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启示(全文版)关键字:广西少数民族高血压流行病学东瑞高血压防治策略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土地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2.5%。
总人口4822万(2002年未)。
东西北与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等省接壤,南面与海南省隔海相望。
广西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毗邻,陆地疆界线1020千米。
北部湾海岸线东起粤桂交界英罗港,西至中越边境北仑河口,全长1595千米。
广西既沿海、沿边、沿江,又与东盟十国(越南、老挝、柬浦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汶莱)山水相连。
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
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
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4%,其中壮族占总人口的33%。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广西尚有全国极稀少的少数民族种群如黑衣壮族、白裤瑶族等。
1 高血压发病率流行调查概况高血压也是广西心血管病中发病率最高疾病。
1976~1977年南宁、柳州、桂林、钦州等11个地区(市)开展第一次全区(省)高血压普查。
按1974年全国冠心病、高血压病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的《高血压普查方法及诊断参考标准》进行。
16个地区(市)和单位14岁以上266 957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7%(包括临界性高血压)。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
民族之间患病率有差异,汉族患病率最高为3.74%、次之为瑶族(3.48%)、壮族(2.35%)、侗族(1.92%)。
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高血压患病率增高(P<0.01),女性有生育史者,生育多胎者患病率升高(P<0.05)差异显著。
(梁祖光、李穉龄:广西266 957人高血压普查统计中华心血管病杂志7(4):224;1979)1979年全国第二次高血压抽样普查中,广西所有的地(市)均参加做抽样普查。
其中钦州地区列为全国72个高血压患病率低发区(患病率为3%~6%),桂林市列为全国41个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发区(9%以上)。
(吕长清、高润泉等:全国1979年高血压抽样普查初步总结中华心血管病杂态8(3):165-168,1980)1991年全国第三次高血压抽样普查中,广西高血压患病率仍然列入较低发区(>3≤6%)范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22:3-11)。
此后广西一些地区按《WHO/JHS 高血压治疗指南》进行高血压普查。
如柳州市抽取全市41个点41 057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2.58%(陈维芊,赖沙毅等,柳州市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华夏医学,2001;14:23~25) 。
1999年金秀瑶族自冶县对全县9个乡镇23个自然屯15岁以上农民调查,高血压患病率为9.88%(覃立开,盘日海等,1999年金秀瑶族自冶县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广西预防医学杂志,2003,9:285~287)。
2001~2002年大化瑶族自治县6个乡35个村157个自然屯15岁以上瑶族农民9914人调查:高血压患病率为15.64%;壮族3610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40%。
该组人群在广西农村属高血压高发区。
他们的体重指数偏低,饮食中以玉米等粗粮为主。
初步认定其患病率高与膳食中饮酒有关(蓝安先,韦统平等,大化县布努瑶族、壮族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广西医学,2003,25:1639~1643) 。
2005年南宁市的宾阳县在县城3个社区对20~79岁常住居民1200人进行调查,高血压患病率为27.8%,男性为26.36%,女性为29.00%。
同年又进行过广西6个城市(南宁、柳州、桂林、北海、梧州、玉林)35~74岁7806人调查,高血压患病率为18.08%~35.18%。
2007广西4个城市(南宁、钦州、河池、贺州)4个县(天等、靖西、忻城、巴马),对15岁以上城乡居民9127人进行高血压调查,高血压患病率为15.3%,其中城市为17.1%,农村为14.8%。
(蒙哓宇,刘勇等广西6城市居民高血压现况调查;应用预防医学,2005,11:1~5)2 少数民族高血压患病情况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居住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经济状况有较大差矩。
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前者高血压患病率偏低。
但同一地区不同民族高血压患病率未见明显差异,这与我区壮、汉族人群长期生活融洽,习性相同,民族和睦相处,彼此无间有很大关系(梁祖光,刘式琪等,广西壮族农民高血压普查,中国预防医学杂志,1987,21:233~235)。
我区尚有若干人口极少(少于5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如黑衣壮族,全国仅有51655人,居住在靠近越南边境的那坡县,他们一直严格遵循族内婚姻制。
2005年广西心血管病研究所尹瑞兴教授等人,深入该地区进行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结果示黑衣壮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5.2%,而当地汉族人群为17.3%(P<0.001);黑衣壮族人群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高于汉族人群(12.5%vs 3.9%,P<0.001);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甘油三酯、性别和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则与总胆固醇、性别、年龄和饮酒呈显著正相关。
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药控率远低于汉族人群。
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可能与其特殊地理环境、生活方式、过多摄钠盐、低文化程度及遗传因素有关(尹瑞兴、林伟雄等广西黑衣壮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调查中华流行病杂志2005,7:498~502)。
广西白褲瑶族是瑶族中支系一个分支,自称〝吉努〞。
男子蓄长发,头裹白头巾,常年穿长被膝盖的白褲得名。
主要分布在广西南丹县里湖乡、八里乡大石山区,总人口仅3万人左右。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完整的的个民族,有称〝人类文明活化石〞,至今保留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的社会文化信息和古老习俗。
是一个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
抽样调查发现:白褲瑶族人群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水平低于当地汉族人群,分别为(115.7±16.3)mmHg比(120.0±16.3)mmHg;(74.1±9.4)mmHg比(75.9±10.4)mmHg;(41.6±12.0)mmHg比(44.2±11.2) mmHg,P均<0.01。
白褲瑶高血压患病率和标化患病率也明显低于当地汉族,10.85%比16.45%和11.53%比16.79%,P<0.01。
知晓率,服药率,药控率分别为11.81%,5.51%,2.36%。
白褲瑶族人群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当地汉族,那坡县黑衣壮族。
与该民族居住在贫瘠大石山区,生活水平低,总能量,蛋白质,脂肪摄入低有一定关系,但不排除遗传因素关系。
血脂调查该族女性TG,HDL-C,apoA1,apoA1/apoB均显著低于男性,这可能与其保留母系社会,女性体力劳动强度较高有关,尚需作进一步探讨(黄锋,尹瑞兴等广西白褲瑶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调查,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458~462)。
3 高血压影响素研究3.1 盐与高血压1989年广西武鸣县、山西孟县、浙江舟山地区组织膳食与高血压调查,结果示:广西武鸣县血压平均值最低。
SBP为113.4±16.9mmHgDBP 为74.8±8.7mmHg。
尿Na/Cr最低仅为136.6±54.3 mmol/L,这与广西人群膳食低盐、富于动物蛋白及植物纤维,动物脂肪不高有关。
(朱爱民阮连升等山西,浙江,广西地区营养因素与血压关系初步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9;6:330-332)3.2 鱼与高血压1976年~1977年高血压调查中广西钦州地区医院组织所轄7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到北海市地角、外沙两个渔业公社和市水产公司,对14岁以上9435人进行高血压调查。
高血压患病率为:5.37%,男性高于女性(P<0.001),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递增,与体重增高、饮酒均相关(P <0.005)。
调查发现食鱼多少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每月吃鱼越多患病率越高(P<0.005),可能同当地渔民因粮食不足,辅以海魚作主食有关。
此地区人群膳食中部分人每月人均吃鱼量高达30千克以上。
但人群中以出海渔民高血压患病率最低,次之为后勤渔民,水产公司工人患病率最高分别为4.50%,5.35%,8.36%(组间比较P<0.005)。
从血脂分析发现水产公司工人β脂蛋白升高(P<0.05)。
可能与不同工种劳动强度和食物品种不同的差异,并与高血压患病率增高密切相关。
(广西钦州地区协作组9435人高血压调查报告;中华医学会广西心血管分会第一次学术会议资料,内部资料1978)3.3 血压与血脂2003年广西医科大学尹瑞兴教授等深入到我国极少少数民族作高血压调查时,对血压和血脂进行分析。
除发现黑衣壮人群的血压和血脂水平与汉族人群存在差异,高血压和高血脂患病率有密切关系外尚发现:3.3.1 黑衣壮族人群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低于汉族人群,但HDL-C水平和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比值则显著高于汉族人群。
黑衣壮族人群高脂血症受年龄、体重指数和血压的影响。
两民族的血脂谱及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
与膳食结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及遗传背景不同有关。
饮酒与血脂水平无显著相关,是否与其喝的是自酿的低度米酒,又以蔬菜、豆类为下酒料,每日动物性蛋白摄入少有关。
HDL-C水平和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比值增高可能与玉米摄入较多有关。
(尹瑞兴,刘唐威等广西黑衣壮族人群血脂水平及其危险因素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531、532) 3.3.2 黑衣壮族人群脂蛋白脂酶(LPL)基因PvuⅡ多态性及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示:黑衣壮族人群TC、TG、LDL-C和apo B水平显著低于汉族人群[分别为(4.57±0.97)mmol/L比(4.79±0.99)mmol/L,P〈0.01;(1.16±0.95)mmol/L比(1.31±0.97)mmol/L,P〈0.05;(2.30±0.68)mmol/L比(2.52±0.77)mmol/L,P〈0.01;(0.87±0.21)g/L比(0.95±0.22)g/L,P〈0.01],而HDL-C 水平和apoA1/apoB比值则显著高于汉族人群[分别为(2.17.4±0.51)mmol/L比(2.01±0.47)mmol/L,P〈0.01和(1.88±1.03)比(1.67±0.78),P〈0.01],apoA1水平与汉族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0.14)g/L比(1.45±0.15)g/L,P〉0.05]。