等多方面的因素。

1、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教师的工作时间要明显比其他职业的工作时间要长很多。

教师除了按正常时间上下班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备课以及批改学生作业。

如果按一个老师任教两个班级来算:教师在上课前备课平均要花费2个小时。

假如一个班有40名学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需要5分钟,那么一节课下来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就需要6个小时多。

在加上上课时间,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就远远超过其他职业。

这还是按照所上班级为同一年级来计算。

如果所伤科目为不同年级那么时间将会更多。

如果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话,一天工作时间要超过12小时。

如此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不少教师在心理上和情绪上处于极度疲劳和衰竭的状态。

而这种疲劳和衰竭状态正是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典型症状。

2、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工作的主要阵地,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管理相关。

学校管理能不能给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情感状态。

如果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检查、评比过多,而提供给教师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及与同事之间的交流学习的机会过少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人际交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

此外学校在教学评比过程中不正常竞争、奖励与批评机制的不健全、领导与领导直接的关系不和睦等都会使教师对工作失去兴趣。

这些都会直接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

3、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得不利用各种时间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以提高自己的素质。

从客观上来说,教师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培养了一批批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教师应该拥有较高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在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都偏低,与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崇高使命并不相称。

此外,随着社会的巨变,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教师不得不面临着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同时还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

很容易使教师形成职业倦怠。

4、工作对象因素1)、学生管理困难教师所面对的不是工厂的机器,不是生硬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思想的王国,其思想行为、习惯、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且不断变化,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断调整教育教学生方式、方法,必须在面对不同的学生的同时,寻找其共性,尊重其个性,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回避的压力。

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学生较多,家庭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思想问题,都给教师带来了难以排解的长期压力。

2)家长要求苛刻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思,然而部分家长不能够认识到学生成才的目标,对老师的要求过于苛刻。

但学生的表现与期望出现差距是将责任都归咎于教师,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5、个人因素除以上外部因素外,教师个体的认识偏差与个体的人格特征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因素。如教师不现实的理想和期望、较低的自我价值与判断、自信心降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准确认识和客观评价等都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有的教师又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自己的价值,但当他们觉得自己对工作的投入与从工作中的所得不匹配时,就可能产生职业倦怠。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同样缓解教师倦怠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它不仅需要社会各界、各阶层的广泛关注,还必须在学生和教师个人层面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学校办学和管理现状,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社会评价方面加以引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社会中扮演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为人师表的角色,理应的到社会的尊敬。

社会应该广泛营造尊师重教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另一方面,社会各界还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要多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对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育人工作,给教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学校管理方面加以改进学校是教师工作的阵地,是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形成的源头,针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教师,培养教师敬业、乐业的精神,热爱教育事业,勇于面对各种困难,在挫折面前有顽强的意志,有乐观进取的精神;2)给教师“减负”,即尽可能地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改变以学习成绩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并且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的做法,建立教师发展性的评价机制;3)创新和改进检查、评比的方式,尽量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使事业发展人、和谐留住人、感情温暖人;4)为中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化平台,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提高能力,增进修养。

如举办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外出交流学习、参加教学培训等;5)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组织教职工文体活动等,丰富教师的校园生活。

3、教师应认识自我、关爱自我教师个体的认识偏差与个体的人格特征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同样也是应对职业倦怠的关键所在。

针对自身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反面进行自我调节:1)提升自我效能感教师首先应该正确的认识自我,要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实际,要悦纳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优势,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不足。

其次,对教师职业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在看到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的同时,要看到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光荣。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调节和控制自己,产生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提升自我效能感。

2)放松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感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然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然而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的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刺激反馈到人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

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这样相互影响,逐渐升级增强。

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及时调节情绪。

情绪的放松可以采用诸如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流等方法。

3)人际交往的改进教师就是“靠嘴吃饭的”,在教师的工作中离不开与人的交往,其中包括学生、家长、领导、同事等。

教师必须要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改进人际关系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要加强品德修养,使自己具备诚实、信任、善良、热情、谦虚等素质,要注意自己能力、特长、兴趣的培养。

同时,要学会正确认识他人,遵循交往的原则,掌握交往的技能和技巧等。

4)学会运动、休闲和娱乐教师的工作是比较繁杂的,工作量也远远超出其它工作。

但是我们也要学会抽出时间参加运动、休闲和娱乐活动。

运动、休闲和娱乐活动是人生的润滑剂,多参加这些活动能够让自己轻松、满足、愉快,达到调节情绪、平衡心态、促进健康、丰富经验、提升价值的效果。

另外,大家都懂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能够让我们攒够本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我价值的提高。

5)及时充电,注重自我素养的提升社会是发展的,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新东西涌现出来。

而教师面对的是求知欲强烈的学生,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对自己进行充电,在闲暇时多读书,拓宽自己的视野,一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不至于被社会淘汰;另一方面,还可以带动学生一起看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学会微笑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善于微笑也是调节心理的一种良好的方式。

教师的职业病造就了教师不喜欢微笑,尤其是对学生,由于长期板脸,以至于日久面部神经麻木,不会微笑了。

为了自己心情愉悦要强迫自己学会微笑,看到同事时要笑,看到朋友、熟人一定要微笑,在笑的同时就排遣了一些烦恼。

综上所述,克服职业倦怠最主要的还是从主观做起,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从多方面转变自己。

同时还要学会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

如此,必将有愉快的工作及幸福的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